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副總理曾培炎遭遇審批難 建科研樓要200個章

  • 發佈時間:2014-12-23 15:43: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曾培炎 資料圖片

  曾培炎想弄清楚一件事。

  作為原國務院副總理、現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蓋一個科研樓前前後後為何要蓋200多個章。

  感到奇怪的還有從國家發改委退休的副主任張曉強。因為從縣級發改局到國家發改委也只有4級審批部門,按每級審批各4個環節,也就16個章,為什麼需要200個章呢?

  “雖然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行政審批許可等事項仍然過多。”他在近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上説。

  目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正將該部門建樓蓋章的故事,作為行政審批的案例仔細研究,以便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

  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工作安排,2014年全國在經濟和生態方面就啟動了大約60項改革,這包括戶籍制度改革、央企管理層工資改革,上海自貿區改革等。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仍將加快。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彭森透露,按照中央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來看,336條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項,其中繼續簡政放權仍是重點。

  他指出,“從總體佈局看,還是存在著政府體太胖、手太長、閒不住這樣的一些問題。”

  明年改革要完成55項任務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透露,按照中央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來看,336條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項。

  其中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目前一共取消下放了708項,現在剩下的許可有900多項。2015年需要繼續實施簡政放權的措施。

  他指出,2015年簡政放權可以採取新的方式,比如過去清理放權的方法可以改為規範確權的方法。

  就是首先確定政府可以做什麼,對現行有效的行政許可做一個全面的合法性審查,按照行政許可法市場經濟的要求明確哪些許可是政府應該保障的,依法確定權利清單。“確定了以後其餘的就應該放開,不要再一項一項的擠牙膏。”他説。

  此外,還要儘快推出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公佈負面清單是什麼,目前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模式需要儘快在全國推開,真正使企業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能夠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

  再就是要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按照加快放開石油、電力、天然氣、電信等壟斷性競爭性環節的業務。對於網路型的自然壟斷環節,特許經營應該向各種所有制的主體來開放。“對那些長期以來民營企業難以進入的領域,也不僅僅局限于搞一些可以參與的項目,而是真正可以向這些企業開放。”

  還有,就是抓緊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醫藥領域價格改革,凡是涉及到競爭領域的價格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包括油價、電價、氣價等等,政府確定定價的公式,仲介機構定時、定期公佈國際上幾個參考標準的變化情況,由企業自主定價。

  最後,要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做法,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分割和地區分割,重點應該清理整頓一下地方的各類保護主義的措施,特別是那種優惠的財稅政策。

  為此,抓緊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積極開展《反壟斷法》的執法檢查,同時要儘快全面清理和取消預算內的資金對於競爭性領域的補貼,清理過度干預微觀系統的産業政策等。

  他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的市場許可體系,這是一個改革的核心重點,也是一個綱,“通過這個綱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完善市場體系的改革、壟斷行業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價格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都可以用這條主線串起來。”他在12月21日舉行的中國經濟年會上説。

  此前,財政部門人士今年向全國人大彙報工作時,曾提出2014年全面清理整頓地方的優惠財稅政策。不過,光靠單個財政部門難以實施,上述工作需要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進行。

  簡政放權仍是重點

  屈指算來,本屆政府確定完成的行政審批事項削減的任務已經完成1/3,剩下待削減的,則含金量將越來越高。

  不過,實際企業在運作中,仍感到審批事項比較多且繁瑣。比如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就有親身體會。

  有政協委員告訴他,在興辦企業的活動過程中,涉及到不同政府機構的審批核準,大約是400項,這樣就為其投資興業和企業的高效經營帶來了諸多影響。

  張曉強表示,“我自己也在反思,因為我在自1982年到國家計委,今年退出一線,32年,有人講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模式也可以叫審批經濟,什麼都要審批,”他反思道,“而作為投資主管部門,國家計委,曾培炎也當過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的主任,確實多年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四難’(的情況)。”

  因為,從縣級發改局,到地市、省,再到國家發改委,也就4級單位,每個單位涉及4個環節,也就16個章,但是實際蓋的章有200多個。這16個章連200多個章的1/10都不到,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這種事項上,要多部門、多層級協同努力。

  上海市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常務副主任陳寅則認為,負面清單模式需要推廣。

  目前上海的負面清單項目數量在下降。2013版是190項,2014版減少了26.8%,達到了139項,由於負面清單的制度已經在上海自貿區基本形成,更多的外商願意到試驗區來投資發展。一年裏新增的外商企業2114家,同比增長了10.4倍,其中90%以上都是以備案註冊成立。2015版在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方面可能有更多的開放的舉措。

  目前上海自貿區正在啟動第二批31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項目。陳寅認為,下一步需要將自貿區經驗拓展到更大範圍。“我們需要在浦東新區作為國家批准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範圍裏,能夠尋找更合適的區域進行更好的探索和實踐,以測試我們一些創新的制度。”

  

  蓋章(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公司要蓋一棟辦公樓,現在項目公司成立快兩年了,開工前的手續還沒有辦好,不知道開工要等到什麼時候。”近日,南京市一家知名企業老總唐明(應當事人要求,化名)向現代快報訴説自己的無奈。據他預計,這棟樓至少要3年半時間才能蓋好,而該企業在8年前,同樣是蓋一棟樓,只花了一年半時間。

  讓唐明更加糾結的是,雖然目前各級政府倡導簡政放權,但他梳理了一下,目前蓋一棟樓,從項目前期算起,到最後拿到大樓房産證,至少要交95種稅費、蓋192個章。唐明坦言,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些政府部門怕這怕那,辦事手續繁瑣和部分人員的懶政、不作為,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

  95種稅費中 90%是規費

  1.營業稅;2.城市維護建設稅;3.教育費附加;4.地方教育費附加;5.土地增值稅;6.各種印花稅;7.土地使用稅;8.企業所得稅;9.殘疾人就業保障金;10.防洪保安資金;11.義務植樹統籌費和綠化費;12.工會經費工會籌備金;13.排污費;14.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基金;15.建設工程交易綜合費:16.城市規劃技術服務費;17.建築、裝潢、工程垃圾處置費;18.價格審核費;19.白蟻防治費;20.環境影響評價費;21.防雷裝置施工監督驗收費;22.防雷裝置設計審定費;23.防雷裝置檢測費;24.抗震安全評價費;25.生活污水池建設費;26.綠化建設資金;27.所有權登記費;28.房屋交易手續費;29.消防測繪費;30.檔案整理費;31.建築工程品質監督費;32.建築安全監督管理費;33.工程技術檢測費;34.工程地質勘探費;35.土地登記費;36.土地出讓金;37.土地效益評估費;38.購圖費;39.勘察丈量費;40.控詳設計費;41.拆遷管理費;42.土地使用費;43.各種契稅;44.耕地佔補平衡費;45.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46.新菜地基金;47.徵地不可預見費;48.公證費;49.土地交易綜合服務費;50.土地管理費;51.城市規劃技術服務費;52.價調基金;53.市政大配套費:54.市政小配套費;55.公建水增容費;56.綜合管網設計費57.人防工程建設費;58.人防工程質檢費;59.人員掩體設計費;60.供電設計費;61.給水設計費;62.排水設計費;63.煤氣設計費;64.煤氣集資費;65.節能評估費;66.採暖設計費;67.公建防疫審圖費;68.電話穿線費;69.文物勘探費;70.規劃定位放線費;71.施工圖審查費;72.臨時施工用水費;73.招標管理費;74.市場服務費;75.合同鑒定費;76.品質監督費;77.勞保統籌費;78.工程保險費;79.標誌牌費;80.固體垃圾排放費;81.環保噪聲排放費;82.環保測評費;83.垃圾託管費;84.配套工程品質委託費;85.地名門牌製作費;86.水質化驗費;87.市政監督費;88.市政監理費;89.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費等;90.産權面積測繪費;91.房産稅;92.房屋維修基金;93.室內環境檢測費;94.塑鋼門窗檢測費;95.市政、交通等其他費用

  

  至少要蓋192個章

  涉及大大小小近30個部門

  辦理事項 主要部門 公章數 具體手續

  1 簽訂土地出讓合同 國土局 3個章 針對合同範本、條款、地塊範圍、技術指標進行核對,簽訂合同。

  2 《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辦理 規劃局 5個章 提供《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申請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附圖等5項材料。

  3 項目立項辦理 發改委 7個章 提供項目立項申請書面報告、資本金證明、土地使用權證明等7類資料。

  4 項目暫定資質辦理 住建委 7個章 提供企業資質等級申報表、企業營業執照、企業章程等7類資料。

  5 《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辦理 國土局 15個章 提供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原《國有土地使用證》、法人資格證明等12類資料。

  6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 規劃局 9個章 提供《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申報表、項目立項批復等9類資料。

  7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 規劃局等 22個章 辦理消防審查、人防審查等資料。提供《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申請表、《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地形圖等18類資料。

  8 《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辦理 住建委 約28個章 需滿足“三通一平”,並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取得規劃許可證等。提供中標通知書、施工合同、監理合同等14項資料。

  9 《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辦理 房産局 19個章 選定物業公司,簽訂預售監管協議,辦理物價備案、預售方案備案,進度證明、辦理網上備案。需提供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申請書、企業營業執照等13項材料。

  住建委等

  10 綜合竣工驗收辦理 住建委等 50個章 規劃驗收、規劃實測;質檢驗收;消防、人防、安防、環保、防雷、檔案、綠化等專項驗收;水、電、氣驗收;綜合驗收;申請現場核驗。

  11 房屋産權初始登記辦理 房管局 14個章 三圍面積實測;樓棟編號。需提供12項材料。

  12 相關基金、保證金返退辦理 墻改辦 5個章 提供《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驗收申請表》、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5項材料。

  散裝辦 5個章 提供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結算申請表等5項材料。

  國土局 3個章 提供開竣工證明材料等3類材料。

  蓋一棟辦公樓需交的稅費、蓋的公章方面內容,由民企提供。其中審批流程中不包括維穩辦、文物勘探等所需的未知審核文件蓋章程式。另外,在目前中央及各級政府大力簡政放權的形勢下,有的行政審批程式、項目可能已經發生變化,歡迎相關部門撥打現代快報熱線96060進行説明。

  備註

  如今,手續繁稅費多

  交95種稅費、蓋192個章

  建一棟樓至少要跑3年半

  “企業要建一棟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名目有95項之多,收費單位涉及政府幾乎所有行政職能部門,包括其下屬的部分單位以及一些群團組織。名目繁多的各項行政、事業、企業性收費,沒有一項説起來不重要,收費都有憑有據有文件。”唐明説,企業蓋一棟大樓,要繳各種稅費,資金、人力、社交成本壓力非常大。

  “在95種稅費中,90%都是各種費,10%是稅。”唐明給現代快報記者列出一個稅費清單。記者看到,在稅收方面,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各種印花稅、契稅等。相對來説,費的名目種類更多更雜,如市政大配套費小配套費、土地出讓金、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綠化基金、防洪保安資金,還有水、電、氣、市政、交通等其他費用。市政大、小配套費按大樓面積徵收,這兩項加起來每平米要350元以上。

  唐明公司的一名部門經理測算了一下,各種稅費加起來,要佔到項目成本的兩成多,稅費壓力不可謂不重。

  要蓋大樓,企業要到各相關部門跑手續、蓋章,先是到工商局註冊項目公司、辦理場地證明,再到規劃、國土部門辦理用地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土地招拍挂,直到最後在房産局取得項目産權證。唐明梳理了一下,前後需要跑大大小小近30個部門,蓋192個章,而且這192個章都是公章,各部門、處室負責人的簽字還不包括在內。在有的部門,一套手續走下來,甚至要蓋20多個章,缺一不可,否則便通不過審批。

  “我們按正常程式算,要全部走完手續,拿到房産證,至少需要3年半。”唐明説,一般來説,大樓建設週期應該是兩年左右。

  據了解,唐明公司還有一個開發項目,由於進展較慢,項目公司由最初的幾十人縮減到現在的10多人。“待項目進展快一點的時候,再添人手。”項目拖這麼長時間,企業無形中增加了大量成本,最終壓力全由企業來承擔。

  過去,效率比現在高

  8年前,同樣建一棟樓

  只要跑1年半蓋100個章

  “2006年,我們公司蓋了一棟樓,用了一年半時間,比現在效率高多了。當時雖然也蓋了100來個章,但比現在少。”唐明不無感慨地説,8年之後,同樣蓋一棟樓,光蓋章就增加了近一倍,項目走完整套手續,從一年半增加到三年半。

  多出來的這些部門、公章來自哪?唐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些部門、公章都有依據,以項目所需辦理的社會穩定評價這一項為例,這是近兩年才有的“穩評”,需要徵求項目周圍左鄰右舍意見,要項目所在的社區、街道蓋章,還要到主管部門蓋章。

  唐明説,曾有一個項目,需要發改部門立項,發改部門稱項目要有節能評、穩評之後才能立項,而負責穩評的部門則稱,項目沒有立項,不能進行穩定評價。為此,項目工作人員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跑,“跑了半年還沒有辦好。”唐明説,最後好不容易在街道、社區蓋了章,拿到下一個部門,結果對方稱街道主任、社區負責人沒有簽字,要求公司再跑一趟,補上街道主任、社區負責人簽字。“街道、社區蓋章已經代表了街道,為什麼還要負責人再簽字?可我們企業有什麼辦法?只能回頭再找街道主任。”唐明説,目前每個開發項目還要交檔案保管費,按每年每平米一元的標準收取,這個費用以前也是沒有的。

  辦理項目手續過程中,層層蓋章、手續繁瑣是突出問題。唐明説,3個月前,曾有一個項目在南京某局下屬分局辦手續,分局手續辦過後,再拿到市局辦手續,從該局相關四五個科室的副科長、科長,到副處長、處長,直到副局長、局長,各個部門走一遍手續。“該局局長有一正八副,每個人都要經手一遍。”唐明説,僅在該局辦理手續,預計就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蓋公章資料圖(圖片來自網路)

  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民企辦事“三扇門”仍然存在

  唐明平時經常與其他民營企業家交流,不少人也都有同樣感受,即中央實行八項規定、反四風以來,不少政府部門的領導和辦事人員有所顧忌,不敢公然亂作為了。但他們手中的權力太大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辦事仍然很難。現在企業與有些政府部門打交道時,感覺存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三扇門。所謂“玻璃門”,是指很多政策是看得見的,但等到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辦事時,卻感覺這些政策看得見,但具體辦理起來卻有種種限制,民企要真正享受到優惠政策,並不容易。“彈簧門”是指有些規定彈性太大,政府部門在執行規定時,伸縮性太強。“旋轉門”則指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走了一圈出來後,什麼事也辦不成。

  對此,南京一家民營物流公司老總黃海剛(應當事人要求,化名)也深有感觸。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過去有些政府部門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即“門好進,臉好看”,但仍然“事難辦”。黃海剛説,在巨大的反腐壓力下,現在官員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這個不能拿,那個不能吃,做事沒了積極性。有的政府部門人員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彩,在機關混日子打醬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了事,有可能要擔責任。不做事,便不會犯錯。”黃海剛説,在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感覺有些部門辦事效率低下,有的部門該做事不做事,讓他無可奈何。

  反腐力度大

  部分工作人員怕擔責不作為

  在黃海剛與唐明等民企老總看來,中央反腐力度很大,八項規定、反四風等持續深入,基層政府部門的面貌的確有了改變,這是事實。以前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有時可以拉拉關係,甚至一起吃吃飯,聯絡一下感情,有時辦事會順利一些。但近兩年,這種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即使你不送東西,光請人吃頓飯,人家都不見得會來,因為現在規定很嚴,抓得也很緊。”

  現在,唐明公司辦理項目手續時,公司工作人員經常是到某個部門辦事,對方要麼是不在,要麼是稱正在開會,或正在進行學習。“為辦一項手續,工作人員跑了一趟又一趟,即使手續完備,有的政府部門的辦事人員和領導仍然拖著不辦。”唐明説,這種情況在近一年多來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些政府部門人員不敢做事,怕擔責,沒有擔當。其實,本來應該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但他就是拖著或壓著。有時,他們會找一些理由或藉口,讓企業辦事人員跑得焦頭爛額,卻只能像無頭蒼蠅似的在各個部門之間穿梭。這種情況不但在普通公務員身上存在,在某些政府部門領導身上同樣存在。

  傅全(應當事人要求,化名)是南京一家民營倉儲企業老總,有一個已經立項批復過的項目,面臨將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企業願意按市場價補交土地出讓金,並向相關政府部門打了報告。雖然傅全多次跑這個項目,但報告相關部門仍然沒有批,並稱要書記批才行。“我一個民營企業,怎麼找書記?這事拖了一年,也沒有辦成。”

  有的部門為“避嫌”

  不願與企業多來往

  傅全認為,與前些年相比,近兩年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不高,對於有些部門來説,甚至可以説是比較差的。很多政府部門不再到企業一線,主要是為了“避嫌”,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政府部門人員怕出事,索性不做事。對有的事情“不受理”,便沒有了責任。“辦了事,可能會出事,不辦事,便不會出事,還不如不辦事。”有的部門則是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職責推給企業和社會機構。

  傅全在南京一開發區曾有個項目,幾年前開發區會為了他企業的問題,召集相關部門開個協調會,將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相關部門辦理。但現在開發區不再請相關部門到企業了,“有關部門不願來企業,因為擔心與企業來往密切,會被人懷疑收紅包、收禮。”

  傅全的公司有一個大型倉儲項目,各項設施都符合國家規定。但在做安全評估時,一名專家提出,在倉庫臺階上已經有一側欄杆的基礎上,再加一排欄杆,目的是加強安全。傅全説,實際上這名專家根本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加設的這排欄杆不但起不到安全作用,而且對工人實際操作有阻礙,甚至有安全隱患。不過,企業沒辦法,因為如果沒有專家簽字,行政主管部門便不通過。企業向主管部門説明情況,但主管部門根本不聽企業的。“有的專家沒有實踐經驗,有的專家則與有關的評估機構有關聯,這樣的專家提反對意見,相關的評估便無法通過。評估通不過,行政部門的審批便通不過,企業就要承擔很大損失。”傅全説,就因為專家一句話,他的企業就要多付出幾十萬的成本,時間拖得越長,損失越大。

  

  有些手續可合併或取消

  尤其是走過場的評估

  “民企稅負重,成本高,壓力大。希望政府部門為企業特別是民企減負,簡政放權。”唐明告訴記者,就他公司的房地産項目來説,要進行各種評估,如綠化、文物、消防等。“有的評估完全是形式大於內容,甚至成了走過場。”他説,前段時間他的公司要到某部門辦評估手續,結果上午交了評估費,下午主管部門就蓋了章。“有些評估成了‘錢評’,只要你交夠了錢,評估就能過。”唐明認為,有些手續該合併就應該合併,該取消就應該取消,特別是一些走過場的評估,完全成了企業的負擔。

  唐明還告訴記者,南京某局響應政府要求,將權下放到區裏,按理説這對企業是好事,辦事應該會方便了。但實際上區局對業務不熟悉,企業辦事時還是要跑市局,以前一週甚至兩天能辦好的事,現在一個月也辦不好。這樣的低效率讓企業叫苦不迭。

  黃海剛説,以前他的企業各種稅費佔比不到7%,但按現在的成本,這一比例超過12%,再加上融資、用人成本上升,民企壓力非常大。“希望政府多關注民企,考慮到民企的實際情況,在各方面讓民企與其他類型企業完全平等地競爭。”

  傅全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改變不作為的現狀,真正為企業著想,進一步減少行政許可,提高辦事效率。“國家要求各級政府簡政放權,可我們身處基層,體會不是很明顯,辦事部門、手續並沒有大幅簡化、減少。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真正將國家的政策落實好,讓我們民企享受到該享受的政策和規定。”

  南京市工商聯:

  簡政放權與企業要求有差距

  對於企業家反映的問題,南京市工商聯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坦陳,企業家們所説的是事實,平時經常有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向他們抱怨自身遇到的問題。像唐明所説的蓋樓需要交95種稅費,蓋一兩百個章,這是客觀情況。對於企業們反映負擔過重、手續繁瑣的問題,工商聯作為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及時向政府部門進行反映,並及時將政府的聲音傳達給企業。

  這名負責人説,其實南京市在政府簡政放權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前些年南京的各種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以及政府服務事項多達5000多項,但近年來政府推進簡政放權,這些項目已經削減到300多項。可以説在這方面,南京在全國範圍內是做得比較好的。即使如此,政府部門的工作與企業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方面,政府部門也不斷地在改進,今年南京還專門出臺規定,優化行政審批。

  這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政府部門應該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提高辦事效率,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用制度改革、激勵措施

  推進簡政放權

  江蘇省委黨校法政部副教授劉青:民企老總們反映各項審批手續繁瑣、壓力重,這是事實,應該客觀地看這一問題。對房地産項目來説,國土、規劃、建設、房産等專業部門多,而且多是垂直系統管理,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集中、統一、高效地進行行政審批。另外,目前國家對房地産業進行宏觀調控,有些部門會存在從嚴審批的情況。

  目前政府在簡政放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今年中央政府已經完成了300多項行政審批改革,從中央到地方逐步落實,其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另外,政府大部制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簡化審批的重要舉措,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有的政府部門還試點進行審批事項辦理公開告知,就像在網上買東西可查詢快遞流程一樣,辦事者可以隨時向審批部門了解辦事流程及進展。不可否認的是,有的部門和人員存在懶政、惰政行為,要改變這種局面,政府部門應該繼續推進大部制改革、探索更好的辦法,進行制度改革,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邱建新:要解決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懶政等情況,一方面要推進簡政放權,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包括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來提高效率。另外還要有投訴機制,不過在這一點上要注意研究方法,因為有的人即使遇到不作為、亂作為,也不敢、不願站出來投訴。

  有人説政府部門不作為、少作為,危害性比亂作為要好一些。這種觀點要不得,因為懶政行為、不作為對企業、對老百姓同樣不利,同樣會造成政府信譽的損壞。對於有些政府部門行政行為的缺位、錯位、越位,都需要整治。

  

  (2014-09-26 06:51:00)

  

  蓋章,這個幾秒鐘就能完成的簡單動作,竟成為許多地方基層村居的“頭號負擔”!

  親屬證明、婚育證明、證件遺失證明、機動車來源證明……記者在多地農村和社區採訪發現,基層村居被迫開具五花八門的證明,並且蓋章,已明顯超出基層的職責和能力。迫於上級部門壓力和居民需要,基層的公章往往“稀裏糊塗地蓋”,不僅使基層深受“公章之累”,而且使管理流於形式,埋下隱患。

  村居公章竟什麼都能證明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武漢市武昌區一位居委會負責人的無奈:轄區有老人去社保部門辦事,被要求到社區開張“本人健在證明”並蓋章。社區幹部哭笑不得:“本人都親自過去了,怎麼還要證明健在呢?”

  這種事情並非個例。上網搜索,可見各地社區幹部的吐槽:有的社區幹部反映,轄區居民被咬傷,社區必須蓋章證明居民確係被狗咬;有的居委會必須證明居民的殘幣是洗衣服時無意損壞的,居民表示沒這個章就無法到銀行兌換殘幣……

  去年以來,重慶啟動清理基層社區負擔工作,結果同樣讓人吃驚。“清理出來不合理的蓋章證明事項至少有八九十項,我們的公章簡直‘什麼都能證明’。”重慶市永川區張家坡社區黨支部書記尹光元説。

  搬出社區厚厚的印章管理登記冊,記者發現證明種類包羅萬象:未就業、婚育、戶口遷移、外來務工人員居住、親屬關係、死亡、健在、獨生子女父母辦理退休、住房拆遷……重慶巴南區龍海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自玲説:“清理之前,居民來辦事幾乎就是要求蓋章,每天少則四五人,多則數十人,一年下來登記冊就得好幾本。”有的村社甚至安排專人負責蓋章。

  “稀裏糊塗蓋章”埋風險

  記者發現,基層公章變成“萬能章”,直接原因是許多單位或部門把村社蓋章證明作為群眾辦事的前置條件,不見章就不辦事。

  比如居民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工商部門要社區蓋章,保證該居民合法經營;居民有外傷上醫院,醫院要社區證明居民不是鬥毆受傷,以便醫保報銷;摩托車上牌照,交管部門要社區蓋章證明該車來源合法……

  “社區只是基層自治組織,沒有調查能力和強制手段,一些蓋章事項完全超出了我們的工作職責和能力範圍。”一名社區幹部告訴記者,比如居民身份證丟了要補辦,派出所要我們開具遺失證明;甚至居民是否視力殘疾,也要我們開具證明。我們拿什麼證明人家身份證是否丟了?憑什麼確認人家視力是否殘疾?

  這些“難蓋的章”讓基層陷於兩難:如果蓋章,可能失實;如果不蓋,居民又辦不成事。基層幹部們説,有時只得“稀裏糊塗蓋章”,或是模糊處理證明內容,打“擦邊球”了事。

  章子蓋得濫、證明出得多,不但成為負擔,還給管理增加了風險。李自玲説,居民的住院發票丟了,醫保要報銷,醫院就要求社區開具遺失證明。“有人很可能沒有遺失,而是先拿證明到醫院報銷,再拿原始發票到商業保險公司報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社區就要承擔責任。”

  有的社區還為此引來法律糾紛。重慶永川區火車站社區黨支部書記夏勤説,以轄區一起工傷事件為例,當事的農民工要獲得更多賠償,要求社區蓋章證明其居住在城市社區。社區根據小區物管的證明蓋章之後,當事企業又強烈不滿,要把社區告上法庭。

  根在官僚作風和懶政避責

  重慶巴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徐永説,基層公章蓋得過多過濫,關鍵是一些職能部門存在官僚作風和懶政行為。為了自己省事,有的部門遇到工作就往基層發文件、下任務,把本該自己審核證明的工作推給基層,把村和社區看成是下級部門,時間一長還形成了制度,讓基層無可奈何。

  受訪的基層工作人員説,“萬能章”不但影響社區服務群眾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使本應嚴格執行的審核管理工作缺位,埋下隱患。“以機動車的來源為例,本該由相關部門調查審核,結果推給基層社區蓋個章子敷衍了事。”

  “只有切實轉變幹部作風,認真履行部門職責,才能杜絕小公章帶來的大隱患。”重慶沙坪壩區民政局副調研員周青説。

  近期以來,重慶、湖北、江蘇等多地均開展了清理基層負擔的專項行動。重慶永川區通過清理基層承擔事項、明確事項認定標準、建立新增事項準入制等三項措施,共刪減村社實際承擔的各項任務多達261項,其中許多是不合理的蓋章證明事項。重慶沙坪壩區細化了社區印章管理,明確規定只有涉及低保、救助等22項工作社區才可以蓋章。

  很多基層幹部表示,希望在繼續加大對基層公章事務清理的同時,進一步嚴格準入條件,用制度明確範圍,不要讓“萬能章”現象反彈。(記者 周凱 王曉磊)

  (2014-09-01 15:11:00)

  原標題:地方政府被指迷戀審批:地質公園立項蓋近百公章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資料圖片

  8月2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國家行政學院、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4個部門的負責人走進中南海,作政策落實第三方評估的彙報。

  評估報告直指有的部門和地方“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茫”;評比達標事項過亂;棚戶區改造拿不全“四證”違規操作等問題。

  今年6月,國務院啟動了針對19項政策落實情況的首次全面督查,其中一大創舉是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

  引入第三方評估,就是要發現一些“政府內部監督碰觸不到、不敢公開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建議。

  第三方評估獨立於督查組

  國家行政學院承擔的任務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的評估。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參加了第三方評估工作。

  從部委地方領導,到小微企業老闆,他們都要接觸。“座談會上有的是很小企業的老闆,有的剛創業不久,比如照相館老闆。”

  張佔斌告訴新京報記者,第三方評估的調研與國務院督查組完全獨立,更多選擇下放權力比較多、影響大的部門,另外東、中、西部省份都要兼顧。“從接受任務到完成,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他説,“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候要連夜換地方,到了目的地都半夜了。”

  參加此次第三方評估的有4家單位:國家行政學院、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分別對簡政放權、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棚戶區改造、扶貧開發、農村飲水安全等改革、發展、民生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

  評估組走訪多個省市和部委,工作方式主要是召開座談會、訪談、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

  與前期的國務院督查組分成8個組分赴4個部委和16個省(區、市)“橫向”督查19項政策相比,第三方評估採取縱向的方式,除了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承擔兩項之外,其餘3個部門各承擔一項內容,分赴不同的部委和地區調研評估。

  評估發現不少部門“會批不會管”

  本屆政府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在國務院督查的19項內容中,簡政放權是第一項。

  國家行政學院評估組對本屆政府前四批取消和下放的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落實進行了評估。

  “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含金量較高。企業都舉雙手贊成,希望將下放權力落實到實處。”張佔斌説,當然也有一些問題,有些幹部不太會監管,“我們的監管欠賬很多。”

  評估報告稱,部門“自我革命”動了真格,本屆政府前四批取消下放審批事項,數量目標已經完成過半。

  報告還專門指出普遍存在“監管是短板”的現象。

  “不少部門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批不會管’的情況。有的‘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茫’,因為事前審批‘最熟悉’、‘最便捷’,也‘最少責’。”報告中寫道,有61.3%的受訪企業不了解取消下放事項後有無監管。

  在下放審批權方面,評估組還發現其他問題,比如,行政審批事項數量不清,有的地方和部門,“一項”指小項,有的指大項,大項可能包括二十多個小項。

  評比達標等事項過亂,資質資格類項目繁多。比如西北大學僅今年上半年,就按照上級部門要求開展了22項各類先進評選活動,學校反映強烈,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

  一個地質公園立項要蓋近百公章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的評估,聚焦最多的也是簡政放權。該單位的評估內容是“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的政策落實情況”。

  評估報告顯示,44.35%的企業認為當前制約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最主要因素是前置審批。

  有民營企業認為,新版核準目錄的核準許可權取消和下放的力度較大,政府部門在改進和規範核準、備案行為方面有所提升,企業投資自主權有所擴大。南京鋼鐵集團反映,過去國家有關部門核準企業境外投資項目至少需2個月,現在改為省級備案只需要15天。

  然而在審批和放權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

  比如前置審批環節多,程式複雜。有公司反映,投資一個水電站項目需要編制38個評估報告,通過38次評審才可以申報項目核準。一個地質公園立項涉及30多個部門,需要蓋近百個章。

  有些前置審批互為前置,甚至形成死迴圈,令企業不知所措。

  有些備案存在變相審批和隱性壁壘。有公司反映,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頁巖氣項目名義上向社會公開招標,但實際上項目的開發已經被有關部門授權給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想參與,只能去找他們。

  同時,仲介機構問題也很突出。仲介收費偏高,服務耗時長,而且存在指定仲介機構的現象。有民營企業反映,仲介機構和項目核準機關存在利益輸送,仲介機構“蓋章收費”現象普遍。

  工商聯建議進一步放寬民資投資

  8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一是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重點解決“會批不會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建立與審批相關的仲介機構資訊公開制度。二是以壟斷性較強的領域和行業為重點,推出一批適合民間資本投資意願和能力的好項目。

  在全國工商聯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在首批80個示範項目中,共有33個項目不同程度引入了民間資本。

  但是,開放度仍然不高。在推出示範項目的5個領域中,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民間資本參與的比例不到30%,油氣管網和儲氣設施領域民間資本只參與了1個項目,3G、4G移動網路、下一代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尚未向民間資本開放。

  報告建議,要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把石油、電力、化工、電信、鐵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壟斷性較強的領域和行業作為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重點。

  地方安居工程資金壓力大

  8月27日的常務會議,要求盤活存量資金,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等的財政支援,確保按期完成棚改、減貧、飲水安全等年度“硬任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現,到6月底,全國安居工程開工量和基本建成量已經分別達到年度任務的73.5%和57.0%。2014年,國務院部署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任務總量為729萬套。

  但是,棚改等安居工程在推進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78.8%的官員認為“拆遷難”是主要問題。尤為突出的難點是個別“釘子戶”提出不合理的補償要求。

  多數地方政府強烈反映,按照現行規定,棚改等安居工程項目必須在“四證”齊全的條件下才能開工,但是辦齊“四證”則需要多個審批環節,週期較長。為完成考核目標,相當一部分棚改等安居工程項目只能在“四證”不全的情況下開工,採取“邊建設邊辦證”的做法。

  此外還存在地方資金缺口和中長期債務壓力加大,安居工程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等問題。

  在減貧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估組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可以完成。

  針對發現的問題,評估組建議完善貧困人口識別機制,增加精準扶貧資金規模、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等。

  ■ 對話

  評估組成員揭秘評估過程,認為有利於建立服務型、法治政府

  “第三方評估工作完全獨立”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參加了此次第三方評估。他對新京報記者講述了第三方評估組的工作方式,以及報告的出爐過程。

  新京報:你參加的評估組,如何進行評估?

  張佔斌:專家和工作人員加起來有40多個人。調研了十多個省市、二十多個部委。從接受任務到完成彙報大概兩個月的時間。

  接到任務後,一開始是學習國務院文件、中央領導講話,明確任務,研究我們的方案。然後到部委和省裏調研。調研回來以後就集中討論這個報告怎麼寫,中間要是發現缺什麼東西,向部委要材料,再下去調研。來來回回跑,很多教授自動放棄休假,整個假期都在幹這個事。當然,收穫也很多。

  新京報:都走訪了什麼地方?

  張佔斌:我們分了幾個組,去不同的部委和地方調研,分頭開座談會,去實地看,看材料和彙報,也會去問老百姓。

  比如我們召開座談會,經濟學家、公共管理專家、企業家都會邀請。央企負責人和民企負責人都有,我們還特意找到很多小微企業負責人。我們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人。

  新京報:有沒有人跟你們講難處?

  張佔斌:難處也有。很多幹部、很多政府部門,對怎麼搞好監管不太會,對監管很迷茫。我國的監管歷史欠賬很多,過去政府習慣審批,怎麼搞監管、搞服務,這方面還有所欠缺。現在還出現一些安全問題、食品問題、藥品問題等,説明監管還沒有完全到位。怎麼管、怎麼樣管好,一個是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轉變作風,不能像過去那樣服務就是收費,管理就是罰款;再一個就是要有先進技術和手段。

  新京報:基層老闆有什麼想法?

  張佔斌:我們專門搞了一個小微企業家座談會,包括照相館老闆都來了,也有剛剛創業的。他們的直觀感受是,簡政放權後辦手續確實簡單了,有的還減稅了,都挺感謝政府的。

  新京報:在設計評估路線時,有沒有參考國務院督查組路線?

  張佔斌:我們在設計調查方案的時候,國務院督查組已經開始督查了。我們主要根據國務院給我們的題目來決定去哪些地方。督查組去過的省份和部委,我們可以去。督查組沒去過的省份和部委,有的我們也要去。

  去部委的時候,我們更多選擇下放權力比較多、對社會影響比較大、社會比較關注的部門。省份選擇東、中、西有代表性的地方。

  新京報:在撰寫評估報告的時候,主要講成績還是講問題?

  張佔斌:這也是我們反覆討論的問題,既要講成績,也要講問題,同時還要講建議。比如,有些政策效果不明顯,我們就分析是不是需要一個過程,或者是中間落實或銜接出了些問題,針對不同原因最後提出建議。

  為了使分析盡可能客觀,我們通過具體例子、數據來説明、論證我們的觀點和判斷。我們希望每句話都言之有據,舉的都是認真篩選出來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例子。

  新京報:評估報告是否借鑒了國務院督查組的督查結果?

  張佔斌:我們的第三方評估完全獨立,和政府部門沒有交集。督查和第三方評估是推動改革發展的一種積極探索,對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包括國家治理水準,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探索。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以後,對建立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有為政府是有益的。

  新京報:評估組平時是怎麼工作的?

  張佔斌:我們上午聽報告,有專人負責整理,中午不休息就要拿出初稿來,到晚上基本就得拿出一個定稿來報給領導,同時供組內交流。我們大概寫了一百多份素材紀要,而且有的是當天就得整理出來第二天印出來,這樣才能儘快交流,儘快了解。有時候是白天調研、開座談會,晚上連夜趕到其他省份。這幾個月大家非常忙,也很有效率。

  新京報:在做第三方評估時,有什麼體會?

  張佔斌:中央部委下放的審批權力含金量越來越高。各個部委都在認真研究哪些權力要下放,哪些權力要保留,怎麼樣能夠經得起社會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下放這些權力之後,有的地方取得的社會效果非常明顯,有的可能還需要一定過程和時間才能顯現出來。總的來説,社會各界非常歡迎權力下放。有的企業負責人説,舉雙手歡迎國務院、黨中央的決定,也希望把下放的權力落到實處,特別是在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有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更希望能釋放市場的活力。

  ■ 第三方評估發現的主要問題

  簡政放權

  問題:以考證培訓代監管

  案例:在勘察設計行業實行企業資質和個人資質相掛鉤的管理辦法,要求企業必須有若干名具備一定資質的專業人員。很多企業平時不需要養那麼多人員,只能靠“借證”來滿足這種要求,導致出現大量“挂證交易”現象,使資質管理髮生嚴重變異。

  棚改工程

  問題:地方資金缺口

  案例:經過以往幾輪的棚戶區改造,各城市地段較好、商業開發價值較高的棚戶區已經基本改造完成,當前和今後的棚改項目大多都是地塊不大、位置不佳、分佈零散、商業開發價值低的“硬骨頭”,項目難以實現資金自我平衡,也很難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需要在創新政策和方式上狠下工夫。

  精準扶貧

  問題: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案例:雲南省反映,貧困人口控制規模與實際貧困人口數差距較大,給貧困識別帶來困擾。基層幹部講,條件差不多的農戶,有的被識別為貧困戶,有的未能被識別為貧困戶,一旦精準扶貧政策到位以後,會使兩者的政策待遇出現明顯差距,有可能引發未獲得扶持的貧困農戶的不滿。

  水利工程

  問題:重大水利工程補償標準偏低,耕地佔用稅偏高

  案例:現行水利建設徵地政策與鐵路、交通等其他基礎設施行業相比,存在“同地不同價”、“同地不同稅”等問題,土地補償費和移民安置費標準是鐵路、交通行業的一半甚至更少,而耕地佔用稅則高數倍,導致水利工程徵地難、拆遷難、移民安置工作難,影響開工。

  飲水安全

  問題:項目運營管理難度大

  案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的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史無前例。但是,目前在運營管理方面的難題是,運營單位只能微利甚至虧本經營,難以保障水廠正常運營;僅半數樣本縣出臺了飲水工程維護養護基金管理辦法;運營單位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員工比例低。記者 儲信艷 實習生 趙歡

  (來源:新京報)

  (2014-09-01 08:59:0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