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店業“走出去”時機已到
- 發佈時間:2014-12-12 00:29:5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航集團競購NH飯店集團20%股份、開元旅業收購德國奧芬巴赫市金鬱金香酒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飯店企業開始“走出去”尋找商機。
“目前,中國飯店業‘走出去’處於一個較好的發展時機。”這是近日在京發佈的《中國飯店産業發展報告(2013~2014)》(下稱《報告》)得出的結論。
《報告》認為,中國飯店戰略性“走出去”的時機已經到來,不僅飯店集團,大型房地産企業、金融投資機構等都有機會抓住有利時機一展身手。
“走出去”恰逢其時
從行業層面看,目前中國飯店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體規模仍然較小。2010年末分佈在住宿和餐飲業的投資存量為4.5億元,但近年來投資增速較快,2010年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增量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191%。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在境外飯店市場斬獲頗豐。境外飯店投資模式逐步呈現多元化,既有在非洲、中亞等國的投資,有向東南亞等國的管理技術和品牌輸出,也有在歐美等國的單體飯店資産的零星並購。
報告顯示,根據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發展週期理論,我國2012年每人平均GDP達到5000美元,已進入對外投資快速增長的第三個階段,我國飯店企業“走出去”戰略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從國家宏觀層面看,“走出去”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國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抓住重大戰略機遇走向世界,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也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不僅如此,中國飯店業“走出去”的國際環境也非常利好。報告認為,一方面,很多境外優良飯店資産估值偏低,人民幣持續升值,這為企業對外投資創造了機會也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近年來各國對飯店投資普遍持歡迎態度,部分國家還將吸引飯店及相關産業投資列為優先或重點發展的産業。
由此不難看出,中國飯店業“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而“走出去”對飯店企業本身也大有裨益,不僅可以倒逼企業品牌塑造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還有利於企業轉型升級和拓展發展空間。
練好內功突破瓶頸
在良好的預期背後,中國飯店“走出去”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報告顯示,從國家政策看,企業“走出去”仍面臨外匯管理過嚴、審批渠道不暢、融資困難、勞務輸出負擔重、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這對相關配套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報告認為,除了要增強企業對外投資自主權外,國家應簡化審批管理程式以提升服務效率,要向國內企業下放涉外經營權,如核準制度,雖然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都已經下放了核準權力,簡化和明確了核準程式和條件,但是目前與實現企業自主投資決策還有很大距離,應該改核準制為備案制或登記制,並減少參與核準的相關部門。國家亟須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支援體系和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加快海外投資的立法進度,制定適應新機制下的外匯管理制度,提高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當然,中國飯店企業“走出去”除了政府的扶持,更需要在“走出去”前突破瓶頸、練好內功,壯大自身實力。
因此,報告建議,企業“走出去”之前,應積累充足的經驗,為國際化發展夯實基礎,加強跨文化經營環境中複合型人才的儲備,特別是在境外並購中,需要做好基本概念和技術的準備,加強對法律風險的把握和控制,熟悉外國法律依據和法定程式,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和收購標的,設計合理的組織模型和交易結構,規範有序地實施並購步驟。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