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朱瑞鵬:股市上漲的背後 短期風險不容忽視

  • 發佈時間:2014-12-09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輪股市行情既是投資者對經濟發展信心增強後的一種反應,也是社會資産結構配置調整的集中反映,降息只是本輪股市行情的重要觸發因素。在戰略上看多市場的同時,短期風險不容忽視

  近期中國股市走出一波大幅上漲行情,成交量之大令人瞠目。對於股市行情,很多機構和市場參與者都在解讀。筆者認為,近期股市上漲不能簡單理解為流動性推動或投機推動,其背後有著深刻背景。

  首先,本輪行情是投資者對經濟發展信心增強後的一種反應。這輪股市上漲表面上看是資金推動,但資金又是信心推動的。行情中吸納資金的主要行業是金融,只有在人們不再相信中國經濟會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資金才會大量涌入這些行業;只有在人們不相信地産會崩盤的情況下,資金才會源源不斷流入房地産上市公司。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PMI等短期先行指標走低,但股市反應顯然更長遠一些。目前推出的上萬億元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帶一路”建設、互聯互通等,對穩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政府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從嚴懲治腐敗、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民“三塊地”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使投資人增強了對經濟長期發展的信心。股市的規律是利空出盡轉利好。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地方債務、房地産泡沫等問題已在過去幾年被充分討論,且反映在破凈的銀行股價格中,現在人們更多看到這些問題是可控的,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投資者心態發生了積極變化。

  其次,本輪行情是社會資産結構配置調整的集中反映。當前,房地産供求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居民資産向房地産方向投資比以前審慎得多。受房地産投資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債權類投資利率下降,風險增大,促使資金尋求新的方向。經過7年調整的股市成為重要選擇。同時,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背景下,一部分産業資金難以繼續按照原有盈利模式運轉,被迫從落後生産模式中撤出,轉而以股票投資方式參與社會資金運轉。

  在宏觀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投資率的情況下,設法降低企業的財務杠桿比率就成為必然選擇。為此,政策上要繼續推動債權類投資向股權類投資轉化。最近公佈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方案和鼓勵銀行理財直接投資方案徵求意見,某種程度上都是針對債權投資剛性兌付問題,這些措施會繼續壓低債權類投資風險收益,推動資金從債權類投資向股權類投資轉化,為股市發展提供大量資金。

  再次,降息是本輪股市行情的重要觸發因素。央行日前宣佈降息,一方面壓低了人們進行債權投資的收益,另一方面降低了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有利於股市上漲。由於不對稱降息,對銀行利益是不利的;但之所以銀行股在這次行情裏也上漲,是由於市場認為降息可以進一步穩定投資,防止經濟下滑,減輕銀行壞賬壓力。

  歷史上並非每次降息都會促發股市上漲。本次降息一個大背景是利率已基本市場化,因此對於多數存貸款而言,降息實質上只具指導意義,而不具有強制意義。實際上,降息後多數銀行存款利率未變。可以説,降息只是觸發機制,根本原因在於以銀行為代表的藍籌股較長時間被“唱空”,股票價格被長期壓制,積累了強烈的上漲動能。

  最後,對於融資買入的影響,應有正確認識。當前股市融資達8000多億元,單日融資買入大約佔成交量的20%,融資對推動行情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財務杠桿的運用及其變化必然加劇未來市場波動。不過,對這一問題既要關注也不必過分緊張。當前證券融資的利率為8.6%,低於多數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在多數藍籌股市盈率仍在10倍左右、盈利保持按年10%增長率的情況下,加杠桿獲利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説杠桿會保持相對穩定。

  穩健持續的股市上漲,可為股票發行註冊制提供良好的市場氛圍,對提振當前投資和消費、降低宏觀財務杠桿、提高投資市場化水準和投資效率都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在戰略上看多市場的同時,短期風險不容忽視。過萬億元的日成交量、8000多億元的融資交易額預示著其能否持續擴大令人懷疑,而成交量一旦不能跟上,市場可能需要回頭整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瑞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