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南應珍視張暉“精神遺産”

  • 發佈時間:2014-12-09 01:29: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久前,由海南省旅遊協會、海南省徽商文化研究會、海南省安徽商會、海南大學旅遊學院主辦,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海南省旅遊景區協會、海南省休閒農業協會協辦的“創新與實幹”張暉景區創新實踐對海南旅遊發展的啟迪研討會在海南大學舉行,以紀念原三亞南山佛教文化苑總裁、著名企業家張暉逝世5週年。

  這次研討會共有上百人參加,既有官員,也有學者、企業界人士和新聞記者。大家共聚一堂,緬懷張暉生前業績,讚賞他的人格魅力,總結和疏理他的先進的旅遊開發和景區管理理念。

  對於海南旅遊界來説,張暉的名字可謂人人皆知。他1955年10月2日出生於山西晉中地區,1973年畢業於安徽蚌埠師範學校,1974年1月入伍,曾進入上海空軍政治學院學習,畢業後留院任教。南下海南後,他先後出任海南南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海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三亞南山寺基金會秘書長,南山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董事長等職。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國景區景點協會副會長、三亞市旅遊協會執行會長、海南大學旅遊學院和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等社會職務。然而,2009年8月的一個深夜,在前往新建項目勘查時,他意外跌落海邊的礁岩上,不幸溺水身亡,終年54歲。

  對於許多人來説,他的死至今仍然是個難以解開的謎。早在上世紀90年代,張暉就利用國有資本成功開發了南山文化旅遊景區,之後,他又籌集民間資本成功開發了呀喏達雨林旅遊文化景區,這兩個景區不僅是海南省最早跨入5A級的旅遊景區,也是迄今為止,海南最為成功的旅遊景區。1995年南山文化旅遊區項目運作伊始,張暉就提出了“大生態、大文化、大教育、大旅遊”四大理念,全程貫穿于項目的規劃、建設和發展。張暉強調,要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文化建設為核心,將南山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水準的生態工程、生態文化、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

  在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摸索,張暉逐漸總結出了一套先進的開發和管理理念。這就是:大生態、大文化、大教育、大旅遊。

  海南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王琳教授指出,對於海南旅遊界來説,張暉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個標桿,一種精神。

  曾任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現在為海南省旅遊委巡視員的陳耀表示,張暉以其在發展海南旅遊景區中創新和實幹的成果,不僅促成海南兩大5A亮點景區,帶出了高素質景區管理隊伍,形成了寶貴的景區創新開發和特色管理的經驗,對海南乃至全國的旅遊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海南省旅遊協會秘書長王健生表示,張暉倡導的“大旅遊”理念,一方面是致力於創造一個精品的文化旅遊景區,使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匯集展現於此,並成為世界遊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另一方面是帶動周邊,和諧發展。

  2008年,也就是張暉去世的前一年,在談及未來的發展目標時他曾表示,伴隨著中國邁向世界旅遊強國和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南山公司制定了二次創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一、建中國佛教文化名山;二、創世界現代文化遺産;三、成為海南旅遊排頭兵,鍛造百億元産值的“旅遊航母”。——可惜這一切都成了他的未竟事業。

  張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複合型人才,長于思考,勤奮好學,重視實幹。他的離世,是海南旅遊界的一大損失。對於海南省來説,珍視並總結張暉留下的精神遺産十分重要,必將會給海南旅遊今後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