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奶井噴掉價 代理商掙錢難

  • 發佈時間:2014-12-16 07:34:1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奶粉概念行銷多 增成分其實不增成本

  廣州日報訊 (記者涂端玉)進口常溫奶蜂擁進入中國市場並低價拋售,進口牛奶代理商大面積陷入虧損困境。而據乳業專家王丁棉透露,在大規模走量井噴的背後,今年代理商掙錢難度頗高。

  據其介紹,調查了解到目前進口牛奶代理商有50%虧本經營,1/3持平,只有剩下20%有所斬獲。此外,記者還採訪獲悉,奶粉也在大打價格戰,有企業透露,成分添加其實成本增加微乎其微,消費者不要被忽悠。

  有進口奶跌破10元/升

  今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常溫奶可謂呈井噴狀,廝殺也越來越激烈。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一位女代理商三年前牛刀小試銷售了幾貨櫃進口牛奶,次年就銷售了幾十個貨櫃,第三年規模已達到幾百個。

  “早兩三年進入這塊新興領域的代理商很少,産品售價高、一線城市受追捧,所以進口牛奶奇貨可居十分吃香,早期的代理商應該大部分都掙錢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但今時不同往日,目前的狀態已變為品種多、價格平。

  據王丁棉介紹,目前中國市場進口牛奶品牌約有80~100個,來自約27~28個國家,其中德國品牌有22個,法國品牌達到12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8~10個,品類選擇上可謂百花齊放;就價格而言,今年無論奶粉、液態奶都呈現價格持續走低的態勢,遠不同於早兩三年約合30~38元/升的高價位,目前市面上15~25元/升的産品比比皆是,不少新品在電商渠道促銷,甚至跌破10元/升,此前一款德國常溫奶,上市初期僅叫價9.9元/升。

  “進口液態奶集體掉價的原因有多種,首先選擇多了、市場充分競爭,自然不少代理商會選擇讓利走量,甚至惡性競爭開打價格戰;其次目前越來越多進口常溫奶銷售從傳統超商渠道轉向了電商平臺,節省了不少中間環節的經銷商費用;此外,在歐美不少國家,都習慣將牛奶當水喝,1升的牛奶售價不過幾塊錢人民幣,所以此前價格高高在上的液態奶也的確還存在讓利空間。”該業內人士認為。

  中國乳業協會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量分別為1.59萬噸、4.05萬噸、9.38萬噸、19.5萬噸;近四年內,常溫奶進口增長率高居乳製品品類第一,今年前十個月,進口常溫奶已超20萬噸。

  代理商50%虧本經營

  而據王丁棉日前透露,進口額高速擴容的同時,代理商掙錢卻越來越難。其介紹,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進口牛奶代理商有50%虧本經營,1/3持平,只有剩下20%有所斬獲。

  賺錢難的關鍵在哪?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新品認知度低、市場難打開,另外加上檢測存在不合格等風險、到消費者手上的保質期過短都使得代理商經營難度系數趨高。

  “現在我國對包括奶粉、牛奶等在內的食品進口檢測非常嚴格,而且出口國、進口國兩邊的申報過關時間都不短,這使得即使部分進口液態奶相較國産奶有更長的保質期,但到消費者手上時卻已失去日期優勢,而且液態奶本就是市場會追求其新鮮度的産品。”該業內人士介紹,這也是為何超市經常看到進口奶堆頭拋售的原因。

  其還表示,進口液態奶近兩年雖然在一線城市逐漸打開局面、站穩腳跟,但想開拓更為廣袤的二三四線城市卻非常艱難,消費者短時間難買賬,渠道費用也會大幅增加,如果不走量的話,物流成本也會高企。

  連結:

  奶粉價格戰趨烈

  成分概念行銷多

  與此同時,奶粉價格戰也趨烈,概念行銷或逐漸被打破。“奶粉本沒有低端與高端之分,高端奶粉其實是高價背後的概念行銷,而實際成本僅相差3~4歐元,終端售價卻高出1~3倍。隨著行業神秘面紗被揭開,奶粉暴利時代預計很快結束,價格回歸理性指日可待。”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淼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今年奶源收購成本低,不少品牌奶粉都在大力促銷,明年奶粉價也難快速回暖,消費者可以少花錢且有更多選擇。

  劉森淼透露內幕,以目前市場熱點OPO添加為例,君樂寶一段OPO含量為4.5g/100g,二段、三段達到3.5g/100g,但儘管含量增加,成本增加卻微乎其微。

  “除了添加OPO概念外,市面各種概念産品都比較多,有在生産工藝上、有在添加其他物質,也有在奶源産地等方面進行概念行銷,只要有行銷就會不停地有各種概念的炒作。但實際成本相差只有幾歐元,終端售價卻高出幾倍,一旦打破概念行銷,奶粉價格將越來越便宜。”劉森淼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