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前一年掙1萬,現在能掙七八萬”

  • 發佈時間:2014-12-16 04:33:0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久鋒

  近年來,貴州省不斷引入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理念,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農業領域,引領現代農業強勁發展,農民增收渠道大幅拓寬。

  打工掙工資,還能跟著企業學技術

  “變化最快的還是收入。以前一年就掙1萬,現在跟著企業能掙七八萬。”談變化的叫唐詩江,是貴州省湄潭縣陽春白雪茶業公司的生産總監。他從農民到工人,到制茶能手,再到管理層,開著轎車,住著樓房,收入大幅提升。“企業拉近了農民與市民的距離。以前春茶上市時,大家挑著茶青四處叫賣,現在我們這兒的制茶企業多了,農民就近將茶葉賣給了企業。”唐詩江説。

  丹寨縣雅灰鄉羊場村的姚茂菊在家門口的浙丹食藥用菌公司打工,每月包吃住的同時還能掙1800元工資。她説:“香菇很賺錢,我家裏也有地,等學到種植技術,準備回去自己種。”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規劃在兩年內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在丹寨形成年産1000萬個菌棒香菇生産規模、年産值達5000萬元的基地。五年內,生産基地覆蓋丹寨每個鄉鎮,企業發展的同時,讓更多農民獲益。目前,已近百戶農民與企業簽約,領取菌棒並接受技術指導,去年戶均年收入達4萬多元。

  做農業産業工人不再捨近求遠

  産業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在金沙縣西洛鄉申家街村的田野上,一排排蔬菜、花卉大棚鋼架依次排開。村民顏敏正在園區的智慧溫室大棚裏忙碌著。35歲的顏敏在臺金生態觀光農業科技園呆了三年了,她是該園區的一名農業産業工人,同時也是當地的土地流轉戶。

  “我20多歲時就外出打工了。三年前回家過年,聽説園區招人,就報名進園區了,一個月可以掙2000多元。園區還免費培訓我們學習新農藝。”對現在的生活,顏敏很是滿意。

  據了解,臺金生態觀光農業科技園完全建成後,將建立台灣特色蔬菜、花卉、水果、苗木四大園區,在貴州畢節及相鄰地區園藝、種苗、現代果業、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等多個領域推廣高效農業生産技術,輻射推廣面積將達2萬畝以上,可帶動當地3000多人就業,帶動10萬以上群眾增收致富。

  企業做不了的,其他經營主體來頂

  企業帶動了農村産業發展,也促進了産業結構調整,成為了農村發展的新引擎。然而,千家萬戶的農民如何組織起來,單靠企業的力量還遠遠不夠,這其中還需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其他新型經營主體頂上來。

  印江縣洋溪鎮有生態茶園2萬多畝。由於缺乏茶葉加工、銷售等環節,茶農收入只是靠賣茶青。為此,該鎮鼓勵和扶持懂技術的茶農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如今,不能直接和企業對接的不少農戶,都通過加入合作社而間接實現了與企業的聯合。

  “以前我年收入只有2萬元,現在收入達6萬多元!”曾新村種茶戶劉赟説,這多虧了合作社在中間給咱聯繫企業找銷路,企業訂單年年在增加。

  近日,在位於清鎮市綠色蔬菜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核心區的大衝村,村民們正在為清鎮萬豐公司的綠色蔬菜基地採摘蔬菜,這些蔬菜包裝後將統一運往貴陽的超市進行銷售。

  “我將6畝土地流轉給公司,每年可得到4200元的租金;公司又招我在基地打工,月工資2000元。”大衝村村民雷有松説,企業在村裏搞蔬菜産業,讓我們有了豐厚而穩定的收入。

  據悉,萬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以公司500畝種植基地進行示範,並向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生産物資,帶動農戶種植1000畝蔬菜,蔬菜由公司統一收購。這樣,村民既可從中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還可通過在園區務工獲得工資收入,增收渠道得以大幅拓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