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4-12-11 02:29: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六安市農村財政研究會課題組

  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國土面積1.8萬平方公里,轄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近年來,六安市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措施,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做法和路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貧困現狀

  六安市是國家集中連片扶貧大別山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別山區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包括36個縣(市、區),面積6.7萬平方公里,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和社會人文分界線。大別山區總人口近4000萬,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重點扶貧區域,僅次於秦嶺大巴山區的第二大貧困區。

  六安市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南部為高寒山區、中部為江淮分水嶺丘崗地區、北部為沿淮平原地區。全市貧困狀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貧困人口分佈廣。全市各個鄉鎮村都有貧困戶、貧困人口。二是貧困人口比重大。2013年,六安市農村貧困人口共33.24萬戶、97.36萬人,佔安徽省貧困人口總數的20.28%,佔全市總人口的13.6%。三是貧困人口類型多。主要有無生産資料型、天災人禍型、家庭負擔過重型、技能缺乏型等多種類型。

  扶貧開發的經驗做法

  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百萬農民得實惠。六安市作為典型的農業大市,發展現代農業具有天然優勢。為此,六安市著重從種養業上求突破,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和養殖業。

  二是積極發展朝陽産業,貧困地區增活力。作為新世紀的朝陽産業,旅遊業具備産業鏈長、帶動力強、富民效果明顯等特徵,該市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大力開發鄉村旅遊業,廣迎四海賓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僅2013年,全市就接待遊客2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0億元。很多貧困農戶通過發展旅遊業走上致富路。

  三是注重扶智富腦,農民素質大提升。六安市針對多數貧困戶文化水準不高、技能缺乏、發展能力不強狀況,採取辦培訓班、設專家大院、送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被徵地農民專項技能培訓等。

  四是多管齊下打基礎,整村推進強“造血”。由於貧困村基礎設施不配套,嚴重制約村級經濟發展。六安市多管齊下,採取多條腿走路,匯集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以貧困村為單元,集中進行綜合治理、整村推進,全面實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改善貧困村落後面貌,大力培育畜牧養殖和種植業,推動農民增收,帶動群眾致富。

  五是精準扶貧創機制,老區煥發新面貌。近年來,六安市進一步加大了扶貧幫困工作力度,並創新工作機制,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貧困戶實行精準化幫扶,實現了扶貧開發由面上推進向點上突破、扶貧資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通過精準幫扶,老區呈現一片新氣象。2013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1004億元,年均增長11.5%;財政收入達127.7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430元,年均增長13.7%,貧困人口年均下降12%,全市人民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

  相關政策建議

  大別山區既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革命老區之一,也是中部地區崛起的最大增長極,落實大別山片區扶貧規劃,加快大別山發展步伐,實現與全國小康同步目標,需要從省乃至國家層面上,出臺政策,打造平臺,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扶貧。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立大別山生態—紅色旅遊扶貧實驗區。大別山地區橫跨鄂豫皖三省,綠色旅遊資源獨特,周邊擁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等5A級景區3個;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劉鄧大軍曾在這裡完成千里躍進,實施戰略進攻的壯舉;古色旅遊資源厚重,秦、漢、楚、皋陶文化等底蘊深厚。充分發揮大別山紅綠古三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産業,是落實片區扶貧規劃,解決大別山片區整體脫貧的重要之策。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口支援安徽六安“5+1”項目中的大別山旅遊扶貧快速通道目前已基本開通,使大別山核心區基本連為一體。建議國家將大別山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納入國家層面的總體發展規劃,設立大別山生態—紅色旅遊實驗區,重點在規劃、項目、資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在統籌協調、整體推進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援,在綜合改革、完善程式方面給予開闢綠色通道。

  二是建立大別山優質水源保護區。大別山區是華中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優美。僅六安大別山區,就蘊藏著豐富優質的水資源,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9.9億立方米,滋潤著安徽乃至整個中部地區,其境內佛子嶺、梅山、白蓮崖等六大水庫,蘊藏的優質水資源總量達70.87億立方米,擔負著合肥市、淮南市等城市近500萬居民的生活飲用水重任。因此在大別山地區建設水源保護區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大別山優質水源保護區。首先,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明確實施生態補償的基本原則、主要領域、補償辦法,確定相關利益主體間的權利義務和保障措施。其次,加大對大別山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把生態保護績效作為中央、省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重要指標,並對大別山六安片區予以重點傾斜。提高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參照浙江、江蘇等地做法,將安徽省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15元提高到每年每畝40~60元,切實保障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並重。

  三是建立大別山高素質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過去的大別山是出將軍、出英雄、出戰鬥力的風水寶地,現在的大別山是出風景、出生態、出人才的優美聖地。大別山片區湖北省黃崗市、孝感市,河南省信陽市和安徽省六安市都是傳統的農業地區,農業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民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把大量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大力提高勞動力素質,提升其實現非農就業能力。而六安市目前還沒有一所一本類職業教育學院。建議從國家層面上建立大別山高素質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統籌各類培訓經費,加大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重點扶持職業教育,加強培育當地産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四是建立大別山革命老區物流集散中心。隨著老區開放度加深,一些農副産品需要運出,一些生活用品需要運進,物流吞吐量巨大。建議國家在六安市建立大別山革命老區物流集散中心,在資金、項目、土地、資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和傾斜,積極發展農村物流,建立大別山經濟區農業物流體系,著力解決大別山區農村物流分散、物流技術落後、農資物流資訊化水準低問題。

  (課題組成員:宗克炳陳傳忠陳兆清金茂余黃子勝黃家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