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一個好醫生是我一生的追求”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32:2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三有約

  文·艾福梅

  83歲高齡,從醫62年,每週一次專家門診、5次查房,還有無數突然而至的疑難病例討論……這就是寧夏醫科大學離休幹部陳樹蘭的日常生活。

  “六十多年的醫齡,看病救人已經成為我的‘癮’,想戒都戒不掉了。”1952年,出生於吉林長春的陳樹蘭從中國醫科大學醫療係畢業後,積極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毅然來到偏遠落後的寧夏,支撐起當地一窮二白的內科專業。

  “我是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不是共産黨,我就不可能上大學,更不可能實現兒時夢想,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這麼多年來,是黨給了我一次次成長成才的機會,我願意把我所學所得回饋給寧夏的老百姓。”陳樹蘭説。

  陳樹蘭的身上有很多“第一”:寧夏第一個從正規大學畢業的內科大夫;做了寧夏第一張心電圖;為寧夏爭取到了第一個研究生教育資格……

  儘管曾經官至“寧夏醫學院院長”,但行醫救人才是陳樹蘭最看重的事業。“我很自豪,就算行政工作那麼繁忙的時候,也沒有放棄我的專業,在治病救人時獲得的快樂才是我最大的快樂!”她説。

  72歲時,幾經申請,陳樹蘭終於離休,然而“學生要找,病人也要找”,她只能“離而不休”,被返聘為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內科領域的“業務後盾”。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醫術,她把無數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

  2012年,一名91歲高齡的病人膽管術後大口嘔血,血壓急速下降,如果不找到出血灶,患者會死於大出血。權衡利弊、徵得家屬同意,陳樹蘭指導進行胃鏡檢查並止血,終於徹底止住出血挽救了患者生命,在幾個小時的搶救過程中,她始終堅守在患者身旁監護。

  “我媽媽心中只有病人,沒有家。”這是子女對她的評價。如果説對病人,陳樹蘭絕對是“心中無愧”,那麼對於家庭則是遺憾多多,從沒哄過孩子入睡,從沒給孩子講過一個故事,甚至從沒給孩子做過一頓飯……

  “‘醫乃仁術’。選擇了醫生作為職業,就等於選擇了辛苦、責任、奉獻和終身學習,或許失去了很多休閒時光,失去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我從未後悔。”陳樹蘭説,“病人‘生命相托’,這是對醫生最大的信任,我唯有把每一位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不斷學習,謹慎行醫。”

  辛苦的背後是無數的榮譽,中國心電學終身成就獎、中華心血管雜誌貢獻獎、“感動寧夏”人物、全區優秀離退休黨員、“塞上英才”……“榮譽之於我,更多是壓力,更像緊箍咒,讓我不敢在醫生的崗位上有一點點鬆懈,不敢對病人有一點點慢待。”她説。

  半個世紀過去了,陳樹蘭也從一名意氣風發的年輕女醫生,成為華發滿頭、耄耋之年的老者,現在的她更注重培養接班人,在查房時儘量讓年輕醫生診斷、處置,在講學時也儘量把自己一生的積累、了解到的前沿資訊傳遞給年輕醫生。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