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上聯合國講壇的中國農民

  • 發佈時間:2014-12-11 02:29: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長亮

  2014年下半年,對於河南農民黨永富來説,是極不平靜的半年,也是極不平凡的半年。這幾個月裏,有激動、有興奮、有憧憬。短短的半年時間,更是讓他深刻體會到了責任和擔當。

  成功的背後,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

  2014年7月,黨永富赴美國紐約,受邀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可持續城市化與綠色創新專題會議”,並就全球生態污染治理作了大會發言。他發明的大力士肥料促進劑、新型肥料減量技術、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新型除草劑副作用及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已通過了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高級別專家鑒定。

  8月,黨永富在印尼巴厘島“第六屆聯合國文明全球論壇”上做了大會發言,受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第68屆大會主席約翰·威廉·阿什,聯合國第66屆大會主席、文明聯盟高級代表納賽爾·阿卜杜勒阿齊茲·納賽爾的關注和接見。潘基文稱讚黨永富是第一位在聯合國推動土壤污染與生態治理的人,他説:“過去聯合國對生態安全只做些研究工作,今天有黨先生你的加入,我們已進入實質性的生態治理,讓世界生態污染治理邁進了一大步,未來您將會成為人類的英雄。”

  9月,黨永富赴斯里蘭卡科倫坡,應邀參加第七屆亞洲政黨國際會議,同出席會議的其他國家政要一樣,受到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的家宴款待。拉賈帕克薩總統為黨永富簽名留念,稱讚他是世界農民的傑出代表。

  10月,黨永富被聘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與保護委員會委員。

  11月,黨永富在四川成都參加“生態文明·創新驅動”年會和高峰論壇,並當選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理事。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在致辭中表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結合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建立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進行有益探索。

  這就是黨永富2014年下半年的時間表。緊張、忙碌、充實。

  由黨永富研製、中國提交的奈安—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被第四屆農藥與環境安全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泛太平洋農藥科學會議和全球法規一體化國際研討會三會合一的國際大會,評為國際農藥與環境安全一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黨永富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生態安全基金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生態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態文明促進會理事,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河南工程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農業安全工程系統建設與農資次生災害污染研究治理工作。

  拋開以上這些,黨永富只是河南省商水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在成功的背後,更多的是黨永富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

  黨永富生於河南省商水縣,是一個苦水裏泡大的人。他是一個執著夢想的人,遭遇無數次失敗,不放棄;經過多少遍磨難,不低頭。初中未畢業便輟學,為求生計到磚窯場、建築工地做苦力;癡迷于除草劑副作用研究,借錢辦廠,拜師攻關,隻身遠赴西北高原做實驗;廠子破産時窮困潦倒,還不起債時被人羞辱……在他48年的人生履歷中,滿是坎坷與艱辛。

  黨永富沒有被困境和挫折打倒。這位農民出身的草根專家卻創造了驚人的社會價值:他獲得的發明專利“奈安—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每年可為我國增産可觀的糧食。他發明的“奈安大力士”肥料殘留災害防控技術,通過噴施土壤與葉面,減少一次追肥的節肥增效生物技術,減少了肥料對糧食、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他還發明瞭治理重金屬殘留的“金不染”重金屬固化劑。為此,業界稱他為“揭開除草劑‘傷疤’的第一人”。他是我國從農民到榮獲世界環境安全一等獎的第一人、國家農藥殘留降解國際專利戰略研究首席專家,2012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河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榮譽背後,有傳奇。更多的,是一顆對土地、對糧食安全的赤子憂心

  今年4月17日,我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這是我國開展的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時間從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品質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從污染分佈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於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佈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説,我國土壤污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累積形成的。工礦企業生産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等,導致其周邊土壤污染。汽車尾氣排放導致交通幹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污染。農業生産活動也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導致耕地土壤污染。

  資料顯示,僅就耕地修復而言,國土資源部于2013年底稱,全國有5000萬畝耕地中重度污染,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億元,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採綜合治理。一旦要啟動全國土壤修復工程,錢從何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經濟效益不好的農耕地修復,難度更大。

  黨永富認為:土壤和地下水修復都只是一種“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關鍵還在於現階段的防控。早在1958年,毛澤東同志就根據我國農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技術成果,提出了農業八項增産技術措施,即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重點強調的就是“土”要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肥”要標準化施肥、施藥,實現環境污染在農業生産過程管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也從傳統農業走向了化學農業。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耕種田地越來越依賴農藥化肥,施用過量的化肥農藥造成土地土壤酸化。過量地濫施化肥,使土地像人吸毒一樣。原來每畝地施40~50公斤化肥,現在就要達到150公斤,蔬菜更是達到每畝300公斤。而實際上,肥料真正被土壤吸收的只有2%,其他的不能被土地吸收,隨著地下水滲出,再流到河裏,由於亞硝酸鹽含量高,致使土壤板結,河裏連魚兒都沒法生存。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糧食逐年減産的“癌症田”。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出現了癌化?

  黨永富説,除草劑是一把雙刃劍。上世紀80年代末,他就在自家責任田的試驗中得出結論:除草劑除草,省工省時,但與手工除草相比是減産的。除草劑不僅影響當茬作物生長,還會産生殘留影響後茬作物生長。

  為了解決除草劑副作用問題,黨永富嘔心瀝血16年,可謂吃盡苦頭。他領辦的河南奈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期致力於尋找農藥污染安全解決之道,在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喬傳令博士等專家的配合幫助下,在青海省植保站、青海省草原工作總站的支援下,他終於在2006年取得突破,準確找到了降解菌與除草劑混合使用的最佳安全配比,並利用定向誘導控時技術,實現了可和除草劑一起混用,既不影響除草效果,又能預防除草劑副作用。這項技術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

  黨永富算過一筆賬:中國有18億畝耕地,假如除草劑添加劑應用面積達到15億畝次,如果每畝地增産100斤,中國一年就可以增産1500億斤糧食。如果按每人每年消費400斤糧食計算,每年增産的糧食可以解決3.75億人一年的口糧,國家有了糧食,安全就有了保障。有糧國乃安。於是,他為自己研發的産品取名“奈安”。

  關注土壤生態平衡,對農場甜葉菊開展公益救助

  除草劑存在著顯形之災、隱形之災和殘留之災,如果使用過量就可能打死莊稼苗,救不過來;後茬莊稼種上活不了,是因為除草劑殘留沒有消除。因為3~5年內不能改茬,大豆原來可畝産500斤,現在只能收穫70斤,像這樣的田地在東北被稱為“癌症田”。黨永富利用奈安除草添加劑,已經累計治理因除草劑殘留造成的“癌症田”2000多萬畝,2014年在黑龍江黑河地區通過簽約已成功治理了150萬畝“癌症田”。農作物在用了除草劑後會影響7~15天不生長,在“春爭日、夏爭時”的關鍵時節,停長幾天就會影響産量。黨永富通過試驗對比發現,過量施用除草劑的可能會造成減産10%,而用了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後,可以挽回10%。

  黨永富介紹,這種安全劑的主要成分是高活性的降解酶蛋白,能夠降解土壤中除草劑及其他農藥殘留的有機磷分子,使其不溶性的劇毒成分瞬間分解為無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恢復微生物的生産環境,促進土壤生態平衡,防治土壤板結,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恢復生機,提高土壤肥力,從而實現作物安全生長。

  2006年8月,黑龍江、河南等省的農藥鑒定專家對奈安的使用效果進行詳細調查後作出鑒定,認為奈安生物降解劑能緩解除草劑的藥害和殘留,是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巨大貢獻。中央電視臺等6家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農業創新成果。2007年1月,河南省科技廳委託以李俊賢院士為主任委員的9位專家,對該項技術進行成果鑒定。鑒定結果是,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屬國際領先技術,具有巨大的推廣價值。2008年7月,該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9年,河南奈安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因該項技術承擔了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示範工程。2010年,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被認證為國家重點新産品。2012年9月20日,由黨永富研製、中國提交的奈安—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被第四屆農藥與環境安全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泛太平洋農藥科學會議和全球法規一體化國際研討會評為國際農藥與環境安全一等獎。

  2007年以來,由黨永富提供産品、提供科研經費在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江蘇、青海等全國8個省市試用奈安防控劑。這些地方的植保站、農技推廣站、農戶試驗田接連傳來捷報:奈安牌防控劑增産效果明顯,同時消除了除草劑藥害和殘留。

  2011年,黑龍江墾區組織開展了以奈安除草劑安全添加劑為主、以兩個科研所和18個農場科技園區為基地、六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甜葉菊)、44項次的綠色投入品聯合試驗示範,經各基地120多名科技人員的辛勤工作後得出結論: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既無污染、不影響除草效果,又有明顯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的雙重功效,投入産出比在1:10以上。尤其是甜菜,應用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以後,不但産量提高,含糖量也提高了1個百分點。僅此一項,每公頃甜菜可為糖廠增加收入約4000元。2011年,黑龍江省海林農場種植甜葉菊1.3萬多畝,其中有600畝因受前茬除草劑殘留影響發生藥害,導致葉片枯萎,生長受到嚴重抑制。7月23日,黑龍江農墾牡丹江管理局海林農場甜葉菊受到藥害,中國綠協綠辦副主任劉文舉當即確定採取應急救助措施,黨永富立即通知公司緊急發貨,無償提供救助品,一場甜葉菊除草劑藥害救助行動就此展開。此次救助行動,施藥期已是7月下旬,時間偏晚,如果施藥期提前,成本可以大幅度減低,效益還會提高。這表明,奈安確有緩解藥害、促進作物生長的功效,而且見效較快。

  實驗證明,奈安對作物生長髮育安全無害,並可促進作物生産發育,增強其抗藥性。奈安與除草劑配合使用不降低除草效果。奈安具有減輕、緩解除草劑副作用的功效,能有效縮短除草劑對作物生長的抑制期,提高産量、改善産品品質。奈安對除草劑藥害、災害的救助效果突出,可作為有關應急救助品。奈安對除草劑殘留藥害有降解作用,奈安應用技術是實施作物安全換茬、支援作物結構調整的綠色農業技術。鋻於奈安與除草劑相輔相成的和諧關係,故可稱其為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

  2012年,我國推廣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6000多萬畝次,已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治理了2000多萬畝次因除草劑殘留造成的“癌症田”,實現了農田安全改茬。從2005~2012年,累計為農民挽回損失200多億元。

  黨永富説:我國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水資源,養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但是,我國農業近30年的發展,佔有全球9%的耕地,卻使用了超過世界總量30%的化肥,看到化肥過量使用很讓人擔憂。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記載,1978年,我國農業化肥消耗總量只有884萬噸;到了2013年,化肥使用量達到6500萬噸,平均年增長率6%。化肥使用越來越多,土地卻越來越‘瘦’,要想讓糧食增産越來越難。這些,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黨永富説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他介紹説,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朱兆良博士在2008年土壤學報發表的論文《中國土壤氮素研究》,在總結國內現狀的基礎上對我國農田化肥氮的去向進行了初步估計:作物吸收35%的氮,揮發11%進入大氣污染,表觀硝化-反硝化34%污染土壤,造成土壤酸化板結。其中NO排放率為1%、淋洗2%污染地下水、未知去向13%。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學術實驗與農民實際生産應用差距依然很大。專家的實驗田是按照標準施肥,採購品牌品質較好的肥料。但農民存在貪圖便宜買品質一般或很差的肥料、盲目施肥、過量施肥、濫施肥的現象。因此,數據所表現的與農民實際應用肥料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距,農民的施肥實際流失更多、污染更嚴重。

  同時,過量施用化肥,已經造成土壤酸化、板結,大量氮素污染河流、地下水,給糧食可持續增産、食品安全,人類生存安全帶來了嚴重危害。但這並不意味著化肥本身就是壞東西,化肥對補充作物營養、提高糧食産量功不可沒,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也不可能擺脫對它的依賴。

  通過科學手段,完善新型肥料減量生物技術

  如何解決化肥污染問題?對此,黨永富經過認真研究、反覆實驗,發明出大力士肥料促進劑,新型肥料減量生物技術,並申請了專利,主要是以工程菌長效γ-聚谷氨酸,經液體深層發酵、精製提取得到液體的長效γ-聚谷氨酸,通過阻隔肥料固化,激活殘留在土壤內的肥料,實現肥料減量。

  黨永富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2012~2013年,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家分別在河南、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北、江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10多個省份的30多個示範區,在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等作物上做了多項試驗,效果明顯。據氮肥工業協會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每年肥料使用量已超過6500萬噸,按肥料減量30%計算,每年至少可為我國節省肥料1950萬噸。

  “針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糧食可持續增産、食品安全、人類生存環境安全的問題,解決肥料與除草劑對土壤、水、空氣污染的治理已迫在眉睫。”黨永富如是説。我國是農業大國,維護糧食安全,確保糧食增産與社會安定具有重大意義。所以,他通過艱苦努力,勤奮工作,認真協調,積極開展除草劑副作用顯性藥害公益性無償救助,致力於將研發成果付諸實踐。

  黨永富以個人的力量,對除草劑次生災害開展公益性無償救助,從2007年至今在我國累計救助因除草劑副作用造成的顯性藥害面積800多萬畝,不但為農民挽回了糧食損失,而且減少了上萬起因除草劑藥害引起的農民陳情事件。在2007年之前,僅河南省每年藥害面積就達上千萬畝,目前基本得到了控制。2014年,在黑龍江等省區新治理150萬畝因除草劑殘留造成的“癌症田”,實現安全改茬,幫助農民從當初的種地賠錢,實現了種地賺錢。

  這就是黨永富。一個地道的中國農民,通過自己幾十年的摸索、試驗,研究出了治土保糧“良方”。他的研究成果經過一些地方的實際應用,不僅可緩解土壤污染治理,解決農藥重金屬殘留,更重要的是為我國糧食增産、肥料減量起到顯著作用。隨著他的研究成果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必將為我國糧食安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