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建一座高樓有多難?

  • 發佈時間:2014-12-10 09:35:5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宇

  11月3日,“9·11”恐怖襲擊事件13年後,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自由塔”終於開門營業了。據悉,重建後的一號樓共有104層,總投資39億美元(約合240億元人民幣),是美國最高建築。新世貿中心於2001年底開始籌建,2006年動工,全部工程定於2015年完工,重建之路預計歷時14年。那麼,是什麼拖累了這一美國地標建築的“重生”?

  6套初步方案均被質疑

  紐約世貿中心在“9·11”恐怖襲擊中倒塌後,對於世貿中心遺址未來走向的討論從未停止。

  2001年底,紐約州和紐約市政府下令成立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負責規劃和協調世貿中心原址及周圍地區的重建工程,監督聯邦政府撥付的200億美元重建資金的使用。

  2002年4月,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首次公佈了世貿中心原址的重建設想,希望將它改造成一個兼有公園、交通樞紐、經濟文化中心和住宅區功能的綜合建築群。當年7月17日,世貿中心原址重建方案發佈會在紐約聯邦大廳召開,提出6套方案,每套都包括紀念設施、龐大的商業和零售業空間以及一個交通樞紐中心。

  2002年7月20日,近5000名普通紐約市民應紐約市政府邀請雲集傑維茨會議中心,對6套設計方案進行投票。人們的評價讓曼哈頓下城公司大跌眼鏡:這些設計方案沒有任何振奮人心的亮點。

  最終方案歷經重重質疑和修改

  2002年8月,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向世界範圍內具有創造力的建築師發出邀請,請他們參與重建方案的設計。

  新項目方案的競標要求包含九個方面,這九大苛刻的招標條件生動反映了利益相關者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訴求。

  政治家希望重建精神文化標誌。首先,建築要有“獨特的天際線”。其次,設計須包含文化元素,利用這一獨特的重建機會修建主要文化機構或文化景觀,例如博物館、表演藝術中心或者其他創意中心。最後,除了主要紀念場所外,規劃中還應包含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公共開放空間,例如公園、廣場等。

  物業持有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民眾和遇難者親屬則希望這裡永久成為非商業化的紀念地。因此,文件中提出最好保留雙子塔遺跡,同時避免商業開發。

  當然,也有各方利益平衡後的要求。例如,新道路網格須重建原世貿中心遺址裏面的部分道路,使步行道和車行道通到舊址裏;修建西街的大型步行街,連接未來的世貿中心紀念館和位於炮臺公園的渡輪,從而方便到達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島,使步行街成為一條公共林蔭道和對於“9·11”事件的生動紀念。

  最終,設計師丹尼爾·裏伯斯金的方案脫穎而出。不過,由於開發商希爾弗斯坦認為他的設計不實用而大肆改動,兩個人還打起了官司,好在最後握手言和。

  2005年6月28日,“自由塔”的最終方案正式出爐。此間,方案還歷經了重重質疑和修改。例如,時任紐約州長喬治·帕塔基面臨“任人唯親”的指控,人們質疑他利用職務之便使該建築師的方案中標;再如,為解決紐約市警察局提出的安全問題,一個57米的混凝土基座被加入方案之中,但在前期實驗中,包裹基座的棱鏡玻璃很容易破碎成大塊、危險的碎片,因此棱鏡玻璃被包含不銹鋼面板和防彈玻璃的材料替代。

  建設中資金及遺留物處置問題不斷

  2006年,第一支建築隊抵達,但仍困難重重。

  首先,面對鉅額資金需求,港務局壓力巨大。本來在1993年,世貿中心就曾遭受過一次炸彈襲擊,州政府負責對死傷者及其家屬進行賠償。2001年世貿中心遇襲後,港務局再次陷入冗長的官司之中,直到2007年才獲得近10億美元的保險賠償。因此,港務局不斷傳出消息,稱受資金限制,重建計劃要審慎,尤其是2009年受信貸危機影響,建築計劃全面縮水。

  其次,“自由塔”原本的設計有1776英尺高(約合541米),是為對應美國《獨立宣言》發佈的年份。但出於設計與成本的限制,這個高度是靠樓頂額外拔高的天線塔湊出來的。不僅如此,這一天線塔原本要加蓋螺旋形的玻璃纖維天線罩,但因為預算限制,只剩下光禿禿的天線塔。

  此外,一些“9·11”事件殘留物的處置問題也引起了拉鋸式討論,延長了施工時間。

  摩天城市網粗略統計,中國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而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目前在建的有125座,其中78座在中國。這樣的速度和數量,更顯得紐約新世貿中心已走過的13年的重建之路步履維艱。不過,這個過程似乎也真實反映了美國人的做事風格——在各方利益的制衡下,實現妥協。

  (原載《國際先驅導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