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點樹成金”
- 發佈時間:2014-12-18 02:30:4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鐘欣
“今年我們村的棗樹長得挺好,裂果明顯減少了。這是因為科技小院做了很多防裂棗的試驗,幫我們解決了問題。”山東省樂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黨支部書記張丙臣對記者説。
樂陵是金絲小棗的故鄉,南夏村有6000多棵棗樹。近幾年,金絲小棗的裂果現象直接影響到村民的增收幅度。“今年小棗成熟時也是總下雨,但我家沒裂棗。全市紅棗節上一共評出10個一等獎,我們村就拿到了3個。”張丙臣自豪地説。
“樂陵現代農業科技小院”的牌子就挂在南夏村一個普通農家院門口。在清寒的冬季推門進院,金絲小棗防裂果核心工作、萬畝雙高示範基地小麥技術規程等圖文並茂的展板整齊排列在院子裏,室內客廳則被一袋袋土樣佔領。
這個科技小院是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樂陵市政府在今年5月聯合建立的,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宏彥帶領2名博士生和3名碩士生駐紮小院。樂陵市副市長李榮告訴記者,這是山東省第一家農業科技小院,他們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的科研力量,針對樂陵市糧食的高産高效以及金絲小棗優質生産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試驗,形成了《樂陵市棗樹生産現狀專題調研報告》,經常舉辦農民科技培訓夜校,深入田間地頭,將種植關鍵技術零距離、零時差、零費用、零門檻地教給農民。
“科技小院給我們講了很多課。原先我們是見蟲就打藥,喜歡猛上氮肥,科技小院教我們對病害以防為主,讓我們給棗樹秋後施肥。尤其是教我們給棗樹噴施鈣鎂王和牛奶,還有套袋,解決了裂棗問題。”62歲的村民張玉紅説。
李建麗是常駐科技小院的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生之一。今年夏天,她帶著張玉紅專程去了山西榆次,了解學習當地的棗樹套袋技術,回來後在全村推廣。“這套袋防雨管用。一棵棗樹套10個袋子,一個袋子才4毛錢,每個袋能套住2斤左右的鮮棗,而1斤不裂的優質棗至少能賣6塊錢。”張玉紅算起了細賬。
李建麗則對第一次給南夏村農民講課記憶猶新。那是今年9月30日,她準備好34張幻燈片,外加一個棗樹套袋試驗的小視頻。“我看到了鄉親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把很多專業的詞改成了村民比較熟悉的話,多用例子説明問題。交流中大家問了很多問題,比如棗袋是什麼材質?防裂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我問到他們有沒有進行秋施基肥時,竟然一個舉手的也沒有。我很希望能幫助大家養成一個好的施基肥的習慣。”她説。
62歲的南夏村村民夏秀蘭如今三天兩頭就來科技小院坐坐。她説:“俺總去聽這些老師、學生在村裏文化廣場上的講課,現在氮磷鉀肥怎麼用都學會了。原來見棗樹挂果了才施肥,現在是秋天就給棗樹補充營養。還跟著他們學了給棗樹套袋,防雨防裂棗。這小院的學生們不僅常到地裏取土檢測,還幫村裏的孩子們補課,晚上還組織俺們老年人跳舞呢!有了這個小院,不僅幫俺們增收,還給村裏帶來了文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