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座橋是怎麼“碇”起來的

  • 發佈時間:2014-12-12 01:31:1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滕繼濮

  “今天拍的英華大橋,年底通車應沒問題。”廣西南寧的網友“泉1111”于11月22日這天,在某論壇發了一組照片。與他一樣關注大橋進展的網友不少,從開工起就有人時常將拍攝的照片貼出來。

  這些圖片的主角是一座民族韻味與現代設計感兼具的大橋。兩座百米巨塔呈雙曲面弧形,造型取自廣西出土的漢代文物羊角鈕編鐘。一道主纜從雙塔頂部穿越,然後被兩個超級大的錨碇結結實實地“釘”在邕江兩岸。主纜上垂下91根共重1600噸的懸索,將長為500米的鋼箱梁托起。這個重達萬噸的巨型結構就是大橋主跨,雙向六車道的橋面就基於此。

  “泉1111”的判斷沒錯,不日他便可由此驅車過江——南寧英華大橋通車儀式就在12月底舉行。此後,該市柳沙片區和大沙田片區之間的距離將極大縮短,而這座城市的發展規劃和空間佈局也將相應改變。而對於公路橋建築領域來説,一系列的技術空白將被填補。

  先拆後拼:兩個巨塔豎起來

  十余座型式各異矗立於邕江之上的橋梁,不但連接著南寧的交通血脈,也成為這個城的立體名片。英華大橋便是其中一座,跨度最大。

  “這座橋的雙曲面弧形塔式單主纜懸索橋結構,是全國之首。”英華大橋項目部總工李定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所在的中鐵四局五公司為大橋施工單位。雙曲面弧形即指索塔的羊角鈕編鐘造型,這種獨特設計不僅體現了八桂大地民族特色,還可將主纜帶來的縱向壓力順暢地傳導下去。但問題是,雙塔給施工建設者帶來了挑戰。

  這兩座百米高塔,16米以下是混凝土結構,之上的84米全是鋼結構。“這是一種橋梁專用鋼,新材料。”李定有説。

  一般國內使用的都是厚度在25毫米以下的鋼板,而這次用的是48毫米的超厚鋼板。用這樣厚重結實的鋼板“凹造型”對卷板技術來説已屬挑戰,何況還要被彎成“縱向橫向都有曲面,下大上小錐形過度”的羊角鈕編鐘造型。為此他們專門引進了先進的上輥多軸萬能卷板機,用於雙曲面弧形的卷制。

  那麼雙塔是如何豎在邕江岸邊的?原來,每座巨塔在廠房內是躺著被製成,然後原地解體,然後一塊塊吊裝起來的。觀看電腦動畫模擬的吊裝過程,記者感覺像是堆樂高積木那樣輕易,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

  “最長的一節11米,其他平均7米5,單個節段最大吊裝重量126噸,最大吊裝高度為100米。”要把上百噸的鋼件吊上百米高空,然後再調整定位組裝,項目部常務副經理丁得志給出的這組數據充分顯示了其難度之大。

  不僅如此,施工時還要考慮到邕江航道正常運作,品質、安全、經濟等影響都不可落下,因此技術人員確定採用500噸浮吊進行鋼塔的吊裝施工,這是我國內河水域首次採用500噸浮吊吊裝。

  吊裝過程對精度的要求好比用吊車去繡花。據丁得志介紹,500噸浮吊鋼塔最大吊裝重量為220噸,主副臂組成最大吊裝高度為105米,“如何實現英華大橋主塔最大100米的吊裝需要進行精確計算,特別是頂部幾個節段的吊裝對應了浮吊的作業半徑以及角度極限,任何一點偏差都無法確保吊裝安全。”

  最終,兩個主塔共吊裝了54個節段,共計5600噸,而這就是兩個主塔的“體重”了。“主塔順利吊裝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丁得志表示,本來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主塔工期提前2個月結束,並節約成本700余萬元的結果讓大夥很欣慰,而這也為以後我國內河浮吊施工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

  超級錨碇:牽引大橋的“定海神針”

  作為一座單主纜懸索橋,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出,鋼箱梁的自重,還有行車的動荷載,所有的受力都經由那根粗壯的主纜,集中在地面上牽引鋼索的那個點。而那個點就是重約8萬噸的重力式錨碇。

  錨碇是指承受懸索兩端全部拉力的結構,多數由混凝土構成。據李定有描述,這兩個超級大的錨碇埋于地下深坑,直徑底部57米,高度是30米。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由3萬立方米混凝土築成的巨型水泥臺,這個體量,相當於1棟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10層大樓埋于地下。

  全橋設計壽命100年,這個部件就是定海神針,是靈魂,絕對不能更換。如果滲進水去腐蝕了主纜,將對大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如此龐大的構件,對混凝土結構抗滲、抗裂要求極高。”李定有説。

  我們都知道,水泥見了水很“熱情”,會發熱。而水化熱導致的溫度過高就是錨碇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大敵,控制不好極可能造成開裂等惡果。為了防止其發生,除了精確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外,錨碇混凝土還採取了“水準分塊、豎向分層”的施工模式。

  這個龐大的構建被分成了五大塊,分步澆築製作,然後再分層澆築,即每一層大概澆築兩米,分段施工。另外,在混凝土結構裏還預設了冷卻水管,通過迴圈水流散熱。經過實測,冷卻水管排出來的熱水有七八十攝氏度。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前,負責此項工序的技術主管魏鑫發現,很多剛參加工作的技術人員現場經驗不足,對錨碇結構的感性認識不夠。於是,魏鑫帶著三名技術員利用休息時間,一週內製作出一個實體模型。拆解,拼裝,整個錨碇的組成結構一目了然。在錨碇混凝土澆築施工前,他們還將模型搬到了現場對工人進行了演示,使每個人都做到心中有數。此後,這個小錨碇就成了大錨碇的“代言人”,每每有檢查和觀摩這個實體模型就出來亮亮相。

  BIM虛擬建造:數字化“沙盤”

  在竣工以前,大橋實際上早已“建成”了,在電腦上。

  “大橋做成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對於首次參建如此‘高、新、尖’項目的我們來説完全一頭霧水,如將英華大橋建成後的實物按比例建造一個沙盤,項目每進行到一個工序,都能在沙盤對應的位置來進行直觀講解。”四局五公司職業項目經理兼英華大橋項目經理黃文國在2012年就提出了建造“沙盤”構思。

  1個月後,一個大橋實體沙盤模型出現在了項目部會議室一角,此後,無論是領導檢查,還是現場對工人講解,或者工藝討論,都會來到沙盤前,效果非常好。

  嘗到這一“甜頭”後,項目部開始考慮是否能夠將工程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通過電腦三維製作來實現全過程虛擬建造,構造一個虛擬“沙盤”,並通過對現場各節點進度、成本等數字資訊化分析,優化項目管理。他們這一想法,正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中鐵準備試點推廣的BIM應用技術不謀而合,獲得了中鐵系統內的首個試點機會。

  BIM,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資訊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資訊倣真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資訊。簡言之即虛擬建造,就是電腦模擬整個建築過程。

  BIM系統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既有利於項目管理,也可以規避問題。

  黃文國回憶説,錨碇裏連接混凝土和主纜結構的鋼拉桿長21米,直徑8釐米,對空間定位要求非常精準,參數要求嚴格控制在2毫米之內。去年10月,技術員在對鋼拉桿進行空間定位時,發現定位難、定位慢且精度達不到要求等諸多問題。項目技術團隊最終把問題放到BIM中去研究,用BIM實時監控檢驗實際操作方案,並通過BIM空間旋轉,三維定位捕捉來解決這一現實中難以解決的難題。

  “通過BIM應用快速捕捉到鋼拉桿上的三維位置,再通過捕捉到的點,精準的計算出了其三維空間坐標,同時在現實中利用捕捉到的參數去放線,減少了大量工作的同時提高了精度。”工程部長周海峰説,通過BIM倣真技術,我們3天便解決了一個三個月都難以解決的難題。同時,這些對BIM技術的成功應用使其開始在中鐵系統內全面獲得推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