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限合夥"明投暗貸"入多事之秋 中投匯富深陷兌付危機

  • 發佈時間:2014-12-25 07:20: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年關將至,雖然已到期10多天,北京的杜女士一年前投入的50萬元本金和利息不僅沒有到賬,而且聯繫不上所投合夥基金的管理人,她意識到自己的錢有可能血本無歸。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杜女士所投的大型有限合夥私募基金公司中投匯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投匯富”)已陷入無法按時兌付投資者本金、收益的漩渦。12月22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致電中投匯富的實際控制人,其電話已無法接通;截至發稿時為止,仍未能聯繫上。有投資者反映,中投匯富到期無法支付的本金和收益總規模可能達數億元。

  專家認為,此類以“有限合夥基金”形式存在的所謂理財産品,名義上是進行項目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實際相當於放貸,是債權。明年上半年,這種“明投暗貸”産品的風險可能會集中爆發。據相關機構統計,目前市場上這種債權類的私募基金規模大概有1200億元。業內人士估計,其中大約有1/2以上有兌付的風險,最終無法兌付的可能達數百億元。

  ?到期無法兌付 恐血本無歸

  北京的杜女士2013年12月11日投資50萬元,與中投匯富簽訂《北京中投聯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入夥協議書》。目前看來,她很難收回本金和到期利息。

  杜女士出示的協議書顯示,她投資的是大連金灘藍灣項目投資基金。該項目認購金額在100萬元到300萬元之間的,收益率為12%;300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的,收益率13%;600萬元以上的,收益率14%。為增加投資者的信任,協議書中明確,投資計劃成立後,北京中天華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中天華信擔保”)為該投資計劃財産提供不可撤銷連帶保證責任。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中天華信擔保官網于2012年11月9日發表聲明“經慎重考慮,北京中天華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與中投匯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

  不願透露姓名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負責人分析,擔保公司中天華信應當是中投匯富相關聯的公司,有給自己擔保的嫌疑。因為這種高風險項目正常經營的擔保公司基本不會和其合作;其次,現在項目出了問題,按理擔保公司應當出來給投資者一個説法,但目前為止投資者根本聯繫不到所謂的擔保公司。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協議書通篇為格式化條文,沒有介紹所募集資金的投向、所投資項目的情況等關鍵資訊。也就是説,投資者的錢去了哪並不清楚。

  有投資者反映,確實有大連金灘藍灣項目,但中投匯富所募集的資金並沒有投入該項目。

  杜女士介紹,2012年,她不停接到中投匯富的推銷電話,經不住勸説就買了一款年收益率12%的理財産品。2013年12月,這筆投資安全地收回了本息。所以,雖然協議書顯示只有100萬元以上才能進行投資,杜女士還是憑藉和中投匯富的“關係好”,繼續在中投匯富投了50萬元,仍舊是年化收益率12%,約定資本金及收益將在2014年12月11日後的十個工作日內,一併向全體有限合夥人支付。

  “我一直在這些理財公司投資,還是有點自信的。而且我覺得12%的收益率不算特別高,應該風險不大。”杜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今年12月初,中投匯富的理財經理髮來的短信讓杜女士“魂飛魄散”。

  “對不起杜姐,中投匯富現在出了很大的問題。9月30日到期的項目,跟客戶説延期到11月30日。結果現在的老闆孫世偉(吉林伯爵集團的法人)沒有及時解決資金困難。11月25號到期的又出了問題。老闆一直在積極解決資金,把他親弟弟孫世勇壓在公司。結果今天中午他弟弟突然被財務公司的人帶走。很多客戶都説不能報警。因為現在的老闆將一塊兒資産抵給吉林中鐵投談融資4.5億,很多客戶甚至去吉林證實了確有此事兒。如果報警了,老闆可變現的資産就會縮水。但説心裏話,我擔心這個事兒能不能談成,把握有多大我心裏沒底。今天下午18點多,局面突然失控,不知道什麼原因原來的老闆馬速村突然來公司了。就被在公司的10幾位客戶給壓下了。我第一時間得到的消息,就聯繫了我的3位能第一時間趕到的客戶來公司了。所以現在原來的老闆(指馬速村)也被扣下了……今天馬速村來公司後,在場的客戶吵得很厲害,有的情緒很激動。我也特別害怕,就離開公司了!我並沒有想逃,只是特別害怕。所以我的客戶找不到我很生氣,我是真害怕!”

  杜女士第一時間來到中投匯富後,才發現問題比她想像得還要嚴重。

  ?高管失聯 員工討要工資

  杜女士來到中投匯富位於北京的辦公室——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號銀泰中心C座48層。投資者、訪客現在已經可以隨意進出中投匯富堪稱豪華的辦公室了。

  而且,有中投匯富的員工也來討要拖欠的工資。他們説中投匯富已經有一兩個月沒付工資了。這時杜女士才知道,中投匯富員工也有不少投資了該公司的理財産品,少的20萬元,多的有買80萬元的,甚至有理財經理是和客戶的錢湊在一起買的,用的還是客戶的名字。據客戶經理介紹,僅杜女士買的這款理財産品就有7億元左右的規模,至今無法償付。目前投資者手裏最晚到期的産品是到明年11月份。

  據投資者介紹,中投匯富在銀泰的辦公室差不多有2000平方米,一個月的房租100萬元左右。中投匯富在北京還有另外一家辦公室,在北京朝陽大望路華貿中心3號樓12層,面積也有近2000平方米。杜女士再趕去華貿中心這間辦公室的時候,空空蕩蕩的只有一個看門的,看樣子也停止運營一段時間了。

  在銀泰中心討説法的第一天,杜女士還遇到了幾個裝修工人。工人們反映,中投匯富至今拖欠他們的裝修款;聽説公司出事了,所以趕緊來討個説法。

  中國證券報記者致電中投匯富目前出面解決問題的馬速村。他説中投匯富目前已經和中鐵投談得差不多了,能拿到4億元左右資金。支付投資者本金和利息沒問題,只是變現資産需要時間。但當中國證券報記者追問,拖欠投資者本金和利息的總數有多少時,馬速村説不知道,而且自己兩年前就離開中投匯富了,也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你還是聯繫孫總吧。”他説。

  中投匯富實際控制人孫世偉的手機則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中投匯富的公司主頁仍能正常訪問,但“卓越團隊”這一欄已經空白。公司簡介如此寫道,“中投匯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位於北京CBD核心區域,註冊資本10090萬元人民幣……公司先後成立了房地産業、文化産業、農業産業、小額貸款、生物制藥等多行業的多支投資基金,管理資金總規模已達到30多億元人民幣。”

  12月22日,投資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已經來到北京朝陽區經偵大隊報案。

  ?“包裝”花樣百齣 “明投暗貸”風險幾何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近期發生風險的有限合夥式項目投資基金後,發現此類項目投資基金具有“包裝”花樣百齣的共同點:發行此類項目的私募基金公司,包括各種投資公司、資産管理公司等,都有著響亮的名字,如中投匯富、華融普銀等等。這些名字容易讓投資者聯想起國有背景、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金融機構,以博取信任,但實際上卻完全沒有關係,如中投匯富跟中投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同樣華融普銀也跟華融無關。這些有限合夥式的私募基金公司往往還租用核心商業區的辦公樓,以給人資金實力雄厚的錯覺。

  其次,這些所謂的股權投資基金都有前文所説的“明投暗貸”的特點:名義上説是去投資某個項目,獲得某項目的股權,但實際上就是拿資金去放高利貸,甚至以虛構的項目為名,騙取資金。而投資者的錢究竟被拿去派了什麼用場,無人知曉,也無人監管。

  這些投資公司發行的所謂項目投資基金往往通過第三方理財公司銷售,或者通過銀行客服人員“飛單”才能賣得掉。銷售佣金高達5%。

  而且,儘管名義上簽署的是有限合夥合同,投資者投資入夥有限合夥項目後,該項目公司應當到當地工商局辦理工商登記變更,把投資者的姓名加入到合夥人名單中。但是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披著“有限合夥”外衣的項目GP實際上並不會辦理變更。例如,北京企業信用資訊網上可以查到中投匯富成立23家有限合夥項目公司,但沒有一家合夥企業辦理過登記變更。也就是説,投資者繳納資金後的權益並沒有體現。此外,最低的募集份額並非按照相關監管規定的100萬元起步,有限合夥制基金因為缺乏監管,投資者投入30萬、50萬元就可以購買,如杜女士買的就只有50萬元。

  專家認為,有限合夥制基金兌付風險頻繁出現,背後的原因一是有限合夥制産品特殊的結構形式,資訊披露也不透明,如募集資金大多最終轉移至私戶,往往存在資金被挪用的現象,也為基金管理人的跑路斷聯留下操作空間。而且,目前私募基金監管處於“兩不管”的灰色地帶,有限合夥制産品市場魚龍混雜,缺乏有力監管。

  “有限合夥在國外已經被使用多年,其本身並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使用的人。在我國目前監管體系相對薄弱,投資追求仍以收益最大化為目的的前提下,投資者很容易被高大上的名字和高大上的辦公場所所欺騙。”市場資深人士對記者説,同時該人士提醒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時還是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一定要明晰産品的具體投向、確定風控措施的有效性。(記者 高改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