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助力中國公益海量化

  • 發佈時間:2014-12-09 14:50: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戴盈)“網際網路使公益可以進入主流社會。”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8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年會上説,很長時間,公益在中國徘徊在邊緣地帶,解決政府、企業管不了的邊角問題。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公益變成了小錢可以辦大事,幫助解決社會最難解決的問題,比如教育公平、農村發展和小微企業生存。

  儘管網際網路在中國有二十年的發展史,但與公益結合是最近幾年的新現象。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深有感觸。他説,幾年前,騰訊籌款平臺上線半年沒籌到1萬元。而今天,總共有2500萬網友累計捐款超過2.4億元。

  竇瑞剛算了一筆賬,籌第一個億,用了四年半時間,第二個億縮短為一年半,這些錢都是百姓的小額捐款,每人平均捐了十幾元,80%的捐款人來自15歲至29歲的年齡段。

  阿里巴巴副總裁、高級研究員梁春曉説:“在阿里巴巴,一個核心關鍵詞是‘基礎設施’。以前,我們認為網際網路是工具,它代替了電話等,現在‘基礎設施’是指它導致了商業、文化、社會、公益所有領域的變化。”

  梁春曉認為,網際網路背後是參與主體的海量化、微小化。阿里巴巴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千萬計的賣家中,很多人都捐過款,不少基金會在上面籌過款。

  “過去,很小的項目沒法籌資的,現在可以做了。基金會對募資對象的看法也發生變化,以前是看準大公司,比如找5家公司,每家出100萬元。現在為啥不考慮找100萬個普通人,每人捐5元?”他説,這是更好的傳播和更廣的參與。

  湯敏則提出了“網際網路時代真的人人互聯了嗎”的疑問。他説,現在城裏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玩Ipad,但山裏的孩子甚至到初中都沒見過一台電腦。

  湯敏的觀點是:如果網際網路時代,公益不進步,則會導致貧困人口得不到新技術和新市場成果,結果是造成了更深的數字鴻溝與貧富差距。他介紹,友成基金會通過網路手段,已經把北京人大附中的課上到了一百多所鄉村學校。他們正在試驗“沒有英語老師的英語課”,把課程裝到平板電腦裏,再把平板電腦帶到只有十幾個學生、一兩個老師的山村教學點去。

  “網際網路使得當今世界技術革命可以優先送到鄉村裏去。”湯敏説。

  在竇瑞剛看來,網際網路恰恰是縮小了鴻溝,這要感謝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他指出,這幾年中國新增網民數主要來自農村。中國當下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信任問題——人與人儘管被網際網路緊密連接在一起,但人與人的關係沒有被良好塑造。

  竇瑞剛説,公益一大産出是人在其中成長,你(通過網路)向2萬人籌款,這2萬人就是被連接起來的人,形成催化社會改變的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