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共用科技資源推進聯合攻關

  • 發佈時間:2014-11-21 09:33:0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9年12月24日成立的特種設備科技協作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由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牽頭、全國多家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在自願的基礎上聯合組成的行業性、非營利性組織。平臺以中國特檢院國家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技術研究試驗基地和地方聯合實驗室為基礎,以國家、地方研究項目為紐帶整合行業資源,包括檢驗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基礎設施、科技力量和人才資源,建立特檢行業科技研究團隊,把行業分散的科研活動凝聚成有戰鬥力的聯合創新,努力實現共用科技資源、共用科技成果,努力解決重復研究、重復立項、同類實驗室的重復建設等問題。

  5年來,在質檢總局科技司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的領導以及各理事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平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質檢總局“抓品質、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十二字工作方針,始終堅持“虛擬管理、實體運作”的發展模式,以服務理事單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為宗旨,在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環境、深入實施科技興檢戰略、促進特檢事業科學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平臺成立5年來,已逐步構建了以理事單位自有資金為主、國家財政科研撥款為支撐的科研經費保障體系。理事單位科研投入逐漸加大,科研預算總經費逐年增加。就國家和行業關心的問題,平臺每年都會編制科研項目申報指南,用於指導理事單位開展課題申報與科學研究工作,從而把行業研究力量更好地集中到特種設備安全的工程技術需求、科學監管需求上來。平臺自成立以來,不斷組織理事單位參與重大項目及課題研究,例如“基於戰略思維和系統思想優化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監管體系方法研究”和“我國特種設備品質強國戰略研究”課題,參與單位近20家,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形成科研合力,努力聯合攻關。特種設備科技工作已經成為質檢科技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臺理事單位已經發展成為特種設備科研的主力軍。通過平臺的輻射效應,地方檢驗檢測機構科研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科研人員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科技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據粗略統計,平臺主要成員單位共有325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其中有12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87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169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5年來,以平臺為依託,開展了很多場學術交流活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行業內科技交流。2012年,平臺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科技活動周,活動周曆時7天,包括7個特種設備行業科技研討會議、1個學術會議主會場、6個學術報告分會場和1個科技成果展。全國共400多名特檢科技工作者參加了科技周系列活動,71家單位的322項科技成果在活動週期間展出,300多篇科技論文進行了交流,近100篇論文參加了青年優秀論文評選。本次活動周涉及面廣、層次高、規模大,是質檢系統空前的一次科技盛典。不僅大大擴大了平臺影響力,而且極大程度上強化了“中國特檢”品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由於平臺影響力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地方檢驗檢測機構加入平臺。由最初28家理事單位發展至目前已達52家。最近,又有不少單位表達了加入平臺的強烈願望。理事單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為平臺的持續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平臺作為質檢系統內一種創新的科研組織管理方式,在不斷整合行業資源、形成科研合力、營造科研氛圍、培養技術人才、共用科技成果、推動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