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嘗試用大數據保護智慧財産權
- 發佈時間:2014-12-23 18:54: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杭州12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張遙 魏董華)法國的一家智慧財産權博物館正準備收錄中國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的打假經驗,記錄真與假的博弈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印記。
據23日在杭州召開的“阿里巴巴網路交易平臺打假工作彙報會”披露,在原有打假手段之外,中國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嘗試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品牌商等,利用大數據保護智慧財産權,並計劃在時機成熟時定期公佈“線下假貨分佈及流通地圖”。
近年來關於網上售假的爭議不斷。線下制假線上售假、知假買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難以回避的問題。
“但是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售假者都有跡可循,網際網路可以成為打擊制假售假的有力工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説。
阿里巴巴方面23日稱,阿裏在15年的摸索中,逐漸探索出一套基於網際網路的大數據打假。通過智慧圖像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智慧追蹤、大數據建模系統等技術,將假貨從10億量級的線上商品中撈取出來,支援多達60個維度的組合條件篩選,每天消息處理量2億條以上。
至於如何利用大數據打假,邵曉鋒介紹説,線上的商品、商家背後對應的自然人,網購平臺可以基於大數據建立各種模型,對商家和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售假的商家和正常商家在定價、圖片使用、商品上架時間等方面都有不同,經過複雜的大數據運算,發現異常交易,再進行人工判定。
而對於開店人的身份驗證也在從“實名認證”向“實人認證”邁進。目前正在開發人臉和聲紋特徵數據庫——網店註冊者打個電話進來驗證,後臺能鑒別你是不是過去開店賣過假貨的某個人。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平臺上發現有問題並下架的侵犯智慧財産權商品約9000萬件,其中600多萬件是來自消費者和權利人投訴,其餘90%是基於這套大數據體系和進一步的人工排查發現的。
不過對於網購平臺來説,打假的難點在於:儘管電子商務平臺有大量數據、資訊,但平臺本身沒有執法權。大數據打假體系必須有國家相關部門打通協作。
去年以來,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電商平臺與公安、質監等部門建立了協作機制,線上線下聯動打假。例如,公安部門會把線下打假的情況反饋給阿里巴巴,進行線上核查;阿裏把線上的打假資訊匯聚起來,作為線索和情況反饋移交公安機關。
今年4月,上海公安在偵辦“假冒運動鞋案”時,與阿里巴巴共同努力,通過嫌疑人的賬戶交易數據、物流發貨資訊等進行交叉對比分析,掌握了整個假貨生産銷售體系的數據資訊,一舉搗毀了這個以福建莆田為生産源頭,經銷網路涉及多地的生産銷售假冒品牌運動鞋的犯罪團夥,涉案總價值達2150余萬元。
一週前公佈的《2014淘寶聯動警方打假報告》顯示,今年淘寶與公安機關展開了緊密的聯合行動,截至12月初共破獲18個集群案件,端掉200多個制售假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
網購平臺的大數據甚至勾畫出一套中國“售假區域圖”,為執法部門提供線索參考。根據淘寶數據分析,近9成網上售假團夥來自十個區域,前三大區域分佈在珠三角、長三角、東南等地,且體現出制假售假集中的特點。比如,6成以上的假冒飾品手錶案件發生在華南地區、6成以上的運動戶外假貨來自東南地區。
致力於打假的網購平臺不止阿里巴巴一家。今年5月,微信宣佈啟動新一輪“雷霆行動”打擊假貨,專門針對微信公眾賬號和朋友圈中的假冒商品、假冒海外代購,進行大規模清理。10月底,京東宣佈與供應商和賣家代表簽署聯合承諾書,做出“杜絕假冒偽劣、真實讓利回饋消費者、全程優質服務”的承諾。
“説到底,打假的本質是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問題。利用大數據開啟打假新時代,在保護商業秘密和消費者隱私基礎上的資訊公開與共用,打假需要引入社會共治的理念。”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柴海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