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小餃子﹃闖﹄重關

  • 發佈時間:2014-12-19 05:29:23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黨文民

  一個美味、安全的餃子,從生産加工到走向餐桌,要過多少關口?

  12月17日,冬至將近,記者來到鄭州市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探看工廠化生産餃子的全過程。

  第一道是研發關。

  怎樣讓速凍餃子和媽媽親手包出的餃子一樣美味、家常?這是研發部門的使命。

  來到研發部,只見七八位身穿白大褂的研發人員每人捧著一隻小碗,正在品評餃子。原來,這是公司每週一次的品質提升會議。研發部門一向是公司裏最受羨慕的部門。他們有一項最特殊的任務“采風”——到各地品嘗美食,尋找靈感。不過,這項“美差”也並非人人都能樂在其中。“當時開發紅油水餃,我們跑到成都、重慶,整整一週每天吃紅油水餃、紅油餛飩,邊吃邊琢磨口感、配方,著急加上火,回來後一個個滿臉痘痘。”研發經理李貴仁詼諧幽默。不過,他又正色道:“研發環節除了考慮口味,還要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慮,儘量少選用易受污染的原料,餡料搭配也要講究營養安全。”

  接下來是原料關。

  蔬菜、肉類、麵粉等各類原料“長途跋涉”來到廠區後,首先要取樣接受檢測中心的“體檢”,合格後才能放行進入生産加工環節。

  記者在實驗室見到檢測中心主任孫麗傑時,她正把一個手掌大小的孔板插入試劑盒,等待儀器處理。

  “這是在檢測瘦肉精指標。”她説。從取樣、預處理、初篩,到製作標準曲線、讀取儀器指標,再到計算瘦肉精含量,一個批次的瘦肉精指標,要經過多道嚴格的檢測程式。每天,這裡送檢的蔬菜有20多個批次,肉類有十余個批次,每個批次需要檢測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十幾種到幾十種不等的指標。

  “我們每個人都成了時間統籌大師,這邊做著預處理,那邊開啟儀器設備,一點時間都不浪費。就這樣還得經常加班,晚上十一點回家是常有的事。”孫麗傑説。

  第三道是生産關。

  這是餃子“出籠”的關鍵環節。但比起檢測中心的緊張忙碌,生産車間顯得有條不紊。隔著參觀通道的玻璃墻,記者看到,一條條流水線上,制餡、和面、搟皮都由機器自動完成。(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然後,一個漏斗形的裝置把餡料輕輕注入面皮,機器上下一壓,一個餃子就成形了。據説,每條生産線一秒可以包制六到八個水餃,再快的工人也無法相比。從2006年開始,機械化的生産就逐步代替了手工勞動,除了搬運面胚、放置托板等少數環節,基本實現自動化。

  “整個過程餃子與人手基本不接觸,這樣就避免了病菌傳播。”品質中心總監李功介紹説。

  此後還有儲藏關、運輸關、保存關等一系列關口。

  “只有冷、冷、冷,才有鮮、鮮、鮮。”李功説,速凍水餃生産過程中不添加防腐劑,全憑低溫來保持口感和品質。三全公司投資8000萬元,興建了2萬噸數位電腦自動控制立體冷庫,實現裝卸、堆垛、庫溫和製冷設備運作的全程自動化,這在國內還是第一家。

  不過,李功提醒説,消費者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在購買速凍食品時儘量採用保溫袋,回家後及時把食品放入冷凍室,有利於保持水餃的安全和美味。

  其實,經過層層關口才能端上餐桌的不僅僅是餃子。近兩年,我省大力發展主食産業化,越來越多的饅頭、掛麵等主食進入工廠化、標準化的生産。省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處處長朱保成告訴記者,我省今年在對放心主食工程示範候選企業的抽樣檢測中,總體合格率達97.3%,超過主食産品合格率95%的目標。前不久,我省認定了首批放心主食工程示範企業23家。

  “舌尖上的河南”,有的不只是美味,更有安全和放心。③12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