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抵達:看兩條“蛟龍”如何潛行北京

  • 發佈時間:2014-12-17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後,長江水且行且輸水,沿路滋潤著河南、河北、天津大地,經過10余天行程,就要抵達終點——北京了。

  她順著這1000多公里袒露的明渠,擺動著婀娜秀麗的身姿,在兩旁綠色生態屏障和由山水、工程串成的風景長廊裏緩步前行。她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祖國的壯麗河山。

  然而,來到人口稠密、交通複雜的繁華首都,她不願打擾京畿重地的正常運作,於是放下身段,潛入地底,悄悄潛行了。

  PCCP管,給長江水套上堅硬盔甲

  長江水流經北京的路線,起始北拒馬河,經房山區,穿永定河,過豐臺,沿西四環路北上,至頤和園團城湖,全長80公里。除末端800米驚鴻一瞥,沿線都深埋地下人未知,採用了全封閉雙線管涵輸水。它內徑4米,外徑4.8米,單根長5米,單根管重78噸,22000根管道鋪設56.359公里,最大埋深達20米。

  這哥倆好的兩條管道,叫做PCCP管,全名是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特殊管道,具有高強度、高防滲、高耐久性的“三高”性能。

  PCCP管是這麼製成的:在工地附近建廠加工鋼筒,然後在鋼筒內外澆築混凝土,有一定強度後,在混凝土管芯上環向纏繞預應力鋼絲,先後在外部施噴水泥砂漿和防腐煤瀝青材料進行保護,最後運輸到現場安裝。

  目前,我國PCCP管工程設計和生産完全採用美國標準,製造、安裝4米大口徑管道輸水,國內還是頭一遭,缺乏相應技術和經驗。特別是要穿越北京的沿線地形複雜,有山區、河流、城鎮,以及各類既有的地下設施,施工環境十分複雜,管涵安裝難度極大。

  在超大口徑PCC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管道結構安全與品質控制中,經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踐,我國科技人員首次提出符合中國規範體系和材料標準的一整套PCCP設計參數。

  在設計、製造、運輸和安裝PCCP管中,科技人員和工人動腦筋,想辦法,攻克了一道道難關。

  運輸構件需要穿過立交橋,途中一律限高4.5米,而管道外徑4.8米,再加車的底盤高度,嚴重超高無法通過。不可能削足適履,拆除十幾座立交橋或者斷路,於是,便催生出了新發明的特種車:馱管車。將管道嵌入車輪外,正好可以從高速路立交橋下穿過。

  管道拼接時候要有縫隙,既不能插不進,又不能縫隙太大,否則漏水。經過反覆計算,設計人員提出合適的縫隙值。可施工中怎麼也插不進去。最後通過摸索實驗,發現運輸過程中管道的轉動,就會變形為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出來的橢圓;只要不轉動,就解決了大難題。

  特別是工程首次應用了陰極保護防腐技術。因為PCCP管承受巨大內壓,國外某大型同類工程産生爆管事故。經深入研究,中線工程採用了陰極防腐技術,避免地下水中的氯離子侵蝕,保證了預應力鋼絲支撐力度。

  為了採用既經濟又實用的安裝方法,首次採用溝槽內超大口徑PCCP管龍門起重機安裝技術、隧洞內PCCP管安裝工藝及技術。

  國內大規模使用直徑4米、雙排、埋深高達20米的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的項目,在國際上絕無僅有。在中線工程京石段(從河北石家莊到北京)應急通水期間,PCCP管經受了各種考驗,安全運作了6年。

  西四環暗涵: 3毫米奇跡挑戰地下工程極限

  地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地下,列車呼嘯,來回穿梭。在立交橋、街道、地鐵垂直疊加的最下層,兩條涵洞如蛟龍一般,正靜悄悄從地底穿越著各種管網,向團城湖延伸而去……

  堪稱經典的最高難度動作,是南來水不動聲色地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鐵站。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徑淺埋暗挖有壓輸水隧洞,近距離穿越地鐵下部。

  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創下暗涵結構頂部與地鐵結構距離僅3.67米、地鐵結構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紀錄,挑戰了極限,創下了世界之最。

  頂上是百噸重的地鐵列車來回不停穿梭從拱頂呼嘯而過,土層之下是隧洞開挖地動山搖的轟鳴。如此疊床架屋的場景,豈止是險象環生。下層掏空,必然會使地面出現沉降,全世界的工程學界都認定天經地義。要害是究竟沉降多少?僅是毫米之差,就顯現出技藝的高超與低下的天壤之別。

  3毫米——1粒稻米的高度,相對於一個深埋地下十多米、直徑5米左右、長近1.5公里的隧道來説,只是一個籃球與地球的比例,微乎其微。地下建築物沉降的國際通行標準是7毫米,號稱世界地下工程超級大國的日本歷經百年發展,目前沉降控制還是5毫米。

  然而,將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對於地下工程領域來説,則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我國跨越了這座高山!

  為了突破這個禁區,南水北調專家目光注視的焦點——北京五棵松地鐵車站正下方的地腹:圍岩為砂卵石,土層不夠堅硬,不易開挖成洞型,容易發生掌子面坍塌;西四環地下鋪設管線較多,盤根錯節……

  建設伊始,設定標準是5毫米。超過5毫米,就意味著每天運作百萬人次的地鐵要減速,停運,甚至脫軌,造成運營癱瘓。建設者承諾:不斷路,不影響交通,不擾民!

  為了能托住3毫米沉降,工程人員創新了各種施工工藝:對地鐵以下土層注漿加固,嚴密控制注漿壓力,防止過度注漿造成負沉降;增設了臨時仰拱,採取密排鋼拱架和初支外周邊注漿加固相結合的措施,控制地面結構沉降;應用遠端自動化監測技術全天候監測,使施工全過程處於可控狀態,等等。

  就這樣,西四環12.4公里暗涵,安穩地穿過23座大型立交橋、8座人行橋、2條鐵路、400余條盤根錯節的管線,輸水管道與它們並行不悖,相安無事,堅守住沉降3毫米的底線!

  皇城根下的南來水,薈萃了更多的科技含量。

  這裡,出現了中線工程唯一的加壓泵站:惠南莊泵站。這是一座大流量、高揚程、高變幅、高效率的城市供水泵站,能夠實現0—60立方米/秒的無極變換,引水泵效率達91%以上。它巧妙地採用小流量自流、大流量加壓的輸水方式,當輸水流量小于等於20立方米每秒時,來水在管道內自流,每年節約用電3800萬度;當大於這個流量時,惠南莊泵站啟動加壓,實現有壓與自流結合。

  冬天到了,長江水第一次遭遇北方寒流等極端天氣,從安陽以北的中線工程渠道內將出現流冰、冰蓋等冰情,如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冰塞、冰壩等險情。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冰情期間,確保冬季輸水的安全問題也就“浮出水面”。科研人員做好了預案,一旦遇到結冰期,就把水位抬高,形成冰蓋後,再把水位降低,冰蓋如同覆蓋渠道的棉被,溫暖著舒緩流淌的長江水。

  在這裡,實現了長江水與北京城市現有水系的友善銜接,構建了國際首個大型城市水源供水環路,實現多水源互聯互通。把南水北調終點延伸到密雲水庫進行調蓄,實現水源供給豐枯互濟,拓展了水庫功能,緩解了供用水矛盾,增加了北京水資源的戰略儲備。

  今後,北京將形成以兩大動脈、六大水廠、兩個樞紐、一條環路和三大應急水源地構成的供水格局,遍佈延慶之外的15個區縣,覆蓋6000平方公里。實現本地水、外調水、地下水的聯合調度。

  長江水,北京歡迎你!

  (本文係採訪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石維新而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