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電影産業亟待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2-21 21:30:5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閻密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10年間,中國電影銀幕增加了近10倍,累積量已達兩萬餘塊。但是,在銀幕建設飛速發展的背後,結構性的矛盾逐漸顯現:近3年的年均銀幕增長速度(42.8%)遠高於票房增長速度(28.9%)和故事片增長速度(6.9%)。這種比例的失衡一定程度反映齣電影製片和電影放映間的生産結構矛盾。

  在近日于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國際電影産業發展研討會上,北京電影學院校務委員會主任、理事長侯光明提出上述觀點。

  除了生産結構矛盾外,侯光明還指出,目前全國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僅為15%,充分説明銀幕建設與觀影需求存在著明顯的供需結構矛盾。在區域結構方面,銀幕總量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東中部地區,2013年西部12省區市銀幕量佔全國的20.7%。此外,新媒體融合背景下,網路銀幕對傳統銀幕的分流與替代,也使其面臨極大的風險。因此,電影産業的這些結構性問題,需要依靠不斷的深化改革,為其轉型升級提供紅利。

  侯光明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影一直面臨著好萊塢電影的強勢挑戰。國內市場方面,在有限的電影進口配額下,近5年國産片票房佔比平均為54.74%,2014年上半年僅為47%,可以預見伴隨著進口配額逐步放開,國內市場的競爭會愈發激烈。海外市場方面,中國電影走出去仍步履維艱。中國2013年海外票房及銷售收入僅為14.14億元。因此,電影強國建設需要重視國産電影的國際競爭力和海外市場的開拓。

  侯光明認為,全媒體時代的電影業正進行著新環境下的模式轉型,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的根本變化,即從多種媒體競爭轉向多種媒體融合發展,從以電影製作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從單媒體敘事走向跨媒體敘事,從單一文化産品向創意、製作、宣發以及後産品開發的文化産業轉變,從部門管制走向行業治理。“電影産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開拓一條系統、完備、規範、專業的融合發展之路,這也是建設電影強國的有力突破口。”侯光明分析指出,電影産業的融合發展之路,其實質是要在電影産業建立完善規範、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除了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機制外,還包括媒體融合發展、金融支援體系、電影人才培養等子系統。(閻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