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適應新常態加快農業現代化

  • 發佈時間:2014-12-24 08:0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適應新常態 加快農業現代化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在京閉幕。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會議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出了重大部署。此次會議有何亮點?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農業資源環境制約突出,受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時期農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小青認為,隨著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各種結構性矛盾也在累積。農業資源偏緊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制約日益突出,農業面源污染、耕地品質下降、地下水超採等問題凸顯。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亟待破解。

  “當前要關注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給農業帶來的雙重擠壓。”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近年來國內農業生産成本持續上漲,國際市場大宗農産品價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於我國國內同類産品價格。這相當於“天花板”往下壓,“地板”往上升,中間的空間越來越小。

  李國祥説:“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依靠改革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這為新時期農業適應新常態、應對新挑戰明確了思路。”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四個導向調整農業結構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如何進行轉方式、調結構?

  徐小青表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底線。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穀物、口糧保住,在此基礎上,統籌兼顧棉油糖、“菜籃子”等重要農産品生産。

  李國祥説,經濟步入新常態,服務業比重上升,農業也需要抓住這一機遇轉型升級,進一步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不再局限于“一産”,同時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

  專家表示,儘管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區域比較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農業産業鏈條不完整、不銜接仍是軟肋,生産、加工、流通、消費脫節,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四個導向:由“生産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構建優勢區域佈局和專業生産格局,加快推進農牧結合。

  李國祥認為,我國已進入食品消費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階段,要更加注重農産品品質安全,把農業標準化落到實處。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佈局,著力打造大宗農産品優勢産業帶。進一步優化種養業結構,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適銷對路的優質特色農産品,形成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結構。

  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願,不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

  會議強調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徐小青對此表示,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土地經營規模太小,對青壯年勞動力沒有吸引力,農業後繼乏人需要高度關注。據統計,2013年全國農民工數量近2.7億人,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5%。要解決“誰來種地”難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規模經營多少算“適度”?李國祥認為,這需要根據區域特徵、土地條件、作物品種、生産力水準等多種因素而確定,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農業的生産特點和資源條件決定了經營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

  徐小青表示,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要按照中央要求,引導、鼓勵、支援農村土地經營權規範流轉。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必須因地制宜、循序推進,與城鎮化進程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提高相適應。此外,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要堅持以糧食和農業為主,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

  專家表示,在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普通農戶的作用,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決定的。我國有2億多農戶,小規模經營農戶仍將長期大量存在。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業的不同領域、不同環節各有優勢,要多元化、融合式地發展。要大力發展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讓透支的資源環境休養生息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這對今後農業發展有何意義?

  “過去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儘管糧食生産取得了‘十一連增’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徐小青説。

  據介紹,我國每公頃土地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準的4倍以上,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不斷加劇;每年農藥用量約為180萬噸,利用率卻不到30%;每年使用的塑膠薄膜約為240萬噸,但能回收的不到140萬噸。農業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徐小青認為,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要堅持“保護”和“治理”並重。要讓那些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一方面要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灘塗等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中央今年已經啟動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等試點工作,相信隨著投入的逐步增加、認識的逐步深化,我國農業將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