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程招投標收受賄賂成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2-11 00:29: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項目基建領導小組組長向工程建設方索賄1000萬元。一個房地産開發項目,開發商向發包方“一把手”許諾好處費2000萬元……隨著各地反腐力度持續加大,向來被認為“水很深”的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被屢屢曝光,中央巡視組在最近一輪巡視時專門指出,各地工程建設領域問題依舊突出,直指一些地方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監督缺位。專家建議,儘快用制度規範工程建設市場,將監管落實到位,杜絕暗箱操作,使交易在陽光下進行,才能有效遏制和預防腐敗。

  “潛規則”中“順勢而為”

  掮客、官員、商人成“腐敗共同體”

  近日,成都市興蓉投資原董事長譚建明以受賄罪被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調查顯示,向譚建明行賄的人員中既有銀行高管、著名設計院負責人,也有成都市的房地産大鱷,受賄涉及銀行存貸款業務取得、項目招投標合同簽訂、工程款撥付、設計款撥付等方面。

  一名工程建築業內人士分析,興蓉集團作為成都市基礎工程建設的主要承建單位之一,其主要工作就是代表市政府作為業主方,向各個建築公司發包市政基礎工程、監督工程品質、撥付工程款、驗收工程等。作為集團“掌門人”,譚建明自然會成為被積極“勾兌”的對象。

  譚建明在接受調查時曾表示,對“潛規則”已經見怪不怪,對收受賄賂大多抱著“順勢而為”的態度。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態,當成都朗基房地産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李某向其提出,取得興蓉集團公司名下何家堰商品房開發項目後支付2000萬元好處費時,譚建明並未提出異議。

  建設用地100畝,建築面積9萬多平方米、總投資3.1億元的成都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在當地被譽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但就在中心的建設過程中,一樁權力尋租的醜劇也同時上演。

  2005年,成都蓉風藥械公司銷售經理許左和時任成都市衛生局長的周光榮相識。2007年,婦兒中心項目招標在即,許左找到周光榮進行“勾兌”。時任婦兒中心院長、項目基建領導小組組長的何傑與周光榮曾是上下級關係。通過周打招呼,許左從何傑處拿到了該項目土建總包工程的標底。

  進而許左又與建築商朱某商議,許諾何傑將在提高招標條件、首付工程款方面提供幫助,朱某給予1000萬的回扣作為好處費。

  許左從朱某處拿到400萬元的第一筆回扣後,先用300多萬元為周光榮買了3套房子,又為何傑買了一輛價值70多萬的豐田越野車。

  3人的交易中,許左既是錢權交易的“掮客”,又是“分肥者”,他與周光榮、何傑形成了一個“腐敗共同體”。學者指出,“掮客”之所以能有用武之地,與招投標市場監管缺失、官員權力缺乏制約不無關係。

  工程建設領域“水太深”

  暗箱操作“大魚吃小魚”

  “工程建設這個圈子水太深,乙方不送錢,甲方不收錢都是另類,混不下去。”一名成都建築行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説。“工程開工乍一看都是按程式招投標,但實際操作中基本都是明裏走程式,暗裏‘搞勾兌’。用工程造價的5%至10%去感謝、打點已經成了‘潛規則’。”

  “打個比方,一個項目明明800萬就能做,業主方非要做成1000萬,原因就在於拿回扣。”該人士説道。

  “拿標底要送錢,搞圍標、竄標、陪標要給‘搞配合’的人送錢,勾兌評標專家要送錢,工程款撥付要送錢,監理要送錢,決算也要送錢。”該業內人士説。“就算勾兌完業主方拿到項目也不保險,誰也不能保證這一過程中業主方不出點幺蛾子。凡是跟項目相關的領導只要想‘吃錢’,做工程的就得用錢去‘夯基礎’。想方設法讓你買單送禮都是小事,隨便找個理由不按合同撥付工程款又得去送錢。”

  在2013年查辦的綿陽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蘇智先案中,蘇智先在學校新校區擴建過程中,多次批條子、打招呼,先後收受14人給予的現金共計860萬元。該案涉及的學院多名中層幹部涉案金額均在100萬元以上。案發後,四川省紀委責成該學院重新審計涉案工程,僅核減資金就達1.78億元。

  2009年至2011年,商人肖某曾請蘇智先幫忙協調合同事宜,並先後分6次向其行賄151萬元。據了解,蘇智先在時任綿陽師範學院基建處黨支部書記兼招標辦主任王某向他彙報該校磨家校區教學實驗樓A區等項目的啟動情況時,要求王某“關照”肖某。

  當肖某以智豐公司的名義投標時,由於只有二級資質,蘇智先又示意將招標文件由一級資質改為二級資質,最終通過串標使智豐公司順利中標。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就是一個龐大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一位建築行業業內人士説。“不是我想攪亂市場,而是市場秩序早就亂了。”

  “場內走程式,場外搞勾兌”

  怪圈如何打破?

  一邊是國家上億元投資的大項目,一邊是腐敗官員動輒上千萬元受賄。工程建設領域為何腐敗頻發?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沈澗分析,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工程建設領域的監管制度長期缺失,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對權力的制約監督不到位。

  “權力運作相對‘封閉’,內部監督流於形式,外部監督機制缺失,尤其是基建部門權力大且缺乏應有的控制,加之國家的大投入,經費來源、使用的多渠道、多領域,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便利。”沈澗説。

  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實説,針對目前工程建設領域“場內走程式,場外搞勾兌”的亂象,現有技術手段實際上可以解決部分難題。

  2013年2月,成都市掛牌成立了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按照“應進必進”原則,資産類、資源類、貨物類、工程類、服務類等5大類41項公共資源按要求都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集中交易。在該中心,從報名開始,到交易結束,交易的每個環節都實現了資訊化流程操作,這使得每一個工作流程都處在了機器的“監控”之下。同時,系統還為每個流程都設置了風險防控點,一旦人員違規操作都會觸發防控點,引起系統自動報警,使得人為操作的空間幾乎被擠壓殆盡。

  中心工作人員建議,下一步以公共資源管理中心為平臺,建立一個從項目立項到決算的閉合式管理體系,把交易的所有環節全部納入統一平臺監管。

  “外部凈化市場,內部完善各部門、單位的監督機制才能徹底破除‘潛規則’。”陳實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