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環境保護“綠坐標”評選發佈 創新能力成評選唯一標準

  • 發佈時間:2014-12-21 1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 12月20日,由《環境保護》雜誌社發起,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為智慧支援的“環境保護‘綠坐標’頒獎暨環保創新案例發佈會”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大連市環境保護局分別獲得環境保護“綠坐標”制度創新獎;江蘇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等四個單位獲得環境保護“綠坐標”技術創新獎;北京市豐台區環境保護局等五個單位獲得環境保護“綠坐標”管理創新獎;

  在制度創新獎中,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率先頒布《天津市環境教育條例》成為亮點,為開展環境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而大連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成果為環保部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提供了支撐。在技術創新獎中,江蘇“1831”生態環境監控系統創新成果備受矚目。該項目是集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為一體的環境資訊共用系統。在管理創新獎中,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建立的政務微網志與工作微網志相結合、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配合聯動的微網志工作體系,改善了環保工作社會性不足的問題。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對獲得制度創新案例進行了點評,他説:通過 “綠坐標”評選的推動,今後將涌現出更多的制度創新獲獎單位。而獲獎單位的增多,將直接推動我國的環境管理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夏光説,從今年廣為人知的環保新舉措看,新環保法、淘汰黃標車、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成立、第三方治理等,無不體現環境保護制度創新正在提速。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對獲得技術創新獎的案例進行點評,他説:創新已經成為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問題的重要途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要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離不開環境保護的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更離不開環境保護的技術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對獲得管理創新獎的案例做了點評,他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環保事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源泉。為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不少地方的環保系統與企業不斷創新環境管理手段,著力強化統籌協調職能,推進環保事業科學發展。

  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協會副理事長楊朝飛對“綠坐標”評選給予充分肯定。他説:“綠坐標”與其他評選不同,它有一個清晰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創新。他認為,“綠坐標”評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獲得“綠坐標”獎的12個創新成果,將為我國的環境治理,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綠坐標”評選以創新能力為評價體系,同時設立“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三個獎項。獎項的設立,旨在用創新體系促進我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改善,並以這一方式來發現和展示我國環境保護創新樣本。評選從2014年下半年啟動,分為案例徵集、初評、公眾網路投票、專家終評四個階段。在獲得環境保護“綠坐標”獎的12個創新案例中,創新能力成為評選的唯一標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