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哪 是什麼 帶來啥——北京新機場三問

  • 發佈時間:2014-12-15 23:26: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題:在哪 是什麼 帶來啥——北京新機場三問

  新華網記者 錢春弦、王曉潔、安蓓

  在全國人民期待的目光中,在古老的永定河畔、古薊之南,北京新機場向我們走來……

  北京新機場在哪?是什麼?帶來啥?新華社記者在追問。

  一問:在哪——“老天留的好地方”

  “繞著北京轉,覺得是老天留的好地方。”從選址到論證都參與其中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説,由於首都北面空域資源嚴重不足,新機場使空域分佈更均勻,有關航線不衝突,分佈更均衡。

  在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北京新機場將成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新建4條跑道,2025年飛機起降62萬架次。

  對近年來飽受環境污染之苦的京津冀居民來説,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環保。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要求妥善處理徵地拆遷、噪聲影響等事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有效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

  據環保部對《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新機場項目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減緩和控制。新機場運營3至5年後,還要圍繞噪聲及大氣環境影響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然後再採取必要的減緩和補足措施。

  對於新機場,環保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要求:

  ——噪聲方面,要求對預測噪聲值超過80分貝的9個村莊進行整體搬遷,超過75分貝的7所學校、1所衛生院進行搬遷,對預測噪聲值在75分貝至80分貝之間的22個村莊、16所學校採取隔聲防護措施;

  ——做好機場周圍區域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修編,嚴格實行規劃控制,防止周邊城鎮向機場方向靠近;

  ——新機場方面要開展地下水水質、水位監測,編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要求航空公司儘量選用尾氣排放指標好的機型,提高空管效率,從源頭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制定大氣環境監測計劃,設置機場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建立區域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機制,並納入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體系。

  圍繞這座國際標準的綠色機場,在老百姓關心的天地交通一體化方面,國家發改委要求統籌建設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北京至霸州鐵路,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擴建)、京臺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以及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和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等“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幹路網,與北京新機場同步建成。

  二問:是什麼——打開一扇“中國之門”

  世界上最“擁擠”的機場在哪兒?

  根據國際機場協會2013年數據,美國亞特蘭大以9443萬人次蟬聯全球機場吞吐量冠軍,緊隨其後的是8369萬人次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由於跑道數量、空域資源等因素,首都機場其實比亞特蘭大機場“擁堵”得多。

  首都機場超負荷運轉,空域保障力已近極限。每天有大約400個航班無法滿足。首都機場號稱“國門”,然而由於空域限制,相當於每年近1000萬人無法“進門”。

  2011年以來,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增幅就不斷收窄,2013年跌至2.2%,遠低於全國機場平均增幅11%。設計年吞吐量僅8000萬人次的首都機場,春運、暑運等旺季時段不堪重負,各種保障問題及運營秩序恢復困難愈發突出。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説,2013年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較2012年只增長130萬人次,在國內主要機場中幾乎墊底。

  有關部門預測,2020年僅北京地區航空旅客量將達1.66億人次,而北京首都機場終端容量僅為6000萬至7000萬人次/年。新機場之“門”,將結束空中“排隊”現象。

  “未來首都機場走高端精品航線的路子。而新機場則發展旅遊,做大做廣。”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股份公司總經理馬須倫説。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每年將吸引1.4億國際遊客,佔全球國際遊客總量8.6%。新機場將打開一扇寬敞的“中國之門”。

  三問:帶來啥——京南航空城

  永定河沖積平原上的大興區榆垡鎮,有“京南門戶”之稱。據估算,約1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載了50多個行政村、6萬多人的繁衍生息,其中超過八成為農業人口。

  這是北京南部長期發展遲緩的縮影: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全市平均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梁昊光用“低就業、低收入”形容京南現狀。雖然北京有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南部遠遜中心城區,並且自城區向南一路遞減,直接造成南部居民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

  “北京新機場是臨空經濟區,是高端産業功能區,是國際化空港新城。”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説。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機場管理系副主任趙巍博士説,按照遠期估算,當北京新機場每天進出港旅客達30萬人次時,按1:1的比例,直接就業將達30萬人,按照産業輻射周邊間接就業人員2至4倍比率,間接從業人口突破100萬。新機場周邊30公里內會形成一個超過150萬人的中型航空城市。“新世紀的機場建設不僅是一個交通設施,還將是一個包括商業、服務以及文化教育、公務交流等功能的設施,將是城市的一部分,堪稱一座新城市。”

  “這種後發優勢,同時將最大限度緩解首都中心城區的人口、交通、資源和環境壓力。”連玉明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