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范周:盤活現有公共文化資源

  • 發佈時間:2014-12-08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范周  責任編輯:羅伯特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是要整合用好各類公共文體設施和服務資源。在最大程度盤活現有公共文化資源上,公共文化設施、社會主體參與和人才隊伍建設是不可忽視的三個方面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強調,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制度設計,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關鍵是要整合用好各類公共文體設施和服務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筆者認為,要最大程度盤活現有公共文化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和品質,公共文化設施、社會主體參與和人才隊伍建設是不可忽視的三個方面。

  一是要創新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模式,推動資源的整合利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強調“體系化”,這就要求將過去分屬不同部門和單位管轄的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進行整合利用、集約開發,倡導各地區圍繞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

  目前,我國文化系統內部所管轄的文化設施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文化資源未能充分釋放活力。如工會、婦聯、科協、共青團等組織的文化活動設施和場所屬於行業管理,並不在文化部門管轄範圍之列。如果通過一定的制度創新,將這些領域的公共文化資源更好地實現共用,那就會有效緩解文化資源不足帶來的多種困擾。又如,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場所,在不影響服務師生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與所在轄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進行一體化結合,這樣既能夠有效地降低閒置率,又能夠很好地滿足周邊居民的文化需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對普通百姓的文化關照。

  因此,在保證隸屬不變、産權不變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將游離在文化部門管轄之外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機制中,享受統一的政府補貼,並納入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採購中去。通過創新運營模式,有效地盤活存在於人們生活周邊的各種文化資源,給予體系化的管理和維護,為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是要積極引入社會主體參與,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共同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增長且日益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隨著企業和民間組織參與文化事務的能力和願望不斷提高,各界正在積極探索具體可行的辦法。

  比如,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進步和網路終端的普及,傳統網吧單純依靠上網服務的經營模式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於是,很多網吧通過與咖啡、音樂、書吧、飲食等服務結合,使之具有了娛樂休閒、商務洽談、高科技體驗等新功能,變身為綜合型文化服務場所。在這一轉型中,諸多文化便民的服務也被納入進來。在網吧上座率較低的時段,有關部門可借用其場所開設中老年上網技能培訓、青少年網路教育課堂、數字化文化資源閱覽等服務。這不僅有利於改變人們對網吧的偏見,還可以提高網吧的經營收入。

  所以説,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手段雙管齊下,不僅有助於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更有助於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和文化産業的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三是要促進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特別是要發揮好在校大學生的作用。在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中,除了專門從事社會工作的工作人員外,還有一群人十分搶眼,那就是文化志願者。在志願者隊伍的建設中,應當充分釋放在校大學生這一重要人力資源的作用。目前,我國有近3000萬在校大學生,他們的文化素質較高,能較好地勝任各類服務工作,是文化志願者隊伍的中堅力量。

  對大學生而言,在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指導下,深入到社區和鄉村進行文化服務,既可以增加閱歷、認知生活、了解社會,也是播種知識、傳播文化、奉獻愛心的有益嘗試;對國家而言,單一依靠專職文化工作者隊伍難以適應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全方位開展,通過發揮大中專學生的人力資源優勢,能夠減少冗余編制、緩解人力資源不足。因此,充分挖掘和發揮包括在校大中專學生等各方面人力資源的作用,引導他們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有利於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綜合來看,文化設施場館的整合利用、社會主體的多元進入、志願者隊伍的參與,都要求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打破現有的制度藩籬,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運作提供有力制度支撐。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范周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