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科技服務企業 讓市場引導共用

  • 發佈時間:2014-12-22 05:47: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多年來,我國科技條件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缺乏共用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條件資源很難實現與社會的共用。2009年6月,北京市科委聯合中國科學院等12家開放科技條件資源過億元的高校院所,共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探索促進共用首都科技資源、共同發展的“北京模式”。如今5年過去了,“北京模式”進展如何?有多少科技資源被撬動開放共用?《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輸出成功模式

  不久前,在重慶市舉行的京渝科技創新合作活動暨簽約儀式上,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重慶合作站和北京技術市場重慶服務平臺正式揭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將為重慶企業提供近距離、全方位的技術交易服務。

  事實上,科技資源開放共用的“北京模式”,並不是第一次走出都城。此前,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已與貴陽、銀川等地建立相關合作關係。提起這些合作的成果,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以北京和貴陽的合作為例説:“京築合作一年多,兩地科技創新合作收穫頗豐,一件一件成為現實。特別是近期,在北京醫療科技資源落地貴陽、貴陽新材料應用於北京、苗藥研發機構設立等方面均取得最新進展。”

  頻繁的模式輸出,源於成功的制度創新。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創立於2009年。集中了全國1/3科技基礎資源的北京,在建設科技資源開放共用平臺方面,既得天獨厚,也責無旁貸。

  當我國許多院校科研資源因“嫌麻煩、沒收益、損耗大”等傳統觀念不樂意開放時,科技資源開放共用服務如何才能市場化、産業化,以便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北京市科委通過科學合理的市場化制度安排,在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採取科技資源所有權不變,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引入服務型企業等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並約定技術服務收入在資源方、服務人員和專業機構間的分配比例,以利益共用保證各方積極性。

  平臺還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統一的開放資訊網站,專業服務機構利用市場機制主動為企業服務,北京市科委下屬相關專業領域中心通過組織科技資源和成果對接會等方式推動産學研用合作。

  在財政補貼的使用方面,“先服務,後買單”,建立“後補助”支援方式。北京市科委每年用5000萬左右的財政科技經費,以開放資源單位在儀器設備開放量和測試量、技術合同收入、服務專家人數、服務企業數量等方面的服務貢獻(加權重),作為績效依據給予“後補貼”支援,實現了以“市場評價”為導向的政府投入改革。

  引導供需對接

  我國院校科技資源長期以來條塊分割嚴重,審批程式多、協調成本高,導致“孤島”現象嚴重。北京市科委的一份調研資料顯示,受訪的北京地區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儀器日常使用率不及50%,其中一家科研單位可開放科技資源達20億元,但為企業提供服務的開放共用率不及5%。

  要撬動北京地區院校科技資源,離不開科技資源共用機制的創新。

  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為例。通過該平臺,有實驗檢測等科研服務需求的科技創新企業,與擁有優質設備與專業人員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了供需對接。

  北京仁創科技公司主營環保透水磚,産品研發需要每月做幾次檢測實驗。如果專門為此購置實驗設備,需要花費60萬元左右,還需加上專業人員10余萬元的年薪。通過條件平臺,仁創科技找到北京大學實驗服務基地,用少得多的代價完成了相關實驗。首都科技條件平台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專業服務機構總經理江向峰説:“看起來只是提供一項檢測服務,實驗數據也不多,但這道門檻往往卡住不少起步階段的科技創新企業。”

  在打造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統一整合在京院校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北京市科委通過組織創新,推出一批像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這樣跨體制的新科技仲介,激勵它們主動連接院校和市場。

  基地是學校授權的對外服務窗口,是市場化主體,同時對內代表學校管理各學院科研資源,打破學院之間的界限。這種新型組織方式突破了原有國有資産管理制度對院校科技資源共用的束縛。江向峰表示,按現有制度,院校採購科研儀器設備時免稅,而對外參與經營就涉及稅收等一系列問題。“但有了市場化主體後,院校提供的就不僅是儀器設備,而是科研整體服務,其中主要價值是人的能力,這就規避了原有國有資産管理的制度障礙。”

  閆傲霜説:“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我們實現了對在京高校院所企業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高效運營和市場化服務,讓鎖在高校的實驗室資源走出校門為企業服務。”

  實現跨越增長

  在促進科技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本身也不斷升級。

  一些利用平台資源的新服務項目,剛一推出,就被需要這種服務的企業熱捧。今年11月,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技金融領域中心和北京市科技金融促進會聯合運營的“金科網”正式上線發佈。“金科網”致力於解決銀企間資訊不對稱的矛盾,打造銀企間線上線下交流的O2O模式,構建起銀行企業互選“淘金網路平臺”。北京市科技金融促進會副秘書長黃毅表示:“投入使用的‘金科網’平臺目前已經具備創新金融産品發佈功能和企業融資資訊名單推介功能,它將成為企業融資渠道中的‘綠色快車道’。”

  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對“淘金網路平臺”這種銀行企業互選的高效率方式,都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金科網”科技企業會員目前已有140家,廣泛分佈在電子資訊、新醫藥、新材料、先進製造、環保及新能源等高新技術領域。

  2012年起,條件平臺就從單純的儀器設備開放應用,拓展到以測試服務為基礎的聯合開發和聯合研究。將技術轉移和技術開發服務納入條件平臺的服務範圍後,平臺業務實現了跨越式增長。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五年來,已形成了27個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資訊、能源環保、檢測與認證和科技金融等12個領域中心,共促進首都地區615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3.64萬台(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用。平臺還促進了600多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聚集了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在內的8700多位專家,形成了儀器設備、科技成果和研發服務人才隊伍共同開放的大格局。

  目前,北京中關村每年新創辦的科技創新企業超過6000家,科技資源共用開放機制正在幫助科技初創企業降低設備、人員成本,併為企業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基礎保障。數據顯示,2013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服務企業數量15055家,實現合同金額達20.56億元,實際釋放的院校科研資源規模(儀器設備總值)高達186.2億元,實現了“五連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