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更多農牧民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32: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玉琪吳佩郜晉亮

  位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青海,是傳統的農牧業大省。然而,近年來,隨著大量年輕的農牧民勞動力出外打工,農牧區“誰來種地、誰來放牧”的問題日益顯現,不早日解決將影響農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從2013年起,青海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一年多來,一大批農牧區的種養能人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一些年輕人更是回鄉創業,青海也逐漸探索出一條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之路。

  “三位一體”培育模式,在“育”字上做好文章

  與其他地區相比,由於牧區分散、幅員遼闊,少數民族多,青海的農牧民培訓工作並不好做。“原來我們是普惠式的專項技術培訓,培訓的是千家萬戶,現在我們要進行轉變,要在一個‘育’字上做好文章,先重點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青海省農牧廳科技處處長熊進寧説。

  如何在“育”字上做好文章?2013年,青海在大通、互助、樂都、格爾木四個縣市率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試點,探索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而在培訓方式上,確立“中職教育”的辦學機制,即以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平臺,實行彈性學分、農學交替的辦學機制,開展為期三年的非全日製成人中等職業教育。學員畢業後,可以獲得中職學歷教育和農業職業資格證書。

  34歲的阿懷明是大通縣農廣校的一名在讀學員,也是當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課程跟生産結合很緊密,我主要學習蔬菜的病蟲害防治。”阿懷明告訴記者,課程的學習針對實踐,應用性很強,這對他種植的10畝馬鈴薯和甘藍很有幫助。除了像阿懷明説道的專業實踐技能課程外,還有應用文寫作、電腦操作等文化課程。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首先要結合當地産業特色,選好培育對象。我們現在遴選培育的基本都是1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初中以上學歷,從30歲到50歲都有。”大通縣農廣校校長李曙霞介紹説,在課程設置上,當地僅僅圍繞縣裏佈局的特色産業,開設了現代農藝(分為油菜種植和馬鈴薯種植)兩個班,農産品行銷與儲運兩個班。在教學上則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採取圓桌討論、多媒體互動、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

  全省800多農民受認定,逐漸成長為致富帶頭人

  今年4月,大通縣認定了308名具備初級資格的新型職業農民,這308人也成為了青海省首批獲得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而在整個青海省,今年總共培訓了20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其中,有800多人被認為具備初級資格的新型職業農民。

  經過近兩年的培育,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自己的致富和帶富能力,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旱地灣村農民李維業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維業在外打拼多年,一直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創業平臺。前兩年回鄉後,他和父親經營起了櫻桃園,在原有種植基礎上,又承包了周邊30畝荒山地,進行大果櫻桃育苗、種植。由於技術等原因,他經營的櫻桃園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卻並沒帶來多大收益。

  去年,樂都被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一向積極的李維業報名參加了現代農藝班的學習培訓,在那裏學習預防病蟲害和管理的實用技術。“去年,櫻桃大面積發生紅蜘蛛病蟲侵害,我及時聯繫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下鄉技術員不分晝夜研究防治措施,將蟲害減少到了最低程度。”李維業深切體會到農業技術的重要。

  如今,李維業培育的櫻桃苗成活率高達98%,兩年就可挂果,四年就可達到盛果期,櫻桃苗已遠銷山西、甘肅、新疆等地,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他,還帶動了30多個農戶走上了櫻桃規模化種植。現在,他的櫻桃園被區農牧局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踐基地。

  從試點先行到整市推進,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牧民

  今年8月,青海省海東市被農業部、財政部確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市推進市,而大通、互助等14縣也被列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縣,這標誌著青海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始全面推進。

  據介紹,大通、互助、樂都、格爾木四個縣(區市),開展的為期三年非全日製成人中等職業教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儘管仍在進行,實際上卻已經為青海全省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探索了一條路子。

  熊進寧對記者説:“通過試點先行,青海在職業農牧民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培訓對象上由千家萬戶向種養殖大戶、農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轉變上實現突破;而在培訓方式上則從短期的生産環節培訓向産前、産中、産後發展的系統教育培訓模式轉變上實現突破,有利地推動了各地特色産業的發展。”

  記者採訪了解到,根據規劃,今後,青海還將堅持實施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強化生産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類協同”的培訓,在14個示範縣培育1.5萬人的新型職業農牧民,並對符合條件者將頒發新型職業農牧民證書,還配套設立關政策予以扶持。

  “培訓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這個群體決定著青海農牧業代化的前景。”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劉青元表示,未來幾年,青海將繼續把培訓為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的基礎和著力點,把培育與促進特色效益農牧業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培育一批在家門口創業致富、帶富的新型職業農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