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創新:全球興起新浪潮

  • 發佈時間:2014-12-18 05:49:0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和強化以科技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以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創新也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創新驅動發展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變化的必然選擇

  荷蘭:地理洼地 創新高地

  本報記者 徐惠喜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甚至低於海平面。作為歐洲第三大機場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國際機場,就建設在低於海平面3米的低地上。

  然而,地理上屬於低地洼地的荷蘭卻是歐洲的創新高地。就拿埃因霍溫這個面積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的城市來説,市郊的高科技園區的每人平均專利數高居世界第一。福布斯雜誌稱之為“全世界最具有創新能力的城市”,而《財富》雜誌則預言:埃因霍溫將成為下一個矽谷。

  埃因霍溫緣何獲此殊榮?《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這裡是‘歐洲的大腦’,是全球最具智慧的1平方公里”,埃因霍溫高科技園區總經理施梅茲指著身旁一片乾淨整潔、風景秀麗、充滿生機的園區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荷蘭全國近一半的專利都誕生在這片佔地103公頃的高科技園區。這裡匯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85個國家的科技人才,入駐企業現有135家,其中既有飛利浦、英特爾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有恩智浦、Solliance光伏等中小型企業,還有近60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企業。

  埃因霍溫早年從為飛利浦公司生産燈泡的工廠起家。隨著飛利浦的發展壯大,這裡建造了一些住宅、公園、商業和娛樂設施,埃因霍溫逐漸從一片廠房發展成為一座現代意義的工業城市。即使在今天,埃因霍溫的很多標誌性建築仍然留下了飛利浦的烙印:市中心還有飛利浦博物館;大多數埃因霍溫市民都有家人或親朋好友在飛利浦公司工作;很多家庭好幾代人都服務於飛利浦。

  上世紀90年代末,飛利浦的一項戰略改變了埃因霍溫的城市發展軌跡。飛利浦公司管理層意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開放性創新,需要促進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間的交流,才能研發出更具創新性的産品。飛利浦對埃因霍溫的定位是:吸引全世界的頂級人才來這個園區工作,創造一種開放的創新型工作環境。

  今天的埃因霍溫高科技園區因之誕生。“開放式創新”和“創造交流的空間”,這是記者在園區採訪時最突出的感受。從園區整體規劃到樓宇的內部佈局,均是開放式設計。園區建設以自然景觀為主導,所有的新建築高度不能超過樹冠,辦公樓間是大片綠地或樹林,即便是停車樓,也建成綠盒子狀,外墻爬滿藤蔓,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午飯時,人們可在園區湖邊散步,看湖裏自由游動的白天鵝。建築內部創造了很多交流和碰面的空間,開放的中庭可以成為靈活的工作空間;把電梯建到角落裏,鼓勵人們走樓梯,在上下樓梯的過程中,能和同事不期而遇,也可看到其他同事在做什麼。記者採訪中聽到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在園區一棟新近改造的創意辦公樓裏,樓梯窄到無法讓兩個人同時通過,兩人相遇時,必須友好地打個招呼,側身讓對方通過。

  交流街是園區規劃中最突出的特色,規劃者將園區所有公共服務設施都集中到這條街上,如餐館、超市、健身房、會議中心等,盡可能地創造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每天午飯時,這條交流街非常熱鬧,湖邊到處是散步的企業員工,一片生機盎然。看到這樣的景象,不難想像為何全荷蘭近一半的創新專利在這裡誕生。

  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促進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間的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萌發創新的種子。園區每週都舉行科技創新研討會,由入駐企業代表介紹其研究發現,啟發大家,共同探討。共用和相互啟發是提振入駐企業乃至整個高科技園區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把技術轉化為業務、把想法轉化為成果、把夥伴引向成功、把投資轉化為利潤、把言論轉化為行動、讓工作充滿激情”,進而研發出更具創新的産品,這正是埃因霍溫高科技園區的生動寫照。施梅茲向記者介紹,今後該園區的科研將緊盯未來科技趨勢,圍繞微系統、嵌入式系統、醫療科技、資訊娛樂系統、大數據等五大領域,注重科技成果向醫療、能源、智慧環境三大板塊的企業應用轉化。

  其實,埃因霍溫只是荷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荷蘭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産業競爭力較強,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世界第五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農産品出口國。荷蘭的産業競爭優勢,主要得益於其發達的科技和創新的傳統。就拿農業來説,荷蘭農業技術先進,生産高度集約化,農産品産量高科技含量足,國土面積僅4萬餘平方公里的荷蘭已成為整個歐盟的“菜籃子”:蛋、奶、肉、蔬菜和花卉等大量出口歐洲和其他市場,蘑菇、鮮花、奶酪和馬鈴薯種子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最近,荷蘭政府為保證其競爭優勢和創新地位出臺新政,積極推動研發創新型産業發展。荷蘭經濟部、農業部與創新部共同確定了化工、創意、能源、高技術和材料、生命科學、農業和食品、物流、園藝及水處理等優先發展行業。在創新的道路上,荷蘭正在攀登新的高峰

  德國:推動跨部門創新 確保國家競爭力

  本報駐柏林記者 王志遠

  多年以來,德國政府將創新視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今年2月,德國研究和創新專家委員會指出,當前德國創新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科研人才外流加劇;受勞動力市場等限制,引進緊缺人才難;缺少促進知識和技術轉化的仲介機構;資訊安全受到威脅等。該報告在德國一度引發巨大反響。

  作為回應,今年5月,德國聯邦教研部提交《2014年德國研究與創新報告》,全面介紹了兩年來德國的研究與創新狀況,在國際背景下對德國科研創新體系進行考察,並提出新的政策目標。報告認為,德國政府2006年以來推行的高技術戰略是德國創新能力上升的重要因素。

  該報告顯示,去年德國作為科研與創新所在地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德國政府、經濟界與學術界的研發支出持續增長,2012年再創紀錄,超過790億歐元。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也達到創紀錄的2.98%,接近聯邦政府提出的3%的目標,大大高於歐盟28國的平均值(2.06%)。

  該報告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還對結合目前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德國未來創新政策的目標:

  首先,將高技術戰略繼續發展為全面的跨部門創新政策。其核心目標旨在保持高技術戰略所帶來的動力。數字化、人口結構變化和向可持續經濟方式的過渡是當前的三大趨勢,是德國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同時在這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增長和就業潛力。

  其次,大力發展國際化戰略。政策重點將繼續放在新興國家、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過去幾年裏科研投入有顯著增長的那些國家。

  同時,積極參與歐盟“地平線2020”與歐洲研究區計劃。德國政府將努力協調好國內的高技術戰略與歐盟“地平線2020”之間的關係,盡可能使國家目標與歐盟計劃達到良好契合。在歐洲研究區方面,德國要積極推動其進一步深化,制定和推出相關戰略方針,優先考慮有效的國內研究體系,對科研人員開放勞動力市場,性別平等與機會均等,優化科學知識的交流、獲取與轉化,以及歐洲研究區的國際研發合作。

  此外,推動科研體系的革新。面對高素質人才流失的嚴峻局面,德國政府應加強對國外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推進科研創新發展,建設全新的科研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教育。德國政府將積極推進教育公平,重點關注職業教育,並改善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互通性。

  今年9月,德國聯邦政府以該報告為基礎又通過新的高科技戰略,重點是促進高科技科研成果以最快速度轉化為産品,將德國打造成為世界創新冠軍。

  新加坡:“智慧國家”建設 對接民眾需求

  本報駐新加坡記者 劉 威

  2014年初,新加坡政府公佈了一項為期10年的“智慧國家2025”計劃。該計劃為此前新加坡“智慧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計劃秉持生態宜居和永續發展的建設理念,致力於應用科技創新將新加坡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智慧國度。根據規劃,預測即將發生交通擁堵的路段、自動監測即時衛生情況並通知清潔業者前去清理、使用無人駕駛的車輛提供公用交通運輸服務等諸多設想,都將在“智慧國家”建成後一一成為現實。

  “智慧國家”計劃的核心理念在於建立面向新加坡公眾,能夠覆蓋整個國家的資訊採集、分析及反饋處理系統,以便更高效地洞悉和預測民眾需求,為國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此,新加坡政府在各部門間普遍採用了一個名為“智慧國家平臺”(Smart Nation Platform)的系統。該系統可供所有政府機構使用,用戶機構可共用系統集中採集到的數據,以便作出最優決策。“智慧國家平臺”的主要功能可以用三個C來概括,即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連接”,即提供一個安全、高速、經濟且具有擴展性的全國通訊基礎設施,“收集”指通過遍佈全國的感測器網路獲取實時數據,並對重要的感測器數據進行匿名保護、管理及適度分享。“理解”則是通過對採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作出及時、最優的反應。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宣佈擬將“智慧國家”計劃率先在特定區域內進行試點,具體內容包括銜接公共無線網路與家用無線網路,以及在試點區域內安裝多用途感測器等。以遠端醫療為例,通過感測器與無線網路的結合,病人只需隨身攜帶醫用感測器,便可通過無線網路實時向醫生傳遞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時獲得醫囑。公共無線網路與家用無線網路的銜接則將打破無線覆蓋區域的限制,讓居民隨時隨地傳輸數據。據了解,新加坡政府還計劃在繁華、重點區域安裝多功能感測器和數據集中箱,用來收集空氣品質、交通量、人流量等實時數據。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宣佈將在明年1月試點無人駕駛技術在公共道路上的應用。

  為使各個群體的國民都能適應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儘快融入“智慧國家”計劃,新加坡政府針對不同群體採取了相應的引導措施。新加坡智慧國家諮詢與行政辦公室負責人維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能使年長者因不諳科技而落後,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在全國範圍內設立25個“公民聯絡中心”,安排工作人員協助公眾使用政府網路服務,包括教導年長者基本的數位知識。青年方面,今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已在16所中小學推出“編碼樂”學習項目,提高青年學生對科技的認識,確保他們為數位時代作好準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