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向好提質增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時點的中國農業鏡頭
- 發佈時間:2014-12-24 10:49:40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寒冬時節,豐收的喜悅讓農民忘卻了寒意。
吉林省梨樹縣四棵樹鄉三棵樹村種糧大戶郭春雨的農家小院裏,金燦燦的玉米、稻穀堆成“小山”,成了這個季節最美的風景。“今年一坰地打了36000斤,實現了畝産‘噸糧田’的目標。過些天,縣裏還要給我發1萬元獎勵呢。”説起今年的收成,郭春雨喜笑顏開。按照目前行情,他今年保守純收入可達6萬元。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糧食生産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民生有新的改善,農業農村經濟在高起點上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現代農業為我國鄉村展開一幅新圖景。
鏡頭一:一位大戶的“種糧經”——把自己手中的飯碗端牢
又是一年收穫時,遼寧省遼中縣六間房鎮種糧大戶于會懷迎來了第十個豐收年。
于會懷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他個人承包了1萬畝稻田,同時又籌建了瀋陽市會懷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附近農民入社。如今,合作社耕作面積達3萬畝。
“通過統一耕作、統一管理、統一選購優良稻種的方式,3萬畝農田從種到收實現全程機械化,現代化的耕作方式讓社裏水稻畝産達到1400斤,讓豐收得到了延續。”指著面前的大型收割機,于會懷説。
今年的農業生産,在於會懷眼裏並非風調雨順,“晚春,導致春耕錯過了一到兩周的最佳時期,之後又遇到了伏旱。”回望今年夏季那場乾旱,于會懷依然心有餘悸。“關鍵時刻,我們用大棚育青苗、機械耕種,贏得了時間,保證了産量。抗旱中,開溝引渠,打井提水,加上人工增雨,保障了稻穀生産。”
回望2014年,在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紛繁複雜、部分地區旱災較重的背景下,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總産量達到12142億斤,實現“十一連增”。糧食生産連續兩年跨上1.2萬億斤的臺階,讓中國人端牢了手中的飯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在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我們依然要看到,糧食總産不斷取得新突破的同時,農業資源消耗大、生態環境壓力加劇、農民種糧效益較低等問題也日益凸顯,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和資源要素制約對農業影響日益增強,迫切需要通過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現代化。”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説。
鏡頭二:一位電商的“山海經”——農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叮咚”,阿裏旺旺的提醒聲響起,浙江省遂昌縣柘岱口鄉農民葉松旺熟練地操作起電腦,記下訂單資訊、裝好新鮮的吊瓜子。這是葉松旺每天的幸福時刻。
“現在網店已經進入正軌,一個月有近百個訂單,能掙近萬元。”葉松旺負責運營著一家兩鑽的淘寶店,賣的是當地農民自己種的土特産。
遂昌多山,當地人稱“九山半水半分田”,重重疊疊的大山曾經讓山裏的農民興嘆——什麼時候才能趕得上山外的腳步?
如今,有了網路,資訊化讓這個山鄉與外界暢通無阻。這種改變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遂昌網店協會會長潘東明。
四年前,做了十幾年企業諮詢的潘東明從上海辭職,重新站在老家遂昌的土地上。
“遂昌遠在大山,這裡的特色農産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就想通過網路,帶領家鄉百姓把市場大門打開,讓家鄉的山海資源變為財富。”説起當時的決定,潘東明如是説。
“農民負責種植符合標準的農産品,我們的行銷員負責收購和銷售,把特色農産品商品化,通過我們公共服務平臺,與市場對接。”談到運營模式,潘東明介紹説。
隨著産業規模越來越大,網店協會把遂昌電商的熱情點燃了。在潘東明眼中,這種最“土”的生産方式和最潮的行銷手段碰撞出亮眼的火花。今年上半年,遂昌的電子商務銷售額達2.39億元,比去年翻了一倍多。
“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廣袤的鄉村勾勒了美好前景。一年來,涉農補貼連年增,政策扶持力度大,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工資不斷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鼓勵發展各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産品電商等農村經濟新業態,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收入穩步上漲。
農業的穩步向好,鼓了農民的“錢袋子”。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8527元,實際增長9.7%,快於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
鏡頭三:一位合作社帶頭人的“土地經”——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
賣完最後一車稻穀,安徽巢湖蘇灣鎮豐碩農作物合作社帶頭人耿軍辦公地點從田裏挪到室內,又開始忙活起來。
忙完手中的工作,耿軍開始計算入股村民的分紅。
2013年,蘇灣鎮745戶村民以“合作股份”形式入股合作社,4350畝土地集中起來規模種植,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化為股權,一年每畝除了500元保底收入外,還可領取合作社紅利。
經營這麼多地,耿軍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新品種加上新技術,合作社種出的水稻品質好,每斤比普通農民的高出近1毛錢。合理調整結構,小麥、油菜倒茬種,今年收入達到670萬元。説到今年的收成,耿軍開心,入社農民也十分高興。“幾天前,給農民的217萬元保底收入全部結清,再提取成本費後,就能按入股比例分紅了。”耿軍説。
如今,耿軍和當地農戶的“土地”故事,正在我國農村頻頻上演。
一年來,我國農村改革紮實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呈加快之勢,承包地確權登記全面推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新型經營主體改革不斷深化,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開始,農村金融制度創新不斷深化……
農村改革加速的背後,是中國農業告別幾千年小農經濟步入規模化、現代化的步伐,是我國農業步入規模經營新常態的現實。
12月23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努力完成明年農村改革發展各項任務。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增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未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説。(本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