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詳解新常態:經濟奇跡走向常規發展 結構將更平衡
- 發佈時間:2014-12-11 08:46: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 2014年12月10日,新華財經“經濟論壇”——股市e事廳舉辦第一期活動,本期主題為“經濟新常態·股市新生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在現場就“新常態”作出解讀。
黃益平説,“中國經濟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轉折,我們曾經把它稱作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轉型,從過去的經濟奇跡轉向以後的常規發展。現在大家喜歡用新常態這個詞,我把自己歸納的所謂的常規發展看成是一種新常態,也就是從過去的增長很成功,也有很多問題,它是不可持續的,未來的經濟會變成怎麼樣,取決於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本身變化的背後是政策的改變,也就是市場化。”
三中全會60條就是要把市場化走到底,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什麼?“我自己的解讀是,過去的兩個雙軌制,要走到底。兩個雙軌制就是市場化的過程,但是都是半拉子構成。第一個雙軌制是國企和民企之間的雙軌制,一直在走,非國有經濟變得越來越大,36條以後國企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是為什麼國企改革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決定裏面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往下怎麼走是很關鍵的,市場化能不能走到底?”
“第二個雙軌制是我們自己做研究很關注的問題,就是産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之間的雙軌制。産品市場幾乎都放開了,要素市場扭曲非常嚴重,哪怕在勞動力市場,有戶口制度,不同的福利待遇。在資本市場就更明顯,利率管制、匯率管制、資質配置管制。能源市場、土地市場,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把這些要素市場的扭曲普遍的看成是一種對企業變相的補貼,對居民變相的徵稅,實際上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過去30幾年增長很活躍,投資者、出口商和生産者他們的激勵很高,因為他們在不斷地受到變相的補貼。所謂的變相補貼是他們用了能源、土地、資本等等,沒有按照市場價格來支付成本,其實就是變相的補貼。這個政策從一方面來説很成功,我們的GDP增長每年10%,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説有很多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包括結構失衡的問題、效率低下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問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官員腐敗的問題。”
在黃益平看來,下一步的改革,就經濟方面來看最核心的就是市場化,把兩個雙軌制的改革走到底。如果走下去,過去把它稱之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轉型,從過去的奇跡走向常規發展。
黃益平還説,這個轉型其實已經發生。他還從三個方面展望未來經濟發展:
一是增長速度還會持續放緩,這是不可逆轉的,也許在短期內有一些來回反覆,但是還會不斷地放緩。
二是經濟結構會發生更大的變化。過去經過增長就是靠投資、出口,以後消費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過去一説中國消費大家想到的是奢侈品市場的消費,都是最高端的,中國在高端奢侈品市場的消費佔比在1/3。
未來將發生的一個重大的變化是趨大眾的消費,中國的老百姓收入上升導致他們的消費大幅度擴張,可能成為全世界最精彩的市場。
像中國現在這樣平均水準的居民,如果他們的技術不斷地革新的話,什麼樣的領域會看到更多的消費開支?
我們發現大概就是四個領域:一是家電傢具;二是通訊和交通;三是文化、教育、旅遊;四是其他服務,尤其是金融服務。這些領域會看到很多新的擴張。
三是産業升級會不斷地加速。過去我們一直生産低成本的産品,因為成本壓的很低,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成本普遍的上升,而且我覺得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産業升級的要求會變得越來越高,這也是習主席説的未來的經濟增長要靠創新,背後的故事就是産業升級會變得越來越平凡。這個過程如果走過去,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變成高收入國家,走不過去就是低收入陷阱。
黃益平説,三個“新常態”的特點,其實前提是我們的過渡和轉型是平穩的,最後能看到的是增長速度會適當的放緩,經濟結構會變得更加的平衡,消費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産業升級會變成常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