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手機專利“免費午餐”要終結

  • 發佈時間:2014-12-18 01:35:34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度

  每天為你

  講述一個

  財經故事

  小米愛立信印度官司升級

  專利已成為高懸在小米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近手機圈備受關注的事兒是,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告上法庭,最新的消息顯示,這場紛爭還在升溫。一家是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翹楚,一家是浸淫通信行業多年的國際大佬。這場頗有風向標意義的官司如何走向牽動神經。尤其是手機專利的戰火隨時有可能燒到中國市場。警鐘已經敲響,對急速行進中的國産手機商而言,無論是出征海外,還是在國內戰鬥,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必須跨過專利這道門檻。

  小米在印暫獲喘息

  愛立信説勝券在握

  小米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仍在繼續,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本週二晚間,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暫時解除了對小米手機的禁令,允許小米手機暫時進入印度市場,不過這有一系列的前提。

  小米第一時間對外宣佈了禁令解除的消息,稱紅米1S從昨天開始預約,下周開放購買,紅米Note 4G計劃新年前開賣。“我們將繼續致力於為印度米粉提供更多優質平價的小米産品。”隨後,雷軍在微網志上轉發此微網志表示,這是他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不過愛立信發佈聲明稱,印度法院授予小米臨時許可,小米可繼續向印度進口基於高通晶片的手機,但前提條件是小米要為每台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愛立信説這是法院在其展開細緻調查前的一項臨時決議。“愛立信有信心,在定於1月8日進行的下一次聆訊上,被告的全部主張必將被駁回。小米需要為其進口印度的所有手機獲得愛立信的專利授權,這一點,將在即將到來的聆訊中得到澄清。”從愛立信如此強硬的表態中,不難看出小米承受的壓力。

  而根據此前愛立信的描述,愛立信與小米的專利糾紛發生在三年多前。當時,愛立信就曾與小米公司接洽專利談判事宜,但是被小米漠視。愛立信稱,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法律行動。於是上周我們看到了這一幕:12月11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的標準核心專利組合(SEP),並下發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

  今年7月,小米剛剛才進入印度市場,但是成績斐然,已獲得印度市場1.5%的市場份額。而意想不到的專利大棒無疑將打亂其出海計劃。愛立信説,專利授權的收入是為研發投入謀取合理的回報。

  專利是普遍短板

  更多擔憂在蔓延

  小米不是第一個在印度被起訴的中國手機廠商,也不是最後一個。

  早在2011年,深圳手機廠商基伍曾被諾基亞在印度起訴。在小米之前,愛立信還在印度起訴了金立手機,以及目前印度最大的本土手機廠商Micromax。但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指出,跟以往的案例不同,根據目前愛立信高調而強硬的表態來看,頗有點“死磕”小米的意味。

  目前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而從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來看,小米已經晉身為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商。愛立信恐怕要“槍打出頭鳥”,以此立威。

  王艷輝指出,專利的確是中國手機企業的短板。除了華為、中興握有大量的專利外,其他的手機商都在觀望該事件的進展。在其看來,這是中國手機廠商國際化的必修課,處理不好,將大大影響海外進軍的步伐。

  以基伍為例,2010年該廠商遭遇了愛立信等廠商發起的訴訟戰,當時正值基伍衝進全球出貨量前十之際。這場突如其來的專利戰令其遭受重創。王艷輝指出,在手機專利領域,國內還沒有海外公司告贏的先例。而印度有可能成為突破口。

  更多的擔憂在蔓延。如果愛立信針對小米的訴訟能夠獲勝,這個風向標有可能引發各大巨頭的模倣。不僅小米會被國際巨頭圍攻,正在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征戰的諸多中國手機品牌都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境地。艾媒諮詢CEO張毅指出,一部中國製造的手機,從晶片、記憶體、螢幕等硬體,到作業系統等軟體,絕大部分都採用進口産品,産業鏈條上的所有關鍵環節都沒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世界巨頭利用專利或其他手段在關鍵技術設卡,後果不堪設想。

  ■觀點

  免費時代將終結

  中國廠商的三個專利梯隊

  一個方寸大小的手機,專利多得數不清,邊邊角角都是專利。手機巨頭們的專利大戰層出不窮。如三星和蘋果就曾在全球多地大打專利戰。

  據王艷輝介紹,手機專利大致可分為標準專利和應用專利兩大類。其中,標準專利是任何手機産品都必須使用的專利,主要是一些底層技術領域上的專利。這類專利在2G、3G時代就掌握在如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等國外巨頭手中,到了4G時代,華為、中興也開始有話語權。目前,手機企業之間的專利訴訟主要圍繞這一類專利展開。另一大類專利是應用類專利,例如蘋果發明瞭滑動解鎖、多點觸控,但別的公司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規避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分析説,從專利實力來看,國産手機廠商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華為、中興為主,它們都是從企業通信市場轉戰個人通信市場。華為、中興此前在通信設備領域擁有大量的技術和專利積累。第二類是酷派、聯想、TCL等為主,這些廠商參與了功能機市場的競爭,後來轉型進入智慧機領域。第三類是以小米、魅族、OPPO、一加等為主,這些廠商從非通信市場或手機領域,進入智慧手機市場。從面臨的問題和對策來説,華為、中興因為持有較多專利,在面臨專利侵權糾紛時,可通過交叉許可等方式降低成本。

  酷派、聯想等,因為本身有一定的專利積累,面臨專利糾紛時,可視情況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或並購的方式予以應對。其中,聯想已通過並購摩托羅拉,加固了其在手機領域的專利“護城河”。

  而對於小米、魅族、一加等網際網路手機廠商來説,因為專利持有較少,可能更多需要直接支付專利許可費的方式予以應對。

  但是在這個高技術、高投入的行當,門檻卻越來越低,連相聲演員都喊著要做手機,形成了一種做手機不需要踏實研發,只需要會講故事、會炒作的“怪現狀”。

  不過,這種“免費午餐”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有幾個信號耐人尋味。

  上月底有傳言稱,中興向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發專利侵權律師函,雖然各方或否認或含糊其辭,但是業界相信無風不起浪。而隨著國家發改委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傳説高通奉行多年的專利“保護傘”有可能瓦解。另外,明年諾基亞狀告手機設計公司上海華勤也可能會出定論,再到此次小米手機出師印度受挫,種種徵兆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國産品牌手機該補上專利這一課了。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焦立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