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板凳局長”楊法誼

  • 發佈時間:2014-12-12 03:31: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蓉羅昊本報記者馮建偉

  俗話説:“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霜降前夕,忙完了秋收、冬種的河南省修武縣王屯鄉東黃莊村民劉在剛忙不迭地跑到縣農業局,他要向“板凳局長”報喜:“俺家玉米大豐收,畝産近1000公斤!”

  與劉在剛一樣高興的還有今年的夏糧“高産狀元”郇封鎮小位村農民成小金,他家今年不僅小麥實打驗收821.7公斤,秋玉米也在病蟲害重、連陰雨的特殊情況下,畝産突破700公斤。成小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俺種的麥子、玉米能創高産,全憑‘板凳局長’手把手地教!”就連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小麥專家組副組長郭天財教授也稱讚:“修武縣糧食生産連續5年創16項全國高産紀錄,為修武縣贏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的殊榮,板凳局長功不可沒。”

  被村民們和專家親切稱呼為“板凳局長”的是修武縣農業局局長楊法誼。大夥喊他“板凳局長”是因為楊法誼常年不知疲倦地走行在田間地頭,積勞成疾患雙側股骨頭壞死。五年多來,為了不影響工作,他仍每天堅持一瘸一拐往來于田梗,實在堅持不住就坐在小板凳上指導農戶施肥、打藥。這一切,當地農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對“板凳局長”的評價是三句話:“俺楊局長,中!真中!真是中!”

  恁懂技術,楊局長“中”

  今年66歲的王祖剛是高村鄉東黃村的農民,在十里八村是小有名氣的種糧大戶。論起種田,這個老把式從來沒服過誰,唯獨打心裏佩服楊法誼。五年前與楊法誼的邂逅讓他記憶猶新。

  “2009年4月中旬,那天我在地裏拔草,一輛小車停在我地邊,下來3個人朝我走過來。我當時想,這人是來旅遊問路哩?”王祖剛回憶説,走路有點一瘸一拐的人進地走到我跟前問麥是啥品種、産量咋樣。我説窯坑地能打七八百斤,産量算不差。他慢慢蹲下,拔了幾顆麥苗捻掉根上的土,仔細觀察後問根系這麼差是不是年前沒澆水?我心想,他咋知道,瞎猜哩吧!

  “老鄉啊,我教你幾招,能幫你提高産量!”王祖剛記得楊法誼當時説,小麥馬上進入抽穗期,需要大量的水和肥,現在要抓緊幹兩件事,一是澆水,二是施肥。還要記住,澆水前每畝再撒30斤尿素,不追尿素就不會增産。最後他又講了好大一晌這個時候追肥能增産的道理。臨走時,還特意留下了電話號碼,説以後種地有啥問題直接聯繫他。王祖剛當時聽完這些話有點發蒙,他是幹啥哩?對莊稼活恁懂哩!

  聽隨行人員説這是縣農業局的楊局長,王祖剛還琢磨,這人咋恁家常,咋看也不像局長。再想想,現在社會上騙子多!他嘴上答應澆水,打心裏卻沒當回事。令王祖剛萬萬沒想到的是僅隔一天,楊法誼帶著農技員又來了。這次王祖剛沒在,楊法誼就直接給他打電話問家在哪住,

  直接到他家。王祖剛清楚地記得,楊法誼一下車就非常誠懇地問:“老王,前天不是給你説要抓緊時間澆水、追肥,現在咋還沒行動!有啥困難?小麥快抽穗了,不能往後再拖了。”他邊説邊從車後備箱裏拿出磷酸二氫鉀和治蟲治病的農藥遞給了王祖剛,並叮囑這是抽穗後一噴三防用的藥。

  “我滿臉發燒,覺得可不好意思!”王祖剛説,人家局長跟咱非親非故,為我種地操這麼多心,咱還不相信人家。於是就趕緊拍著胸脯説下午一定開始澆。

  “説實在話,我嘴上答應馬上澆水施肥,心裏還犯嘀咕:這麥子都一尺多高了,還敢上尿素?種了幾十年地還從來沒見過,要是澇青晚熟那咋辦?”王祖剛半信半疑,在澆地時就少追點試試看。

  又過了十來天,王祖剛接到楊局長的電話,説昨天去你的地看過了,穗抽的差不多了,明天就開始噴藥吧,一定要按要求兌藥噴勻,回頭我還要去看噴藥的效果!王祖剛心想,“這局長還真是個辦事人!”

  5月15號,楊法誼他們又來了,這次是帶著鐵筐來查小麥穗數,測測1畝地能有多少穗,查查一個穗有多少籽。查過後,楊法誼問王祖剛,你地裏的底肥是不是不一樣?怎麼估算産量差這麼多?王祖剛實話實説,底肥是一樣的,上次後期追肥我怕出問題,澆地時只追了30畝尿素,其餘70畝沒有追。楊法誼聽了後笑著説,老王你又犯了經驗性錯誤,等收麥你就會明白。

  當年小麥收穫時,為了驗證楊法誼的話,王祖剛特意將後期追肥的和沒追肥的分開裝包。結果差別出來了,後期追肥的畝産都1000斤出頭,比不追肥的畝産多出兩包。“真沒想到後期追點尿素就能增産200多斤,我這30畝地就多增收了6000多塊啊!”王祖剛這時候真後悔當初沒聽楊法誼的話。這下,王祖剛算是徹底服氣了,逢人就翹起大拇指誇“不相信科學可不行,咱楊局長中!”

  高級農藝師王愛萍説,楊局長鑽研業務,比我們還懂專業、懂技術,是專家中的專家。所以他一到村裏,老百姓就會把他團團圍住。因為農民知道:“莊稼活難不倒他!”

  泡在田野,楊局長“真中”

  修武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因周武王伐紂在此修兵練武而得名,秦朝始設縣制至今。修武縣北山南川,全縣耕地總面積36萬多畝,因其耕地少、規模小,又無特色,屬農業小縣。

  2007年初,42歲的楊法誼調任縣農業局局長。為了改變修武農業無特色、無亮點、無規模的現狀,他調研、座談,結合自己的專業功底和基層經驗,提出從培育高産典型入手,瞄準“糧食爭高産,農業創特色”的發展方向。

  當年麥播時,修武縣就在全縣組織開展小麥高産攻關競賽,啟動全縣糧食高産創建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楊法誼親自組織制定高産攻關方案,帶領科技人員深入高産示範田長期蹲點,實地指導農民按照“六統一”模式嚴格落實各項技術措施。他從實踐中摸索總結的“多施各類有機肥,普用土壤調理菌,定産測土施底肥,因時因地播種勻,起身前噴化控劑,拔節用好攻穗肥,揚花前後多防病,葉面補肥奪豐收。”小麥高産八句話技術要領也隨著他進村入戶深入人心。

  “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楊局長帶著我們技術員一邊忙測産安排搶收,一邊安排玉米高産示範戶適時播種。我累得實在堅持不下來還歇了一天,他可是一天也沒閒。”修武縣農技站高級農藝師黃玉蓮説,為了修武縣糧食的穩産高産,楊局長可是費盡了心思。

  “小麥、玉米在播種環節,就像蓋房一樣,咋整地、咋施肥,種多少、種多深,都要按科學要求來。”楊法誼癡狂地投入到高産創建工作中,在田小麥、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他田裏來地裏去,指導幫助農民搞好田間管理,有時一天要來回轉兩三趟。勞累一天,晚上回到家也不放心,這片地苗情發黃是啥原因?那塊地如何落實高産配套技術措施?他經常深更半夜打電話叫醒縣農技人員,探討完善高産整合技術措施等問題,以便次日天亮後及時安排落實。

  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節,每遇氣候惡劣的災害天氣,楊法誼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産示範田的農作物。他總會在風災暴雨前,第一時間出現在田間地頭,掌握第一手資料。

  農民張小新2008年以前不會種地,他和媳婦都在鎮上糧食機械廠工作。企業改制後回鄉又做起水泥構件生意。“當初楊局長找我當示範戶我並不樂意!”張小新説,後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澆水、施肥、防蟲害都按照楊局長説的辦法幹,結果當年小麥畝産1380斤。如今,張小新已經成了周莊鎮李村的種田能手。

  最令張小新難忘的是2011年7月19日下大雨,楊法誼和駕駛員鄭永志從市裏開會回來,路過張小新的示範田時,發現這塊田裏有積水,他一面叫鄭永志從車上拿鐵鍬,一面打電話給張小新,讓趕快來地看看。沒等張小新趕來,楊法誼已挽起褲腿,拿著鐵鍬冒著大雨下地排水了。

  鄭永志回憶説,那天晚上回到家,楊法誼徹夜難眠。天還沒有亮,他又一個人騎自行車直奔鄉下,把全縣示範田察看了一遍。早上一上班,他又帶領技術人員來到早上發現的受災地塊,挨門逐戶幫助農民疏渠排水,確保了玉米正常生長。

  “楊局長多次告誡我們,農業幹部就要紮根農村,為他們排憂解難是我們的硬任務。”修武縣農技推廣中心常金河説。

  去年種玉米時,農業局在劉在剛示百畝范田裏安排了使用種肥技術試驗,同時推廣寬窄行種植模式。播種時,習慣了等距播種的老農機手怎麼也不能把窄行調成40公分,寬行調成80公分。站在一旁的楊法誼仔細觀察看出端倪,他提醒農機手採取先調肥料軸、後調種子軸的辦法,很快解決了問題。

  劉在剛毫不隱瞞地説,採用寬窄行密植和種肥技術,每畝地不僅少投了兩個工,而且還能多打了400斤糧食。這一翻一吊,我這100畝地就多掙了將近5萬塊錢。

  在過去的6年多時間裏,楊法誼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修武各個鄉鎮的高産示範田裏,跟這些農戶們泡在一起。農戶們有什麼困難也都第一時間去找他。“受楊局長的影響,幾年來我也養成了寫下鄉日記的習慣。”黃玉蓮説,翻翻去年的工作日記,光我記錄跟隨楊局長下鄉的天數就將近有185天!除我之外還有其他幾名技術員輪流跟他下鄉呢!

  示範戶增加了,示範地塊增多了,楊法誼手機裏儲存的把示範戶電話號碼就有400多個。隨時隨地他都能零距離聯繫上重點示範戶,誰家的地該澆水了、該施肥了、該打藥了,哪塊地墑情最好,哪塊田産量最穩,哪塊兒田種的什麼品種,他都記在心裏、挂在嘴上。

  增産致富放心頭,楊局長“真是中”

  常年的辛苦奔波和過度勞累,楊法誼的身體出了問題,從最開始的走路彎腰不隨和、不得勁,逐步發展到兩腿疼痛,走路一瘸一拐,2009年初,他被確診為雙側嚴重股骨頭壞死。

  醫生告訴他,得注意休息,不然會造成殘疾走不成路。楊法誼沒有被病痛嚇倒,他經過中西醫諮詢對比,採取“介入治療”和膏藥貼敷的辦法治療。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又忍不住下鄉去了。

  楊法誼常説,下鄉走一走,會使膏藥的吸收更好,這“下鄉療法”最管用。由於腿疼,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楊法誼下鄉時就帶著小板凳,累了就坐下來和農民交流。

  “楊局長的汽車上常年備著小板凳、鐵鍬、微肥和農藥。微肥和農藥多數都免費送給農戶使用。”駕駛員鄭永志説,跟著楊局長6年多,常年下鄉,節假日從來沒有休息過,基本上每天得跑200公里。下鄉時,楊局長經常是累了就坐在地頭揉揉腿,渴了就喝自帶的白開水,餓了在路邊小攤上吃幾口。他的腿經常痛得站不起,都是我們扶著他上下車。

  下鄉回來,都是鄭永志扶著楊法誼進家門。年邁多病的老母親看著兒子一瘸一拐地回家來,總是一邊心痛地給兒子揉揉腿,一邊偷偷抹眼淚。

  楊法誼為了充分挖掘糧食增産潛能,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他常常白天下鄉坐在地頭一次又一次催促上農家肥、一遍又一遍強調用深耕犁、一句又一句叮囑要控播量,生怕哪個環節出問題。晚上還要總結一天的工作,反覆思考高産配套技術中的不足。在他眼裏,措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楊法誼經常深更半夜打電話叫醒幾個農技業務骨幹,探討第二天一早急需要落實的工作方案是否科學,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他經常説:“幹啥事都要用心,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善於總結,這樣才能取得突破。”楊法誼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的“小麥高産八句話”經過不斷完善更加實用;“甩手橫撒施肥法”、“微灌補墑苗齊法”等辦法也為刷新糧食高産紀錄、實現高産創建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糧食單産最高、果蔬品質最好”是楊法誼農業工作追求的目標。他為修武縣糧食高産創建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實施糧食高産創建7年來,他親自指導建立了小麥、玉米8個萬畝示範片,32個千畝豐産示範方,48個百畝高産攻關田和64個小面積超高産攻關點,培植了1000余戶高産示範戶,高産創建示範田單産連年上臺階。2010年,修武創三項糧食單産全國紀錄,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2011年,修武糧食生産又創兩項全國紀錄。2012年,修武糧食生産再創兩項全國紀錄,實現了糧食生産9連增。2013年,修武糧食生産破四項全國紀錄。2014年,修武夏糧再創五項全國紀錄,其中高産攻關田實收畝産突破800公斤。

  楊法誼不僅把糧食生産抓得有聲有色,對發展特色農業也毫不放鬆。為了改變修武縣經濟作物品種單一、品質落後的現狀,他從新品種的引進入手,積極與多個科研院所聯繫,他下山東、跑西安,引進的水果玉米、日本黃金薯、晚秋黃梨等一批特色農作物新品種已經開花結果。他引進推廣的一穴多株、糧食超高産攻關綜合配套等新技術,為修武縣的糧食增産提供了技術支撐。

  高産示範戶王其財説:“我覺得楊局長既是領導,又是專家,更像個農民。現在一提到楊局長,我就會想起焦裕祿。他就是我們身邊的焦裕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