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之情,節水相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讓人感恩
- 發佈時間:2014-12-10 11:27:2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魏夢佳 吳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正式通水,江水進京腳步漸近。一則“南水北調感恩傳遞”的網路倡議連日來在微網志、微信上被持續轉發,反響熱烈。
“南水北調中線即將通水,湖北十堰是核心水源區,一庫清水將由此一路北上京津冀豫潤澤北方大地,讓我們一起感恩……”這是湖北省十堰市團市委官方微網志“青春十堰”近期在網上發起“南水北調感恩傳遞”的倡議書,一同亮相的還有原創短片《老家都去哪兒》。水源區百姓為北方送水付出的巨大犧牲讓許多網友感動,並表示“‘南來之水’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截至目前,倡議書點擊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6萬人參與了討論。許多來自受水區的網友紛紛為此倡議點讚,並投票承諾以實際行動保護水環境,節約用水。
十堰籍青年歌手華晨宇轉發了倡議書,並呼籲“水是非常珍貴的資源,請大家節約用水,愛惜水源,一起保護地球資源。”網友“火星人海蘭棠金”稱,“美麗的城市孕育淳樸的人們,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網友“中意你好久”説,“我絕對會做到節約用水,也會提醒身邊的人水的珍貴。”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最大的跨流域生態調水工程,旨在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即將通水運作的中線工程主要從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庫引漢江水,通過1000多公里的幹渠,經河南、河北,最終抵達北京、天津,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
當京津冀豫的人們喝上甘洌的漢江水時,原本居住在丹江口水庫區域的34.5萬人已在新的家園開始新的生活。
為滿足中線工程調水目標,長江支流漢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庫大壩需加高,水庫淹沒面積將擴大。湖北省十堰市5個縣市區18萬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16萬多人口必須搬遷。
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要他們告別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故土,其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要在兩三年時間內完成如此龐大艱巨的搬遷和安置任務。然而,為了“一庫清水北送”,庫區人民儘管不捨,卻仍付出巨大犧牲。
短短3年內,湖北有7.7萬人被安置在庫區外的省內9個市21個縣市區,10.5萬人在庫區內安置;河南淅川縣有1.9萬人在縣內安置,14.3萬人出縣安置在省內6個市25個縣市區。
這是繼三峽工程之後,中國規模最大的水庫移民“大遷徙”,其強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幾無前例。人們眼含熱淚,拜別先人,趕著雞鴨豬羊,扛著鍋碗桌椅,踏上未知路途。站在將要離開的村口,捧一抔家鄉土,再喝一碗家鄉水,一步三回頭。
“讓北方親人們也喝到好水,是我們共同的心願。”湖北省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岩村58歲的老移民葉明成説,“我們這的水好,希望北方朋友們能像我們一樣愛我們的家鄉水!”
面對水源地百姓的深情厚意,在各受水區,一系列感恩行動正在展開。從今年起,北京將每年投入5億元,支援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河南、湖北兩省16個對口縣市的發展建設。如今,北京海淀、朝陽、順義、昌平等區縣已與湖北丹江口市及河南淅川、西峽、欒川等縣展開全方位對接,校舍改造、生態保護、教師培訓、醫療衛生等系列幫扶項目正在順利開展。
今年以來,首都眾多文藝工作者先後奔赴丹江口庫區湖北十堰、河南南陽等地,為水源區百姓獻上精彩的文藝演出。12月2日至6日,北京市文聯組織60余名北京文藝工作者深入庫區,為庫區村民獻上一場場書畫筆會。
然而,許多專家表示,要真正回報水源地,緩解“水危機”,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節水。但是,生活中嚴重浪費水的現象還比比皆是,“關不緊的水龍頭”“漏水的馬桶”、大水漫灌的農田灌溉方式、遍地開花的洗浴場所、水療中心等都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流失。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認為,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首先需要高效利用外調水,其次要加強節水及水資源調配。在節水方面,一方面要倡導市民文明節水的生活方式,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仍需調整工業、農業的産業結構和佈局,加強節水設施使用推廣,提高用水效率。“南水北調之水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飲水思源,做到愛水、護水、節水,珍惜每一滴水。只有將千里之水高效用好、管護好,才是對水源地百姓最好的回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