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走私:花樣翻新歪招多

  • 發佈時間:2014-12-25 01:0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淩晨時分,在中越邊境的廣西防城港市那良鎮灘散村,30歲的唐某某在家中被海關緝私警察抓獲。他涉嫌以“保貨”的方式從非設關地偷運走私越南大米入境。

  而遠在北方的海濱城市大連,海關人員在下廠核查時,發現某企業在生産過程中,用國産棉花料件頂替部分進口棉花保稅料件,將結余的進口棉花保稅料件製成成品後,未經海關許可擅自內銷牟利,初估案值過億元,涉嫌偷逃稅款3000余萬元。

  棉花、大米等重要的農資産品,長期以來實行的是配額管理。由於國內外的價差較大,農資産品成了高風險走私商品,備受走私分子的“青睞”。今年以來,海關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打擊農産品走私“綠風”專項行動。為逃避海關監管,走私分子花樣翻新,歪招頻出。

  私開通道偷運入境

  眼前的這條河顯得不那麼清澈,岸邊停著幾艘小船,河面上漂浮著些許雜物,不遠的河對岸,可以看到簡陋的碼頭上,有人在忙碌地從集裝箱車上卸貨。

  身著“廣西公安邊防”反光背心和迷彩服的戰士以及戴著頭盔別著對講機的警察在此執勤,河邊的樹下,還立著1371號中國界碑——顯然,這不是一條普通的河,這是中越邊境的界河、大名鼎鼎的廣西東興北侖河。

  “這裡的河道窄,退潮時只有十來米,水又淺,加上岸上山路錯綜,岔路口多,這些‘天然優勢’給走私帶來了很大便利。有時候,他們在岸邊搭一個梯子,從船上卸下一兩箱貨,摩托車拉了就跑,也就幾分鐘。”在河邊的大船埠聯合執法站,正在這裡執勤的緝私警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淩晨時分,30歲的唐某某在家中被海關緝私警察抓獲,他涉嫌以“保貨”的方式從非設關地偷運走私越南大米入境。北侖河上游枯水時,部分河段水深僅僅幾十釐米,為便於走私,唐某某等走私分子乾脆在河床上鋪上水泥預製板,組織貨車偷運越南大米走私入境,再運至防城、欽州等地囤積。

  廣西與越南山水相連,形成了一道道的天然屏障,近年來,由於境內外大米價格存在差異,走私分子在利益的驅使下,無視法律,利用這些天然屏障,通過私開通道、私設渡口、晝息夜伏等方式,繞越設關地將走私貨物偷運進境牟利。

  “今年七八月份,我們多次在防城、東興等地抓獲運輸走私大米的貨車,而且大米包裝相同。”東興海關緝私分局副局長曾文寧覺得這種情況非同尋常,“通過對貨車司機的詢問,我們了解到,有人在組織將越南大米從非設關地走私進境。”

  “走私地點隱藏在遠離公路村落裏,走私分子利用一家木材廠的圍墻擋住了通道入口。”東興海關緝私局的偵查員説,“唐某某是以‘保貨’的方式走私,他幫貨主把大米運至東興市或者防城港市,每噸掙270元至410元,但是如果中途被執法部門抓獲,每噸就得賠償3000元左右。”由於被抓的“成本”很高,為防止被抓,唐某某雇了專人在重點路段“看水”,只要有“可疑情況”,立即就會通風報信。

  據了解,走私團夥為非法牟取暴利,在越南訂購大米後,先通過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一帶中越邊境非設關地將大米偷運走私入境,再運至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附近一帶和欽州市區內的倉庫囤積並更換包裝及規格,後通過大貨車運往廣西南寧市等地銷售。

  “北侖河長60公里,可通航距離18.5公里,距離長河道窄,監管難度較大。近年來走私分子往往採用少量多次的螞蟻搬家方式,先用小摩托車拉到民房,然後裝到小麵包車上,再到下一個點集中。”南寧海關緝私局副局長兼東興海關緝私分局局長廖可夫説,“這就是非設關地走私犯罪的特點,表面上看起來是分散的、零星的越境偷運,實際上往往是在專業化走私團夥的策劃操控下有組織有預謀地進行。”

  今年以來,南寧海關在廣西南寧市、東興市、崇左市等地連續破獲了4起走私大米重大案件,一舉打掉了10個涉嫌走私大米的偷運走私犯罪團夥,涉案大米共4.87萬噸,總案值約2.9億元,涉嫌偷逃稅款約1.21億元,抓獲涉案團夥主要犯罪嫌疑人38人。

  東興海關金楓倉庫的院子裏,停滿了扣押的各種車輛。《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這些外表無異的汽車內部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大多拆了后座與後備廂相連以擴大容積、底盤鋼板改裝以承載更多重量、貼著厚厚的膜即使強光手電也照不進車內……緝私警員指著一輛微型麵包車説,這車改裝後比原來能多裝一噸的貨。他拿出一把三角錐形鐵給記者看,這叫爆胎器,走私分子在逃竄時常常撒在道路上,用以逃避追緝。

  真假合同玩貓膩

  在深圳海關近日搗毀的一個涉嫌低報價格走私大米入境的案件中,走私分子則玩起了真假合同的貓膩。

  涉案嫌疑人楊某于2002年成立樂某公司,專門做大米的國內貿易,2006年開始從事大米進口及國內銷售業務,並設有一個加工廠。楊某在確定需要進口的大米品種後,通常會致電多個國外供應商進行詢價,然後請報價較低的供應商寄樣品,甚至親自飛往供應商那裏去看樣品,確定大米品質沒問題後再簽訂購買合同。

  但是在簽合同時,楊某會與境外供應商商定低報的大米價格,由供應商直接製作低報價格的假合同,雙方私底下再簽訂真實報價的真合同,由樂某公司以假合同上的報價向海關申報進口大米。成功進境後,境外供應商會給樂某公司開具A、B兩種發票,A發票貨款為假合同上註明的貨款,針對這一部分貨款,楊某會安排人通過正常的付匯渠道轉給供應商。而B發票上的貨款則為假合同與真合同存在的差價,楊某一般通過地下錢莊轉給供應商。

  海關現場查獲了30個貨櫃共750噸進口泰國香碎米,證據顯示,樂某公司就是用上述走私方式將這批640美金/噸的泰國香碎米,偽報成320美金/噸的泰國白碎米走私進口,價格低報高達50%。

  除低報價格、偽報品名等手法走私大米外,走私分子還通過非法買賣《農産品關稅配額證》來偷逃大額的稅款。

  據介紹,目前我國對進口大米等部分重點農産品實施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政策,並對符合一定申領條件的糧食企業或貿易公司核配《農産品關稅配額證》,按該證配的數量和類別進口。走私分子為牟取高額利潤,通過買賣、混用《農産品關稅配額證》,以實現低稅率進口。

  海關緝私人員透露,此次查獲的團夥中有5家企業涉嫌非法買賣《農産品進口關稅配額證》,涉及各類進口大米9.18萬噸,貨值逾億元。如樂某公司因每年進口大米的配額有限,其會採用先與國內有進口配額的公司簽訂內貿合同,然後與境外供應商聯繫,再由國內公司與境外供應商簽訂合同的方法來進口大米。而另一行動的某涉案公司自2011年起,通過現金或中間人代付方式,以每噸60元至400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向廣東、西藏、雲南、安徽、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地20多家企業,非法購買進口大米配額證。

  以次充好牟暴利

  在廣西防城港市的一個糧食市場裏,一樓的臨街鋪面開著一家米店,店內堆著近百包大米,大米包裝顯示生産廠家是廣西南寧XX大米廠、湖北隨州XX大米廠等,和當地其他米店並無不同,但是穿過鋪面走進內堂,緝私警察在國內包裝袋的下面卻發現大量印著紅色公雞圖案和越南文字的越南米袋。

  “這些大米多為低等級的越南米,價格比國內一般大米便宜不少。不法分子將其走私入境後,與國內的大米摻雜在一起,冒充國內大米銷售以謀取暴利。”南寧海關緝私警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於走私大米運輸、倉儲條件較差,大多還經過倒袋更換包裝,容易導致部分大米發黴變質,品質難以保障。

  深圳海關緝私人員在對走私分子倉庫進行查緝時,在現場搜到一本配方記錄本,裏面記錄的竟是用不同進口大米摻雜舊米和國産米來冒充純進口米的“配方”。

  據現場的工人交代,某些品牌的大米如俊某、永某等,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他們會在品質好的進口米中摻雜進口舊米和國産米,用專用的機器打磨攪勻,然後以高品質進口米的名義售出,消費者一般難以用肉眼發現其中“奧妙”。以一袋永某牌100斤的米為例,60斤是進口的好米,20斤是進口的舊米,20斤是國産米。

  “變廢為寶”障眼法

  在忙碌繁雜的外經貿領域,潛伏著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從事正經的商貿活動,而是時刻盯著各種境內外高價差的商品,專門幹著走私違法的勾當,以牟取非法暴利。他們被海關緝私人員稱為“職業走私人”。

  作為“職業走私人”,唐某和佘某在一次走私木材的“生意”中“翻船”了,被廣州海關的緝私警察抓獲。憑著多年經驗,辦案緝私人員深知這些人的活動規律,沒有把偵查眼光僅僅停留在涉案的木材上,而是決定徹底摸摸唐、佘二人的老底兒。對繁雜的案件資料進行篩選和分析後,緝私警察發現唐、佘二人曾以23家國內廢棉定點加工廠及進口代理商的名義,在廣州口岸申報進口過大量廢棉。

  廢棉和原棉在形態、顏色、手感有很大的相似度,雜質少的廢棉和原棉僅憑手摸眼觀根本難以區分。大量申報進口廢棉的背後是否是這些“職業走私人”在玩變“廢”為“寶”的戲法,利用棉花的這種特性偽報品名走私?經過艱苦工作,辦案人員終於在成千上萬份單據中,發現了3份並不起眼卻與眾不同的訂貨單據,單據上的交易貨物並非“廢棉”,而為“原棉”。縝密摸查後,一個涵蓋境外採購、香港洗單、包稅攬貨、偽報通關的專業走私進口原棉的犯罪團夥終於浮出水面。

  經查,2012年年中,唐某糾集佘某、賴某、李某等人從事代理進口業務,期間,伺機搜尋獵物的唐某看到國內市場的進口原棉價格居高不下的資訊,於是找到從事棉花産品貿易的深圳某傑公司的黃某、王某等人,密謀將原棉走私入境,牟取暴利。為降低風險,唐某團夥向不特定的國內棉花經營商承攬進口原棉業務,並他們承諾,棉花經營商只需繳納低於海關正常稅費的一定費用便可代為“包稅”進口,再交些運輸費用還能將貨送到指定地點。

  為了進一步掩人耳目,唐某團夥先後向汕頭豐某公司、廣東泰某公司等23家公司非法購買廢棉進口許可批文,充分利用廢棉和原棉難以憑手摸眼觀區分的特性,指示下屬在托運環節製作提單時及向海關報關時,將實際進口的“原棉”偽報為價格和稅率更低的“廢棉”。

  查獲的證據證實,唐某團夥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以偽報品名的方式走私進口原棉1000余櫃,共計2.4萬餘噸,案值約4.1億元。據悉,這是海關近年來在一般貿易渠道查獲的全國最大宗走私原棉案件。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