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統計局局長:19日將公佈經濟普查後的GDP修訂數據

  • 發佈時間:2014-12-18 07:3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6日,歷時兩年多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公佈了調查數據。這份摸清家底的數據,從大處來説,能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更準確的依據;對企業而言,提供更準確的行業數據;對老百姓來講,也是投資、創業的一份晴雨指南。

  法人單位是經濟活動的細胞。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與2008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法人單位5年增長了52.9%,從業人員增長了30.4%,企業的資産增長了1.25倍。從産業結構看,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2013年末第三産業法人單位佔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5.7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從業比重比2008年提高3.5個百分點。2013年企業法人單位平均營業收入78.1萬元,比2008年增長64.2%。2013年高技術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1.08倍。

  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後

  數據顯示201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法人單位1085.7萬個,比2008年末增加了375.8萬個,增長52.9%;有證照個體經營戶3279.1萬個,增加405.4萬個,增長14.1%。

  儘管法人單位和有證照個體經營戶的數量都是增長的,但分區域來看,東北地區的單位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都是最低的。在法人單位中,東部地區有601.9萬個,佔了55.4%;中部地區有214.1萬個,佔了19.7%;西部地區有197.4萬個,佔了18.2%;而東北地區只有72.2萬個,僅佔6.7%,從業人員為2381.8萬人,也僅佔了6.7%。

  在個體經營戶的數據上,東北地區也是最少的一個區域。東北地區的個體經營戶有289.7萬個,比重是8.8%,從業人員的數量是686.0萬人,比重是7.6%。

  在與2008年相比幾乎都是增長的數據中,東北地區的數據均為下降。法人單位的數量下降了1.2個百分點,個體經營戶的數量下降了1.9個百分點。

  數據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整個東三省當前的經濟困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東北板塊經濟增速在全國最慢,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遼寧持平。其中,黑龍江省經濟增速滑至4.1%,全國墊底。在過去10年間,東北三省成為人口凈流出地區。

  據媒體報道,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東三省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凈流出,雖然遼寧每年還有大約20萬的流入,但是遠比不上東部一線城市的人口凈流入數量。

  分析認為,東三省經濟壓力,一方面是受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影響,二是因為東北以鋼鐵、煤炭和重工業為主要産業,這些産業目前普遍遭遇困難。此外,東北與東部沿海、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經濟水準相差甚遠。

  高技術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

  在工信部運作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看來,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關鍵在於高技術製造業的發展。這次普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共有企業26894家,比2008年增加1077家,佔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的7.8%,比2008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在學界看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等米下鍋,科技供給捉襟見肘”的現象任然存在。也就是説,科技創新和市場的結合還很低。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衛國指出,經濟發展急需新産品、新工藝,科技活動主要産出仍是論文與專利。

  宋衛國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課題組的成員之一,他們的課題組此前撰文表示,經濟應當把依靠科技創新作為根本出路,科技發展也應當把為經濟服務作為最主要的考核目標。

  以往,經濟發展習慣了引進、生産、消化吸收、再引進的傳統做法,科技發展則習慣了課題、論文、專利、再課題的常規模式,沒有形成“課題、論文、專利、産品、生産、銷售,再課題”的産業鏈與技術鏈有機結合的現代模式,這在課題組看來,應用研究終止在論文階段,沒有以“新産品”為最終目標,這是脫節的最主要原因。

  根據這次公佈的數據,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開始加重科研創新的力度,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研發經費是8318.4億元,比2008年增長170.7%。其中,研發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為70.2%,比2008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

  宋衛國所在的課題組的目標則是,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例保持在75%左右,為此他們建議“通過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重大創新項目政府補貼、新産品稅收減免等多種途徑,支援企業建立獨立研發機構,加速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在他們的課題組看來,要推倒隔離科技與經濟的“墻”,科技體制、經濟體制同步改革,讓更多科技力量走出高校與科研院所進入經濟主戰場。改革科技體制,打破課題、論文、專利、獎勵、再課題的“科技小迴圈”,進入論文、專利、産品、企業、産業的“經濟大迴圈”。

  將對GDP作修正

  自2004年國家啟動首次全國經濟普查以來,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依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2008年全國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2008年中國GDP修訂後增加1.34萬億元,修訂後的總量提高了4.45%。

  根據這次經濟普查統計出來的數據,國家統計局將對GDP作修正。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由於經濟普查獲得了比平時更為詳實的資料,所以按照國際慣例需要對GDP進行相應的調整。

  馬建堂透露,國家統計局將在12月19日公佈第三次經濟普查後的GDP修訂數據,修訂幅度為3%多一點,小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經濟普查後的修訂幅度。

  馬建堂告訴記者,經濟普查以後對GDP修訂的幅度越來越小,也表明瞭常規的統計調查工作和GDP核算工作越來越準確,特別是服務業的統計越來越健全。第一次經濟普查以後對GDP修訂幅度比較大,主要是當時服務業統計比較薄弱,最近幾年我國大力加強了服務業的調查統計,所以普查以後對GDP修訂的幅度越來越小。

  經濟普查的意義不僅僅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參考,同時也能惠及普通百姓。

  馬建堂表示,經濟普查首先是對國家有好處,摸清我們的家底,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其次對老百姓也有好處,有的好處是直接的,有的好處是間接的。

  在他看來,人民群眾既是消費者也是投資者。“比如説我們要投資辦廠,通過‘三經普’我們獲取行業資訊,可以了解到這個行業中有多少個企業、都分佈在哪些地方,它的上游有多少企業、下游有多少企業,對企業生産決策是有幫助的。”馬建堂説,我們每個老百姓都是消費者,這次經濟普查還普查了主要工業産品的情況,比如照相機、電腦、電視機、電冰箱,這些産品的生産企業都在哪,第三産業,有多少理髮館、洗衣店、銀行分支機構都座落在哪?將來我們要把這些資訊做成可視化的電子地圖。開發利用好這些數據,對國家、對企業、對老百姓都有益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