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鐵礦石市場欲建新秩序 拿回定價權僅一步之遙

  • 發佈時間:2014-12-22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鐵礦石價格正奔著60美元/噸而去:普氏62%鐵礦石指數從年初的134.50美元/噸下滑至68.50美元/噸,累計跌幅接近50%,創5年來新低。換算下來,鐵礦石價格差不多0.2元一斤,還不如“白菜價”。

  前11個月,大連鐵礦石期貨僅有三個月勉強“翻紅”,對於市場多頭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但對於中國鋼鐵業而言,期貨“利器”終於剎住了三大礦山的“牛脾氣”。

  換大船建分銷中心,削減成本節省開支,增産掀起價格戰,爭奪中國市場份額……礦山巨頭們似乎少了前些年的“任性”,談判桌上也不再有“甲方”的蠻橫。而對中國來説,應儘快構建鐵礦石市場新秩序,實現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如此,距拿回定價權也僅“一步之遙”。

  □本報記者 官平

  億噸鐵礦石“脹庫”

  一週前,澳大利亞財長喬伊·霍基表示,鐵礦石價格可能跌至60美元/噸。這個數字遠低於政府預算中提出的每噸92美元的估算值。

  花旗日前警告稱,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跌幅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大,這會讓澳大利亞政府本財年預算赤字走向380億澳元,而長此下去,赤字可能接近400億澳元。

  今年5月,鐵礦石價格還在100美元關口徘徊時,瑞士信貸將鐵礦石現貨價格支撐位調降至80美元/噸,市場還不以為然。果不其然,經過數月震蕩下跌,在9月下旬普氏62%鐵礦石指數跌破80美元關口。

  商品的價格主要由供求因素主導。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持續疲軟乏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大減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和進口國。2014年,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建築、機械、汽車等鋼鐵下游行業發展增速放緩,我國鋼材消費量雖有所增加,但增幅明顯下降。

  冶金工業規劃院預測,2014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1億噸,同比增長2.45%;粗鋼産量為8.2億噸,同比增長5.26%。到2015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其中鋼材需求量為7.2億噸,同比增長1.41%;粗鋼産量為8.34億噸,同比增長1.71%。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累計進口量為84577.00萬噸,同比增長13.36%,增速回落;進口平均單價為103.22美元/噸,同比下跌20.09%,呈持續下跌趨勢。顯見的是,鐵礦石累計進口量增速回落,進口平均單價環比下滑。

  一般認為,考慮到第四季度為鋼廠傳統的“冬儲”季節,根據往年進口礦量經驗,第四季度進口量仍會增加。不過11月的進口數據卻令市場驚訝,當月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為6740萬噸,同比下挫13.41%,環比下跌15.10%;進口平均單價為79.67美元/噸,同比下跌37.92%,環比下跌3.70%,鐵礦石進口量止漲回落,高位下跌。

  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11月份為傳統淡季,下游需求疲軟,且國際礦山巨頭持續高産,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進口礦價一再下跌,目前國內高爐開工率較低,12月份鐵礦石需求難有大幅上漲,但在盈利狀況轉好的背景下,粗鋼産量難有大幅下跌,預計12月份鐵礦石進口量將盤整震蕩。

  另外,庫存也是打壓鐵礦石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國內沿海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在1億噸以上。據鋼之家網站統計,截至12月19日,全國44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約為10345萬噸。不過,青島港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青島港鐵礦石庫存在1300萬噸左右,較7月份下降近200萬噸。

  富寶鐵礦石研究小組孟祥超表示,鐵礦石港口庫存壓力在緩解,但還沒有到轉折的地步,只是貿易商、鋼廠拿船謹慎了而已,下游鋼市表現低迷且有繼續趨弱態勢,鋼廠原料採購愈加低迷,市場悲觀情緒濃郁,目前需方多不敢貿然拿貨,礦山招標及平臺成交大幅縮水,預計下週到港資源將繼續減少,港口庫存有望繼續下降。

  三大礦山“互掐”

  儘管形勢不妙,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合稱三大礦山)並沒有選擇減産,而是採取了增産打敗高成本礦山的“慣用伎倆”。

  12月20日,摩根士丹利中國金屬與採礦副總裁張鐳在“我的鋼鐵”年會上表示,2014年以澳大利亞為主的低成本礦山擴大産能,完全改善鐵礦石的供需局面,加速高成本礦減産速度,預計未來國內高成本礦商面臨大規模虧損。

  她説,基於原有預期鋼鐵産量因為整個經濟增速下滑而下調,預期鐵礦石處在長期過剩的局面,價格是比較窄的區間浮動,大概在75到80美元/噸左右。

  “我的鋼鐵”網總編汪建華分析指出,今年鐵礦石進口增長中,如扣除巴西和澳洲進口的量,非主流礦進口量下降了11.3%,若把後面兩個月算進去,當礦價到100美元/噸以下,非主流礦下降的幅度要大,估計2014年非主流礦減少的進口量大概是3千萬噸左右。

  2005年以來,全球的鐵礦石産能一直處於穩步上升過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但2009年開始,又進入到産能快速擴張階段,其中澳洲FMG礦商在中國資金的支援下,開始了快速擴張之路,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第四大的礦石商。2014年1-9月,礦石産量同比去年上升了近80%。

  美爾雅期貨分析師王翔宇表示,淡水河谷2014年上半年産量和銷量為1.41億噸和1.17億噸,其卡拉加斯的S11D項目預計于2016年出貨,于2018年實現9000萬噸的産能,2015年淡水河谷産能會有快速上升。

  他進一步表示,力拓目前産能是2.3億噸,在今年年底後産能就將達到2.9億噸,增加6000萬噸。必和必拓目前産能2億噸,2015年增為3億噸。FMG在2015年産能將達到2.5億噸,此後不會有大的變化。整體估算,到2015年全球前四大礦石商産能擴張將在14億噸左右。

  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幾大鐵礦石供應商反而增加了産量。今年上半年,力拓的鐵礦石發貨量同比增長了20%;巴西淡水河谷今年二季度的産量也創有史以來的同期最高紀錄。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在過去的12年,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對中國鐵礦石發貨量累計達到10億噸。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日前公開表示,必和必拓一直致力於與中國保持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今後將會繼續重視中國市場,並將提高效率,在未來五年內將鐵礦石成本壓縮20%。

  淡水河谷近日和青島港集團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簽署了《青島港與馬德拉港建立友好港關係協議書》。這份協議書,旨在增加青島港和馬德拉港之間的鐵礦石貿易量進行合作,共同為巴西鐵礦石出口到中國搭建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共同建立“淡水河谷·青島港鐵礦石分銷中心”。

  業內人士表示,這座設想中的鐵礦石分銷中心就像一座“虛擬礦山”,淡水河谷先用40萬噸級礦砂船將大量鐵礦石成批運入境口堆存,再進行本地化“零賣”。這既能提高供貨時效性,避免産品庫存導致自身生産不暢,又能降低巴西到亞洲的運費。有了分銷中心,又有自己的運輸船隊,有助於淡水河谷與更加靠近亞洲用戶的澳大利亞鐵礦石公司競爭。

  不過,這一計劃此前遭到了國內部分鋼廠的抵制,後擔心淡水河谷建立鐵礦石分銷中心後,將進一步控制現貨市場價格。但據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該計劃成行概率很大,而且淡水河谷目前正在與包括青島港在內的北方多個港口洽談建設分銷中心的事宜。

  就在幾年前,三大礦山態度還很強硬,以斷供威脅中國鋼廠接受鐵礦石漲價和定價機制的改變。而今,隨著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三大礦山不得不為了爭奪中國市場和降低成本而絞盡腦汁。

  定價權“一步之遙”

  在過往的十餘年,中國雖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一直在定價上沒有“發言權”,鐵礦石價格也在三大礦山控制下“幾經沉浮”:在2008年4月突破205美元/噸後,在2009年急速探底,而後再度拉升,在2011年初探至190美元/噸附近,如今再度下跌至70美元/噸以下。

  暴漲暴跌傷的是中國鋼廠。多年來,由於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供需雙方市場地位不平等、金融資本操縱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鋼鐵行業在鐵礦石定價權上嚴重缺失,導致産業鏈利益分配不公。

  數據顯示,2011年巴西淡水河谷凈利潤為228.85億美元,大大超過中國77家大中型鋼企800多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總和,是寶鋼股份當年凈利潤的18倍。

  中債資信分析師聶建康表示,當前全球鐵礦石市場已從多年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於求的狀態,而未來鐵礦石凈供給還將進一步增加,從而導致鐵礦石價格維持在60~70美元/噸左右的相對低位,供需格局的變化使鋼企有更強的定價權,利潤也在鋼企和礦企之間重新分配。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列入中鋼協財務統計的全國88戶重點統計單位報告期累計利潤227億元,同比增長61.3%,增加86.1億元,預計全年有望實現280億元以上的利潤,創出近三年來的新高,為22年的經營歷程中的中等水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張長富表示,今年1到10月份鋼鐵行業的投資是4億元,同比下降了6.1%,表明國內鋼鐵産能擴張已經在開始降溫,鐵礦石進入了買方市場。

  顯然,市場環境發生了根本性逆轉,也為中國爭取鐵礦石定價權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據了解,在鐵礦石定價上,目前三大礦山主要參考的價格指數有三個: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均為外資機構編制,對國際礦業巨頭更有利。

  鐵礦石定價權,中國鋼廠一直希望得到。2011年,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聯合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研發並推出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時任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希望通過指數的發佈,引導和調控市場行為,影響國際鐵礦石預期價格的形成,打破巨頭壟斷市場的格局。

  2012年,由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也是為了爭奪中國市場在鐵礦石價格上的影響力。然而,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時間,進口鐵礦石價格由115美元/噸上漲到159美元/噸。

  為進一步增強中國鐵礦石市場的定價權,2013年10月,鐵礦石期貨正式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微網志]掛牌上市。上市後,鐵礦石期貨價格從978元/噸掛牌價一路跌至12月19日的492元/噸。

  有外媒指出,大連鐵礦石期貨的推出,是近兩年來中國為提高鐵礦石定價話語權而進行的第三次努力,事實證明這次的努力比前兩次都更成功,之前中國曾先後推出鐵礦石價格指數和實貨交易平臺。路透數據顯示,TSI.IO62-CNI=SI和金屬導報.IO62-CNO=MB的指標鐵礦石價格指數緊密跟隨大連鐵礦石期貨的走勢而動。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和銅礦對外依存度高和海外礦山高壟斷一樣,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

  程小勇説,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推出銅期貨,但是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才逐步爭取到話語權,定價權開始向東方轉移。鐵礦石期貨在上市初期可能對定價權助力不會很顯著,只有伴隨國內鋼廠、進口貿易商和海外供貨商三大主體形成價格合理體系之後,還要防範金融資本的過度介入,這樣才能在鐵礦石定價權方面取得一席之地。

  業內人士指出,要使得大連鐵礦石期貨有更廣泛認可的定價權,還需要鐵礦石生産商的參與,這就要求鐵礦石期貨加快實現國際化,引入國際投資者參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