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抱團發展”向市場要效益

  • 發佈時間:2014-12-12 03: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蔡茂楷

  “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共對大生産和大市場,通過‘抱團發展’向市場要效益,這是廈門合作社發展的基本思路。”談起合作社發展,福建省廈門市副市長倪超思路清晰。

  按照培育一批、規範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近年來,廈門市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加強引導服務,加大扶持力度,短短幾年間,合作社發展呈現出專業特色明顯、發展形式多樣、服務水準不斷提高的新特點、新趨勢。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經工商註冊登記成立的農民合作社1567家,註冊資金34.1億元,註冊成員數3.6萬人,帶動周邊農戶8.3萬戶。合作社已逐步成為廈門發展現代農業、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力軍。

  出政策專業特色越來越明顯

  廈門市農民合作社起步晚,至2007年9月才成立第一家,但隨著合作社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市裏對合作社工作越來越重視,出臺了系列政策:2010年出臺《關於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和《合作社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2011年下發《關於扶持示範社建設的實施意見》,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十二五”規劃》;2014年5月,出臺《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評定管理辦法》。

  一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專業合作社。郭山蔬菜專業合作社位於同安區,該村700多農戶90%從事蔬菜種植,年種植達4500畝。根據市裏的政策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在基地建設、資金投入、人員培訓方面都加大扶持力度,短短幾年間,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85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5萬元,還帶動了周邊村3000多農戶加入郭山紫長茄的種植。

  “專業特色明顯”成為廈門專業合作社的一個特點,商品率較高的蔬菜、果茶、生豬、禽類、水産等本地主要特色産業都成立了一定數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出現了郭山紫長茄、大宅火龍果、琴鷺鮮花、上陵牛蛙等專業村,推動了“一村一品”的健康發展。

  重服務服務水準不斷提高

  “注重服務,是合作社工作的一個主導思想。”廈門市農業局局長呂參軍説。在服務方面,市農業局首先做好宣傳服務,營造發展氛圍,通過電視、報紙、送法下鄉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其次是強化合作培訓,幾年來,對合作社理事長及其成員培訓達4185人次;第三是加強學習交流,多次組織合作社到浙江、江蘇及台灣等地考察學習;第四是建設廈門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網,提供交流平臺。

  “為合作社做好服務的理念,推動了一系列‘農超對接’的成功。”呂參軍説。在“福建省2010年農超對接會”上,廈門13家合作社與採購商現場簽訂合同750萬元;2009~2014年連續舉辦了六屆廈門市特色農産品展銷會,參展産品銷售額累計達3881萬元;目前已有多家合作社的産品直接進入了廈門永輝、人人樂新華都等大型連鎖超市。

  隨著服務水準不斷提高,多數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單純向成員提供技術、資訊服務,逐步延伸到産前、産中、産後各個環節,解決了成員“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務,缺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的實際難題。

  強扶持發展形式多種多樣

  因為發展時間短,廈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總體規模小、帶動能力有限、品牌化程度低、理事長學歷偏低等制約合作社發展的“先天不足”。為補上“短板”,廈門市農業部門加大典型示範,以“培育一個,示範一批、帶動一片”為目標,加大扶持力度。

  比如,為解決蔬菜市場流通問題,市農業局從400多家蔬菜專業合作社中挑選了7家管理水準較高、基地規模較大的合作社與夏商中埔批發市場對接,設立“廈門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專區”,僅今年上半年,7家合作社在銷售專區直接銷售自産蔬菜10732噸,銷售收入2320萬元,為合作社社員增加214.64萬元的銷售收入。

  2008~2013年,各級財政共扶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82家,資金總額3555萬元。資金主要集中在扶持合作社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培訓等,通過扶持逐步提高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使合作社社員得到真正的實惠。

  強力扶持使得廈門專業合作社發展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從生産經營類型方面看,除傳統的種養業外,還包括農産品加工、農業病蟲害防治服務、農業旅遊等多個方面。從創辦類型看,有農戶自發創辦型、村級組織牽頭創辦型、企業帶動型等,特別是農村能人領辦型在市場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