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好日子一去不返 一年獎金從七八萬縮水至兩三萬

  • 發佈時間:2014-12-09 09:46:3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貿 回不去的好日子

  “當然是獎金少了!”被問及這一年有什麼變化時,從事外貿業務的小張回答得乾脆利落。對於很多外貿企業來説,那些趕工停不下來、訂單接到手軟的日子仿佛還是昨天,可昨天已經遙遠。

  過去兩年,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至6%-8%的中等速度區間,並一直延續至今。伴隨著外貿增速整體回落,數據收縮正滲透至外貿行業數以萬計的企業工廠,無論是公司老闆還是普通員工,大家一面品嘗著好日子不再的苦澀,一面調整求變。畢竟,“不達標”的現狀正是眼下不得不適應的新常態。

  好日子一去不返

  小張所在的中建材是一家大型的綜合性建材産業集團,集團業務主要涉及建材産品製造流通。小張到這家大型工貿公司外貿部做業務員的時間已經不短。他告訴記者,2008-2009年期間,業績不錯的時候一年純獎金收入大概有七八萬元,而到了2012-2013年,獎金收入便已縮水到了兩三萬元。今年的業務仍不見起色,小張的擔憂也順理成章。

  “外貿的錢越來越難賺了!”雖然不在大型企業做外貿,但吉林市的王先生卻和小張有一樣的擔憂。王先生主要跟隨父親從事板材及相關設備“置換貿易”,一邊出口帶鋸機等相關設備,一邊置換板材在國內銷售,從中賺取貿易價差。之前,由於國內産品價格低廉,這種置換成本較低,進口到中國的物品相對價值較高,利潤可觀。但從去年開始,生意變得越來越難做了,“一方面採購的國內産品價格越來越貴,一方面由於國內板材庫存量較大,前年還可以賣到1800元/米的某種板材産品,如今已經跌到了1400元/米。即便這樣的價格,銷售情況仍不夠樂觀。”王先生對北京商報記者説。

  入世後,中國外貿進入了高速增長的快車道,最高峰時增長率一度高達37.1%。這種高速增長在2012年開始出現明顯回落,當年國家外資增速目標為10%,但實際的增長卻只有6.2%。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實現這一增長“實屬不易”。他説:“目前仍然面臨三座大山——外需不足、綜合成本上升、外貿環境不佳。2013仍然嚴峻,增速不再提具體目標,提出要與GDP保持同步增長。”

  嚴峻的形勢一直持續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4%,其中外貿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0.2%,在三駕馬車中佔比最低。今年相比于二季度外貿增長僅為1.8%,三季度7.2%的數據已經“好看”了很多。在年中商務部舉辦的“中國邁向貿易強國座談會”上,商務部副部長鍾山也對在場記者表示,以前依靠傳統的數量和價格增長的這種外貿增長方式是難以為繼的。

  對宏觀數據映照下的很多普通外貿企業來説,訂單量下滑、利潤微薄、資金鏈緊張和眼下這個寒冬來得一樣實在。

  深圳市全達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工貿企業,年出口額在500萬-800萬元人民幣。就在上個月,公司急需採購一批原材料,但資金緊張,總經理通過阿裏網商貸平臺拿到了一筆幾十萬元的貸款才解決了燃眉之急。公司外貿部的負責人肖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報價調高,公司這兩年流失了不少客戶,不久前還有歐洲客戶抱怨:“你們這樣的價格,我們不如去日本買。”

  逃不過的低增長

  “出口增速減慢符合預期。”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分析。簡單而言,外貿出口總值是出口數量和價格的乘積,而這兩方面現在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一方面,全球經濟不景氣,外需低迷,中國出口數量不會有大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的産品是充分競爭的工業製成品,各國企業間進行價格競爭,工業品的出口價格呈現跌幅。

  有報告分析,經過連年高速發展,我國的加工生産能力正逼近全球中低端産品需求極限,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20種主要商品産量高居世界第一。同時,由於我國商品出口中的50%以上以加工貿易方式實現,在外部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進口增長空間有限。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雖然人民幣匯改之後升值了近30%,但按照購買力評價來看,未來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此前為了刺激出口國家還能返還比較可觀的退稅,很多出口型的私企掙的利潤完全來源於此。企業擔心未來出口退稅一旦取消,日子將更艱難。

  白明也表示,世界經濟仍然沒有實現完全復蘇,因此沒有太多市場增量。中國外貿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衝擊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外貿競爭力上升的雙重挑戰,發展難度可想而知。

  我國出口連年高增長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以簡單勞動力為代表的初級要素價格低廉,如今此優勢漸失。中國年輕勞動力總量近來已見頂下降,全部勞動年齡人口很快也將在明年見頂下降,伴隨高校擴招,從大學走出來的年輕人顯然不願意從事低端的一線生産,用工也成了老大難的問題。再結合經濟連年增長帶來的國民福利同步增長的必然需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過去兩三年間每年激增15%-20%,以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發展程度更低的國家,則不斷加入競爭者行列。

  老行業的新玩法

  以前的優勢沒了,新的優勢還未確立,以後的路怎麼走,現在對於很多外貿企業來説心裏還沒譜,思變求變才剛剛開始。

  雖然當初的轉型並非外界所傳的“用心良苦”,韓都衣捨得成功卻為大宗的服裝製造業開了好頭。公司早期團隊從事對南韓的外貿出口多年,2007年,董事長趙迎光受南韓網店啟發,隨後決定抽身外貿全面轉到服裝電商。由外轉內的成功促使公司又開始了再次出海的佈局。

  “我們已經開始接來自東南亞國家、俄羅斯、巴西市場的訂單,相比十年前的外貿出口,這一次我們有了自己的品牌,雖然現在規模不大,但公司對這一部分市場還是很看好的。”談到公司的海外佈局,韓都衣舍市場部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這樣表述。雖然國內整體的外貿形勢並不理想,但隨著中國外交局面的打開,中國人赴海外留學、旅遊、工作增多,給企業擴展海外市場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和可以很快嫁接淘寶模式的加工製造業等相比,對接“兩高一資”産品的鋼貿企業另謀出路要複雜很多。美聯(中國)投資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在香港的貿易企業,在傳統業務基礎上正積極擴展轉口貿易。據公司董事長夏總介紹,“今年正在和南非一家上市公司洽談購買一批錳礦,不經過國內港口直接賣到印度”。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轉口貿易雖然目前很流行,但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由於産品基本不通過中國港口,涉及其他國家當地報關、船務運輸、尾款支付等都難以得到保障。比起簡單的兩方貿易,很多貿易商從事轉口貿易也實屬迫於形勢不利的無奈之舉。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行業和諸多行業一樣正在主動或被動地適應新變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上個月發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4年秋季)》指出,2015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可能略有改善,但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突出體現在外部需求難有明顯回升、中國外貿競爭優勢轉換“青黃不接”、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等。

  在白明看來,外貿保持增長即可,不拉經濟後腿就夠了。未來中國更應該刺激消費,培養新的消費熱點,但由於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較低等客觀因素制約,實現起來仍需要一定的過程,但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趨勢。記者 陶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