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甘蔗”怎樣才能兩頭甜

  • 發佈時間:2014-12-18 02: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鳳雲

  一年一度的甘蔗收割又開始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在廣西1600萬畝糖料蔗林中,多了幾十台切斷式大型聯合收割機的身影。

  這些機械中的大部分是通過金融租賃的方式購買的,不僅緩解了部分蔗農購機的資金壓力,每畝還可以省下300多元錢的人工收割費用,從總體上拉低糖料蔗的生産成本,並有望給當地的制糖業留下一定的發展空間。

  砍蔗工緊缺給整個産業帶來了壓力

  12月5日上午,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蓮塘村安定屯的一片甘蔗地裏,廣西金融租賃支援購置甘蔗聯合收割機交付儀式有聲有色地開展著。作為農業部2014年金融支農試點項目之一,廣西的9家農機合作社借此領到了24台大型切斷式甘蔗聯合收割機的鑰匙。

  “通過這次金融租賃我們合作社就買了8台。”南寧市冠信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增林對記者説,“接近160萬一台,出30%的首付就可以把這個機器領回家。剩下的分3年還清,農業部全額貼息,還有農機購置補貼大概每台50萬,所以我們壓力不是很大。”

  劉增林告訴記者,如果各方面配合好的話,也就是地塊標準,天不下雨,種的行間距又適合機收,一台機器一年五六千噸應該是可以的。再除去人工、機器損耗這些,一台收割機一年應該可以凈收入四五十萬元。

  儀式結束後,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甘蔗地裏隆隆地動了起來,葉子、雜草瞬間從機身裏吹了出來,光溜溜的甘蔗段直接倒在旁邊的運輸車裏。

  看著來回運作的收割機,新糖甘蔗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蒙毅廣説今年心裏有底多了,“我們合作社種了6000畝甘蔗,這一片就1500畝。這次一下增加了20多臺收割機,可以給我們這些種甘蔗的解決很大的問題。”

  老蒙種糖料蔗五六年了,他説甘蔗收割的時間集中,用工集中,用工量也大,大家都搶,用工價格就漲了,問題也就來了。

  “本地這幾年很多人都到城裏打工去了。去年我們到崇左車站,專門等在那裏,等雲南、貴州來的民工。在車站搶人吶。”老蒙説,“不光我們一家,大家都在搶。後來我就出個主意,我説你不要搶人,你搶人搶不過來,你搬行李,把他們的行李搬到我們的皮卡車上去,他人肯定會跟著行李走。”

  老蒙伸出指頭比劃著,回憶著一年前的情景,“去年3000畝總共用了100多個人,幾乎天天干,從12月砍到4月份。去年包括裝車大概150塊錢一噸,甘蔗價格是450元一噸。”老蒙給記者算著賬,他説今年人工只貴不便宜,用了收割機大概每畝能凈收入500元錢左右。

  “像那種散種的農戶也就沒什麼利潤了。這幾年糖價低迷。今年特別低,甘蔗估計也就400元左右一噸。要是不用機器收的話,不賺不説,還虧。”老蒙對記者説,“有錢你有時候都請不到人,但是機械化就不愁這個問題了。”

  作為廣西的支柱産業,甘蔗對當地蔗農以及制糖廠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於人工收割成本高,導致原料蔗成本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整個制糖業的發展。

  “目前主要困難就是成本太高,在整個全球甘蔗的成本對比來説,廣西甘蔗的成本,勞動力佔的比重比較大。我們測算了一下,我們在全區平均種植成本是420元錢一噸左右,但是勞動力這塊,特別是甘蔗人工收穫包括搬運這塊佔了將近150~180元,對我們這個産業的競爭力影響很大。”廣西農業廳副巡視員何彬説。

  廣西農機局局長黃銘福則表示,從這兩三年的情況來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很多農村青壯勞力向二三産業轉移,甘蔗收割又是重體力的勞動,確實存在勞力不足的情況。“所以推廣機收,推廣甘蔗的全程機械化,是我們廣西甘蔗持續健康發展的唯一齣路。”黃銘福説。

  買臺大型收割機,一個合作社要連攢 10年錢

  12月5日下午4點多鐘,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的崇左元元農機作業服務部負責人方文偉正打算去接孩子放學。從村裏出來,一路上都是密密的甘蔗林。村頭六七個婦女排成一排,已經將一片甘蔗地摳進去了一塊,砍下來的甘蔗擼凈了葉子,一捆捆地橫在地上。

  “現在是收蔗最忙的時候,我們是有活幹不了。”方文偉告訴記者,他們的合作社是專門從事農機服務的,從機耕、機種,田間管理到中耕培土,基本上都是機械化了,現在就是收割那段沒辦法解決。

  “沒收割機嘛。”方文偉説,他們也想過從銀行貸款,但還是比較困難。“貸不出款來,發展很受限制,也沒辦法。像我們目前這麼慢的發展,自己攢夠錢也得十多年。還得我們整個合作社攢。如果是農民的話肯定是沒辦法了,一年他們收入幾萬塊錢,200多元萬一台收割機,他們不吃不喝也要攢幾十年。”

  老方家門前的一塊空地上,合作社的十幾台機器擱在那裏。由於沒有頂棚,又有一段時間沒用了,一台改裝過的犁有點銹了。

  方文偉説他也去看過人家的收割機,覺得非常好,就是他們買不起。“如果有分期付款的話我們肯定會考慮。”

  資金短缺依然是廣西甘蔗收割機械化的一大瓶頸,這不單單是一兩個合作社的事兒。新糖甘蔗專業合作社經濟狀況算好一點的,但是蒙毅廣也表示,如果要他們全款購買收割機也還是買不起。“我們不是光收割,還得租地,買種子、化肥等等,流轉土地一畝就是2噸甘蔗。這些都要錢。都用在收割機上了,其他方面就受影響。”

  新和鎮的甘蔗收割剛剛開始,外地的大批勞動力還沒來,砍蔗工大都是臨近村莊的農民。“年輕人去深圳打工了,我在家照顧孩子讀書呢,臨時出來幹點這個。”一位戴著圍裙,頭和手包得嚴嚴實實的婦女對記者説,手上的活兒並沒有停下,彎刀幾下就把一根甘蔗上的葉子擼凈了。

  “這還沒有下雨。”方文偉説,“我們這裡一個月七八天、十幾天下雨是很正常的,但是農民們也沒辦法,還是得收。不收的話糖廠就停榨了。下雨的時候她們就戴那個帽子,穿個雨衣,就那樣子修那個甘蔗。修了甘蔗以後車進不來,還要從這裡背到外面去。如果用收割機的話,像這種天氣,這片很快就收完了。”方文偉用手朝著這片甘蔗林一劃。他告訴記者,要是找不到人,也沒有機器的話,農民們就會合起來換工,今天我幫你收一天,明天你幫我收一天。

  收割不及時同樣影響著糖廠的生産。老蒙告訴記者,“現在甘蔗的含糖量是15%左右,也就是100斤甘蔗出15斤糖。到4月份了,含糖量可能就是五到八,對出糖量還是很有影響的。”

  農機金融租賃利於整合各方力量

  廣西糖業涉及2000萬人,104個企業,10萬名産業工人,是個非常龐大的産業。但是目前甘蔗機械化收割只有1%,除了資金短缺的原因,還在於地塊的分散。

  “現在普通的農戶種甘蔗已經不是很賺錢了。”蒙毅廣説,“他用人工,地塊又有限,又分散,這邊一塊,那邊一塊,機器還沒開起來就到頭了。所以必須整合土地。現在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很高,因為甘蔗賣不上價嘛。他希望流轉出來給大戶,經過大戶來帶動,來融資,方方面面相對農戶都要強一點。比方説我是一個農戶,我有100畝地,我租用那個收割機作用就不是很大,我有1000畝、2000畝、1萬畝那就很有用了。”

  近年來,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從全局出發,也從蔗農和企業的利益出發,適時啟動了500萬畝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工程,提出了高産高糖兩個目標,堅持按照“規模化、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甘蔗生産“四化”的技術要求推進。

  廣西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唐仁健表示,“四化”裏面龍頭是機械化。“因為要用機械來收割,才能從根本上大幅度降低人工的成本,現在人工的成本佔了我們廣西甘蔗的三分之一。”

  在12月5日的廣西金融租賃支援購置甘蔗聯合收割機交付儀式上,唐仁健就強調,除了要從廣西地塊分散、坡度很大的實際出發,研發出成熟實用的甘蔗收割機械外;還要研究機制創新,就是農機的金融租賃,把金融的力量,企業的力量,業主的力量和農民的力量,包括合作社,方方面面都整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這樣就可以獲得一個相對合理的性價比的農機。

  為支援甘蔗産業發展,今年7月份,農業部下達了廣西金融租賃支援購置切段式甘蔗聯合收割機項目資金600萬元。據了解,該項目通過600萬元貸款財政貼息,通過農行農銀金融租賃公司提供融資服務的方式,為廣西購置24台大型甘蔗收割機,將帶動約4500萬元的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進入廣西甘蔗聯合收割機行業。每年提供約4萬畝(約20萬噸)原料蔗的機械化收割服務,年替代約30萬人日的傳統砍蔗人工,3年實施期內約替代90萬人日的傳統砍蔗人工。

  “通過政府財政貼息解決購機困難問題,加快甘蔗收割的機械化,應該説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黃銘福説,“現在我們傳統的人工收割,一噸大概要100~120元,一畝裏面單人工收割成本,按5噸算就要500~600元錢。如果採用機收,一天好的機器比較標準的田塊可以收到300~400噸,就相當於300個勞力。如果機收一噸按60元算,就節省了40%~50%的收割成本。這樣就能把甘蔗成本降低,糖的成本降低,提高國際競爭力。廣西的甘蔗,乃至制糖業就可以持續健康地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