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雷軍帝國的隱憂:兩個月花掉74億

  • 發佈時間:2014-12-22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誰花錢最厲害?當屬雷軍。兩個月時間不到,他就花掉接近74億,接二連三地投資、並購,看得人眼花繚亂。

  “手機就是世界中心”,為了強化這一中心,小米成立了晶片公司松果電子,進一步降低手機成本,期望在2015年讓手機出貨量突破一億。

  圍繞這一中心,小米不僅自己推出基於MIUI系統的路由器、電視、機頂盒,旗下華米、智米還在生産智慧手環、空氣凈化器。雷軍公佈的數字是:他投資了國內23家硬體創業公司。而最近大手筆入股美的,小米將在MIUI家族中加入更多的家電設施。甚至還有消息稱,小米會投資生産基於MIUI系統的汽車。

  而另一邊,雷軍從新浪挖來陳彤,準備10億美元之巨讓陳彤來負責內容運營,目前已出手千萬級美元投資優酷馬鈴薯,3億美元參股愛奇藝。加上之前投資的iHealth、凱立德、華策電影、一起作業、多玩、多看等,雷軍的投資已經覆蓋線上醫療、地圖、影視、醫療、遊戲、閱讀。與此同時,小米宣佈成為國內第四大手遊渠道。

  雷軍甚至還入股了世紀互聯,加上金山,一個是IAAS,一個是SAAS,打通了雲平臺。可以説,一個以MIUI系統為紐帶的封閉的硬體雲帝國,已立體地浮出水面。

  當然,按照雷軍的規劃,小米未來還必須在大數據領域投資。他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以MIUI系統為基礎的硬體帝國,在此之上啟動內容經營,並挖掘可能會在未來2-3年內出現的大數據價值。

  “小米已經走出了不一樣的路。” Gartner移動設備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這幾年,智慧終端的迅猛發展讓太多的終端企業沉迷于硬體的競爭思維,都局限于硬體、價格的競爭,而雷軍的選擇則可以讓小米跳出這個規則。

  對此,有人心存懷疑,小米現在做的,三星和HTC也曾嘗試過,但沒有成功。也有明眼人發覺,小米的做法頗似蘋果,從硬體到應用商店、作業系統和雲,一體化,索性調侃其為“低端的蘋果”。

  “小米做的事情蘋果也都在做,小米的大多佈局都像是跟隨蘋果。” 呂俊寬笑言,“可能幾年之內,小米都未必能擺脫這個帽子。”

   不得不轉的大勢

  無論如何,對小米來説,轉型是必需的。

  4年前,雷軍成立小米進入手機行業。2013年,主打網際網路低價手機的小米出貨量達到1650萬台,迅速在這個行業佔領一席之地。步入2014年,小米出貨量爆表,僅上半年出貨量就超過2650萬。在IDC發佈的第三季度調研報告中,小米2014年第三季度以1730萬台的出貨量佔全球5.3%份額,位居第三。雷軍還預測,小米2014年全年銷量可達6000萬。

  但是,在低價模式中,高速增長的出貨量並未給小米帶來與之相匹配的利潤。根據小米最新公告,小米2013年收入265.47億,凈利潤3.47億,利潤率只有1.3%。今年11月,華爾街日報也曾報道,小米2013年收入接近270億,其中94%收入來自手機。

  以此計算,2013年全年,小米手機平均售價約為1500元左右。而且,幾乎沒有超過2000元的産品。2014年,小米推出的手機同樣也未能突破這一價格。

  低價的定位不僅局限了小米的利潤,也使得小米不得不提前考慮用戶消費能力提升後的流失問題。

  “小米的用戶群主要是低消費能力的年輕用戶。”呂俊寬分析,這其實是小米的加分項,因為在海外投資者看來,年輕用戶非常有價值,但這也是小米最大的挑戰所在。

  “用戶會成長的,消費能力肯定會逐漸提升,小米需要考慮拿什麼增加用戶黏性,留住他們。” 呂俊寬指出,中國智慧手機滲透率已經接近90%。“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換機市場。增量市場可以靠價格吸引用戶,但換機市場的競爭就必須依賴品牌。”

  一直以來,小米借助“網際網路思維”、MIUI迭代開發等手段與用戶密切互動,並且投資閱讀、遊戲來豐富MIUI系統商的應用內容,這一些令小米的用戶黏性超出同類手機。呂俊寬告訴記者:“根據我們調查,在中國手機用戶中,蘋果的黏性最高,其次就是小米。”

  除此之外,小米還可以依託家庭網際網路,借助手環、電視、路由器、空調、汽車等多個産品組合“綁架”用戶。一般手機的換機週期約為1-2年,但路由器、機頂盒則超過2年以上,而電視、空調等家居設備則擁有更長的生命週期。如果小米可以把所有設備都變成手機的外設,那麼在這些産品的使用週期中,小米用戶幾乎不會更換其他品牌手機。

  內容、多個硬體的組合,也能幫助小米挖掘更多用戶在手機之外的更多需求,産生更多的收入。IDC高級分析師閆佔孟認為,小米成立了松果電子佈局晶片,未來這些晶片肯定不止用於手機,路由器、電視、家電都能用到,這會幫助小米降低所有産品的成本,提高利潤。

  低端蘋果

  “當前終端市場競爭的格局正在變化,從單純的硬體、價格、行銷轉向以軟硬體、服務、內容為一體的綜合競爭。”中興通訊終端事業部CEO曾學忠告訴記者,“這種形勢的變化,敦促我們這些終端企業要構建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以前,三星、HTC、黑莓,其實都花了一些錢,想完成這種轉型。”呂俊寬告訴記者,“但可惜,HTC、黑莓的錢浪費了,而三星的所有佈局都很難説有什麼成果。他們始終沒能跳出那個以硬體競爭為核心的遊戲規則。”

  三星曾計劃打造自己的BADA系統,但始終未能下決心從Andriod轉移到BADA,時至今日,BADA已基本宣告夭折。強大的産業鏈優勢掩蓋了三星系統上的短板,長久以來,三星利用自己在晶片製造、面板供應及全球供應鏈體系來支撐自己的品牌價值,形成較高的産品溢價。

  但是,今年以來,由於全球産業鏈成熟度的提升,三星産業鏈優勢被縮小,三星難以支撐如此高的溢價,份額逐漸流失。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國、印度失去了第一寶座,前三季度,三星智慧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分別減少1.7%、7.1%、8.7%。

  今年以來,三星曾嘗試聯合三星電視部門推出多屏互動智慧電視業務,甚至還收購美國智慧家居平臺SmartThings佈局智慧家居、推出智慧手錶,但這些嘗試尚難言成功。呂俊寬認為:“在中國,三星擁有近7000萬用戶,但是始終沒有什麼內容運營,這太可惜了。”

  與三星不同,小米自身的定位就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也從未停止過在內容上的創新。雖然MIUI也是基於Andriod開發,但它是小米的封閉系統,小米也可以在這個封閉的生態裏運營自己的內容,接入更多的硬體。

  這更像蘋果。在蘋果的運營策略裏,終端與內容從來都是一體的。而且,蘋果所有的産品均基於iOS系統,此前蘋果已推出路由器、Apple TV等産品,並且發佈了HomeKit智慧家居平臺。今年10月,蘋果公佈了17家HomeKit合作夥伴,其中包括博通、飛利浦、霍尼韋爾、貝爾金、Withings和Marvell。部分合作夥伴已經公佈了可以用Siri操作的智慧燈泡、智慧鎖、智慧風扇、智慧溫控器、車庫門和電源插座。

  除此之外,蘋果今年發佈的Apple Watch還被視為整個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救星,預計明年出貨量可達3000萬塊。此外,不久前蘋果與IBM聯合發佈了大數據戰略,深度挖掘企業級市場。

  小米在跟隨蘋果,這也使得小米被帶上了“低端蘋果”的帽子。呂俊寬笑稱:“從銷售策略上看,這或許有一些好處,但也未必是個褒義詞。可能很長時間之內,小米都無法脫掉這個帽子了。”

  目前,MIUI系統已經擁有超過8000萬用戶,而雷軍計劃明年將小米的出貨量提升到1億以上,進一步壯大根基,穩固其封閉系統。

  與BAT競爭?

  但是,模倣蘋果是否就一定能成功?這沒有結論。

  12月17日,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再次炮轟小米。他認為,通過資本關聯的方式構建封閉系統,然後在手機裏內置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應用,這不符合開放的原則。他表示,華為不會採用這種方式,會最大程度地開放合作,比如,在智慧家居領域,市場上可見的品牌都在與華為接觸,絕不會只捆綁一家。

  無論小米的生態系統是封閉還是開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基於未來物聯網時代打造的硬體生態圈,勢必與BAT,甚至谷歌等巨頭狹路相逢。

  小米希望借助手機連接一切,而騰訊則希望微信成為一切入口。早在去年,微信就與海爾智慧冰箱開始合作。通過“海爾智慧冰箱”微信公眾賬號,用戶在微信上遠端控制冰箱,實現檢測、調節溫度的基本功能,還可以根據冰箱內食材自動檢索食譜。

  今年7月,微信向第三方硬體廠商開放服務號,智慧腕錶iHealth、咕咚、樂心和華為榮耀手環成為首批接入的硬體産品。用微信服務號取代智慧硬體APP做數據管理,並強制引入社交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也剛剛在今年九月投資了iHealth。

  百度則自己開發百度眼睛、咕咚手環,並計劃開發智慧汽車産品;而阿里巴巴則借助其阿裏雲平臺,與家電企業合作佈局智慧家居。今年10月,阿里巴巴與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簽署協議,共同推動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而飛利浦智控空氣凈化器就是其首個搭載阿裏雲計算的智慧互聯産品。

  智慧硬體産業何時成熟,物聯網時代何時盛大開啟,沒有人能預測。和小米一樣,BAT甚至360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各種投資、佈局,以免錯失這個偉大時代的控制權。當然,不同的是,BAT賬上有大把現金,而小米還在燒投資人的錢。

  雷軍帝國的版圖中,還需補上的一環或許就剩下了大數據了。不過,蘋果也是最近才聯合IBM開展針對企業客戶的大數據服務,能夠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大數據服務或許只有Apple Watch的健康應用。

  此外,目前大數據領域資訊採集、數據交易、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成熟度還遠遠不足以形成市場。

  雷軍應該隱約覺察到了其中的風險,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了,“如果我們不能用大數據技術轉化出價值,那我們公司再撐下去就真的破産了……現在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後年我也扛得住,大後年要沒價值的話,那我就破産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