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們該怎樣應對“弱”厄爾尼諾?

  • 發佈時間:2014-12-16 04:32:2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強

  今年能否確定為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與暖冬有何關係?我國是否還會出現2008年初那樣的雨雪冰凍災害?厄爾尼諾對農業生産和百姓健康有哪些影響?在中國氣象局日前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立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等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

  厄爾尼諾事件基本確定為“弱”級別

  厄爾尼諾是熱帶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增溫的現象。丁一匯説,在今年春季,西太平洋的風場顯示出很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前兆,但春季之後,赤道東風出現,並且很快減弱了6月至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溫幅度。然而,進入9月後,監測發現暖水東傳,這又讓專家對出現厄爾尼諾事件增強了信心。

  陳麗娟介紹,按照國家氣候中心ENSO(厄爾尼諾也稱ENSO暖事件)監測業務標準,即考慮到赤道中東太平洋廣大範圍的海溫異常發展情況,可以認為赤道中東太平洋從今年5月份開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到現在已經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無論是國家氣候中心的標準還是歐美國家的標準,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暖水都處於發展狀態,並可能在冬季達到盛期。

  雖然厄爾尼諾事件的出現可以肯定,但丁一匯指出,經歷了夏季的“波折”後,此次厄爾尼諾已不可能發展成強事件。“現在的監測和預測顯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將達到弱的厄爾尼諾事件標準。所謂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就是熱帶中東太平洋增溫在0.5℃到1℃之間。

  我國今冬大部分地區將偏冷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厄爾尼諾年,我國的冬季大多是相對偏暖的氣候背景,但是不時造訪的冷空氣還是會帶來明顯的降溫。

  今年冬天到底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鄭飛指出,對於暖冬的認定,還需要看明年1月份和2月份的氣溫狀況,才能確定冬季氣溫是否處在一個比常年偏暖的狀態。

  陳麗娟認為,關於冬季氣溫的預測,僅從厄爾尼諾事件和極冰融化影響這兩個因素考慮就已經非常複雜,因為二者的時空尺度和影響機制不一致;如果再加上大氣自身動力演變特徵,便使得預測更加撲朔迷離。在厄爾尼諾背景下,不能簡單説一定出現暖冬,因為極地冷空氣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丁一匯認為,雖然今年厄爾尼諾是有利於出現偏暖的氣候背景,但由於不時有從北極地區“擠”出的冷空氣影響我國,很難百分百判定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但據目前的分析,今冬我國大致會出現東北偏冷、華北正常偏冷、長江以南多雨偏冷、廣東海南等地整體比較溫和的氣候特徵。

  力爭把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對於冷冬,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當時南方多地的電力設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據李立浧介紹,2008年以後,電力部門採取了提高輸電線路抗災標準、與氣象部門深化合作形成聯動機制等多項措施,確保電力設施不再像2008年一樣受到嚴重的冰凍災害影響。目前,電力系統也配備了先進的融冰裝置,並在近年來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李立浧表示,電力部門有信心承諾,因冰凍災害導致的大面積供電設備倒塌、大面積停電的現象不會再出現。

  陳麗娟指出,氣象部門在作出不同時間尺度的預測之後,都會從氣象要素延伸出為各行業提供氣象服務的二級預報産品,其中包括對雨雪冰凍發生區域和發生時段的預報。陳麗娟認為,今冬出現2008年初那種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並不排除出現區域性和階段性的災害。此外,厄爾尼諾對農業生産、漁業生産以及對百姓健康的影響,氣象部門也在密切關注中,力爭做到分析準確預報及時,以盡可能減少或降低不利天氣對生産生活的負面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