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迎難而上主動作為 謀求行業更大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2-12 10:51: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馬曉峰看來,目前我國的民營書業面臨著極為困難的處境:一方面,數字出版等新興媒體的強勢衝擊,引發了人們閱讀習慣、消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民營書業的商業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另一方面,由於體制和機制的約束,尤其是教輔新政的實施,對民營書業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戰,許多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企業面臨困境。

  "在未來的5年裏,我一定不辱使命,集中精力辦好五件實事:1、為民營書業努力爭取與國有出版業的公平待遇,讓民營書業平等享有市場要素,參與國有出版業的重組;2、積極籌建中國民營出版産業總部基地,籌建中國民營企業總部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讓眾多民營書企在京安'家';3、成立面向全體會員的物資供應公司,幫助會員企業解決紙張等主要物資的供應;4、組建中國民營物流發行集團有限公司,讓全國的民營發行企業分享物流發行改革給民營書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5、參與國家文化發展重大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項目,合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高考、進社區,積極參與國學教材的內容的編寫以及全國總發行的承接工作。"在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此前舉行的換屆大會上,全國工商聯執委、北京紫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曉峰的當選致辭沒有過多的寒暄,上臺就擺出了5條實實在在的工作承諾。

  馬曉峰習慣不給自己留後路,不唱高調,更不説空話,因為他深知,作為一個全國性行業組織的會長,不僅是榮譽,更多的是責任和挑戰。

  一諾千金知難也要上

  記者見到馬曉峰的時候,距他宣誓就職僅過去9個月。而在這短短9個月裏,由他牽頭、民營書業參與的國家"一館三基地"項目目前已經敲定了大部分事宜,資金、規劃、設計、建設、入駐都基本解決,就差項目選址的土地問題,可謂萬事俱備,只差東風。

  "一館三基地"由中國出版博物館、中國出版總部基地、中國民營出版産業基地,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組成。項目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牽頭髮起,旨在採取"管辦分離"的方式,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文化市場主體,打造智慧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基地服務平臺,打造現代化的出版産業城,預計建設總面積預計為318.52萬平方米,總投資不低於450億元,建設週期5-10年。

  "在'一館三基地'設想之初是沒有中國民營出版産業基地這個板塊的,但當我聽説國家要建設這個項目的時候,就預感到,如果民營書業能參與其中,將是一件大好事。從世界各國看,出版業聚集的效應非常明顯,南韓97%的出版業集中在一個地方,日本也是90%都集中在東京,出版屬於文化創意産業,是文化産業的核心,因為它涉及到産權和著作權的保護,如果把出版産業做大做強,對於提高民族文化競爭力和國家文化安全都很重要,而國外的大型出版業進入中國,也需要一個落腳點,所以,中國民營出版産業基地的建造對中國書業走出去也會産生深遠的影響。"馬曉峰説到這兒,有些難掩的興奮。

  馬曉峰表示:"出版資源集中在北京,民營書業也只有到北京來才能做得大,飛得遠,然而,北京95%以上的民營書業企業的辦公室都是租的,有的甚至都沒有自己的辦公地點,由於租金上漲,企業也越來越被邊緣化,原來在二環,現在跑到三環、四環,甚至有的乾脆把公司搬到了天津,這很不利於民營書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希望用國家的政策,用商會的影響力能夠為數千家民營書業企業提供一個安定的辦公場所。"

  為此,馬曉峰書業商會會長的位子還沒坐熱,就立即敲開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的大門,與相關領導探討把中國民營出版産業基地納入"一館三基地"的事宜。全聯書業商會秘書長戚敔用"跑斷腿"來形容當時為項目談判的馬曉峰。

  在馬曉峰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張剛送來的邀請函,邀請他去參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召開的關於"一館三基地"項目的合作座談會,邀請函的開頭稱謂是"尊敬的馬曉峰會長"。他説:"贏得的這份尊重不是我個人的成績,這是全體民營書業企業家的努力換來的。"

  "事情沒到最後落停,我一絲都不敢怠慢。"在外人看來,馬曉峰成功地動了別人不敢動的奶酪,但他卻沒表現出絲毫的輕鬆,在他看來,萬里長征才剛開始,民營書業謀生存、求發展的路還很長。

  英雄不問出路

  "出版業是國家為數不多的,還沒完全放開民營資本進入的行業,民營書業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正是這樣的發展環境,造就了一批勇往直前的民營書業的企業家。"在馬曉峰看來,目前我國的民營書業面臨著極為困難的處境:一方面,數字出版等新興媒體的強勢衝擊,引發了人們閱讀習慣、消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民營書業的商業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另一方面,由於體制和機制的約束,尤其是教輔新政的實施,對民營書業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戰,許多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企業面臨困境。

  在追求為民營書業爭取與國有出版業的公平待遇、讓民營書業平等享有市場要素的道路上,馬曉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一份《關於有序放開教科書發行資質審批的建議》的提案議案一提就是數年。

  馬曉峰認為,中小學教科書發行近15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是各利益主體矛盾衝突的爆發點,主要因為是中小學教科書作為一種商品需求量巨大,市場空間巨大,徵訂時間集中,發行要求高,"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是政治任務,容不得半點差錯。正是因為如此,巨大的市場和利益讓各方面角逐激烈,而這種角逐實質是市場本質的力量、潛在的力量,引導得當,應該多方得益。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市場被新華書店把持,並因此産生了一些必然的衝突。

  馬曉峰對於國家在書業方面下發的政策每一條都如獲至寶。他禁不住向記者歷數起這些年國家對書業放寬管理的政策:國務院2001年6月4日轉發國家計委、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關於降低中小學教材價格深化教材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第四條明確規定:教材出版發行機構的資質由新聞出版總署確認,本著保證品質、公平競爭、降低成本的原則,引入新華書店以外的發行機構參與教材的發行。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2005年6月22日下發《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投標人是全部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響應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投標,參加競爭的主營圖書、報刊或期刊發行且有總發行資格的獨立法人企業。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商務部2011年3月25日下發《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中,第29條明確指出:中學小學教科書發行單位應當具有教科書發行業務需要的資金、組織機構和人員等,並得到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教科書發行資質。

  從上述文件中不難看出,國家有關部門希望在確保發行單位資質的前提下,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然而,現實的狀況是:迄今為止,除內蒙古實行了中小學教材招投標,雲南省郵政公司取得了初中教材發行權外,其餘全部為新華書店獨家發行。在現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它幾乎成了市場化改革的畸形孤島。

  "這樣的現狀確實阻礙了民營書業的改革和發展。"馬曉峰意識到,新華書店憑藉自己的"出身"和"理所當然應該是我的,別人動不得"的心態,鼓動並借助地方保護,綁架了其他利益主體。從教材原創出版單位來説,儘管有總發行資質,但畢竟是以教材研發、出版為主,沒有精力去建立一個龐大的發行群體,重要的是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平臺,市場被分割開了,你要到哪個地方,必須與當地的新華書店合作。儘管從2008年秋季開始,我國小學、初中教材已經全部由政府出資採購後免費發放給學生,教材宣傳推廣以及組織專家對教材使用的售後培訓等,影響教材市場訂單的最主要環節是由教材原創出版社或委託的專業公司完成的,而新華書店真正承擔也就是物流配送環節。這個環節充其量只佔發行全部工作量的15%左右。然而,新華書店一樣收取了總碼洋28%的全部發行費。從學校來説,對其服務的優劣也沒有有效的評價反饋管道,基本上也是被動接受。從其他發行企業來説,因為總發行資質和教材發行資質在不同的文件中出現,概念不夠清晰,身份不硬,在市場體系不健全的情況,無法招架新華書店多種手段的扼殺和圍剿,然而新華書店卻用這種方式輕鬆獲得了巨大利潤。

  對於市場給出的難題,馬曉峰除了提案議案,他是不允許自己坐在那兒等答案的。針對廣電總局近期發佈的《出版市場管理修訂》報告,他逐條地研究,看如何能根據新的出版市場管理條例,讓民營出版業在市場上真正的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馬曉峰已經根據相關條例,著手成立了全國工商聯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暫用名),準備整合全國優質的民營書業資源,成立一個垂直完全覆蓋全國的完整的圖書發行零售系統,力爭覆蓋率超過80%,在北京設立總公司,在各省成立省級分公司,每個公司的註冊資金達到2000萬元,營業場地5000平方米,全國70%的市、縣都要有營業點。

  馬曉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全國有3000個市、縣計算,要建3000個零售書店,一個書店投資100萬元,總投資至少也是30個億。"關鍵不是投資,而是如果我真的把30個億投進去,按相關條例把營業點建設齊全後,教材發行權能不能真的可以頒發給民營企業,這個就很難説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也要做這個事情,不能因為知道難就不去做了,民營書業整體上處於一個較為艱難的時期,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我們的民營企業家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進取的精神,我們要做好二次創業的準備。"

  在馬曉峰看來,企業家的"出身"不重要,不管是民營的還是國有的,重要的是要明白,只有不斷地拼搏才會有更好的出路。而全聯書業商會作為民營書業共同發展的平臺,更應該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團結業內的廣大同仁,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積極迎接各種挑戰,帶領企業尋找出路,共渡時艱。

  有作為方可凝聚人心

  "在這個位子上不為會員謀利益,不為行業發展做貢獻,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馬曉峰説,要把"有作為"當做商會工作瓶頸的突破點,坐在這個位子,最終一事無成是不行的。

  "有作為"是馬曉峰認為當好商會會長的第一要素,然而,"有作為"不適合拿來當一句空的口號,人們需要看到你在商會會長的位子上做出實實在在的事情,來證明你的"有作為",這樣勢必就要做出時間跟空間的奉獻和犧牲。

  所以,在被選為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會長的那一天起,馬曉峰就把商會辦公場所搬進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辦公室雖然還在公司,但是公司的絕大部分具體事務他都已經交給副手,基本不再過問。記者説他這是舍小家為大家,他連忙擺手,説不敢以此宏大的情懷自居,他心中念想的是,如果整個行業發展好了,自己的公司也會自然而然興旺發達。

  不論是參與"一館三基地"的建設,還是組建全聯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馬曉峰無疑選擇了最難走的路。但是在他看來,行業發展難,商會發展難,這一系列的難題都需要新力量的注入,更需要利好消息的刺激,他有責任做這股新的力量。

  事實上,馬曉峰的"戰術"起了作用。過去,商會開會,30個人的會議每次到六七個人,七八個人,而現在開會基本上都能到場三分之二以上。哪怕是沒有時間參加的會員單位領導人,也都會讓自己的副總來參加。還有在國外的,因公務不能參加的,也都會寫假條、發傳真、打電話,大家學會了尊重商會,這一點很重要。"可能是大家都已經意識到,至少我是個幹事的,而且幹的事對大家是有益的,所以這些老闆們願意跟著我把這個商會建設好,把這個平臺利用好。"馬曉峰説。他認為,商會運作要透明,要從嚴治會,民主辦會,用制度管人,按章程辦事,讓會員積極的、自願的加入商會活動,使商會真正意義上具備代表性。

  在戚敔看來,馬曉峰是有思想、有追求、講奉獻、識大局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做大事不計成本。

  "跟著這樣的會長干事,我們有奔頭,有這樣的會長,商會會更有執行力,有號召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部分書業商會副會長都感慨:自己當初投馬曉峰當會長的一票,投對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