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寧波:電商平臺進村來

  • 發佈時間:2014-12-18 08:29:3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醉

  區委報道組 金旭孟 索向魯

  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高村的一家農村小店這兩天時常擠滿人,排隊的村民爭相“擠兌”的可不是小店裏的現貨,而是新鮮的網購商品。

  今年8月份,寧波“我是農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搭建的“我是農民”電商平臺正式在全市農村上線。不同於普通的電商,“我是農民”是專門面向農村、農民的網購平臺,在村裏設置服務點,幫農民上網下單,農民在服務點線下取貨。

  截至目前,“我是農民”已經在寧波農村建起了40家“網購服務點”,預計明年達到200家服務點。

  在北侖久勤村“我是農民”網購服務點,一台電腦、一台42寸電視顯示屏、一個服務人員,幾個樣品貨架,就是農村淘寶的全部裝備了。

  一大早,服務人員張春玲便被村民圍了起來,大夥從電視大螢幕跳動的清單裏選購自己需要的商品,由她代為操作。

  當天的第一單,是幫52歲的村民李春華買的,她女兒下月給孩子辦滿月酒,最近張羅買些糖果、乾果花費了600多元,過兩天就能直接來提貨了。“以往是要坐車到城區去採購的,這回省事,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很方便。”

  “電商要進軍農村,需要改良模式,找到網購和農民日常購物的結合點。”“我是農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旭光説道,區別於傳統的O2O,平臺線上下廣泛布點“網購服務點”,服務點多放在農民常去的小賣部或老年活動中心,服務點的人員可幫助農民線上上操作,農民在服務點取貨。

  除了採購商品,還幫助農民賣賣家鄉土特産。不久前,北侖一個村莊的一位姓陳的農民找到府來,説自個種的獼猴桃滯銷。傅旭光便把貨放上了網購平臺,“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以每斤4元的價格,放在網上售賣,沒想到第一天就賣出600斤,快速消化掉農産品。”

  剛進農村時,“我是農民”電商平臺便遭遇到了農村固有的“小賣部模式”的消費習慣,“我們不去打破消費習慣,而是順著農民的喜好走,培育新市場。”傅旭光説道。

  打開“我是農民”的購物平臺,裏面的貨品種類非常豐富。不僅有柴米油鹽,還有日用品、小家電等,貨品種類有500余種。“豐富的品種是農村小賣部所達不到的,到明年,我們網上品種將達到2000多種。以前農民買大件的東西都要去城裏,現在不出村就能搞定。”傅旭光説。

  價格優勢也是網商完勝小賣部的絕招。傅旭光介紹道,“與超市相比,我們提供的商品有著集約採購的價格優勢,不用支付相關進場費用,價格可以更優惠,農民自然會喜歡。”

  價廉物美的商品,迅速在農村集聚了人氣,“口碑效應”也逐步發酵。兩個月來,網購平臺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幾十萬元,預計到明年,每個“服務網點”的月銷售額就能達到4萬元。

  中國網際網路研究中心《第3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公佈了一組數據:最近半年,農村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5.8%,略高於城鎮。這也意味著網際網路正在從城市時代走向農村時代。

  然而,探營者的困難依舊不小,電商物流便是其中之一。“農村雖然人口眾多,但由於人口分散,一千多人口的村莊,快遞如果要走一遍可能要走十幾裏,耗時耗力。”“我是農民”上線前,找過不少物流公司,可是一算成本,很多公司都面露難色。

  “我是農民”網購平臺選擇了自己送貨。“目前網點還不多,雇用了兩輛車把貨物拉到農村服務點,一天大概可以送30家,算下來,一個服務點兩天可以送一次貨。”傅旭光介紹道。物流是他們最大的成本開支,佔了銷售額的5%,而整個銷售的利潤率也只有2%。

  節約物流成本,傅旭光也在做著嘗試。“我們想把農村産品外銷結合起來,送貨進去,拉出當地的土特産賣到城市裏,這樣就不會出現空車,兩塊業務結合起來,分攤物流成本。”不過傅旭光坦言,這塊業務還剛剛試水,兩者能融合到什麼程度,能節約多少成本,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