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融資市場冷冬有暖流
- 發佈時間:2014-12-08 04:07: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沒有人想到船舶航運市場的“寒冬”持續這麼久。在整個船舶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態下,市場上發生的新變化值得業內特別關注。
雖然船舶融資依然偏緊,但政策性訂單和融資租賃發展迅速。對於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中國船舶工業來説,或許正如中國船級社社長孫立成所説的,“金融如水,有水方能行船。”
市場寒冬持續
“我記得,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為了應對低迷,大家提出了‘抱團取暖’的理念,倡導多個層面的合作,期望能夠共同度過市場的寒冬。”12月5日,在中國進出口銀行第二屆國際船舶融資論壇上,中國遠洋運輸(集團)運輸部副總經理秦嶺表示,現在看來,船舶航運市場的“冬季”已經不像是一個階段性概念,更像是一種持續寒冷的“極地冰區”。
從表徵國際海運景氣程度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的表現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6年的年均數值為4523點,危機後6年已回落至年均1815點。
“行業虧損面近3年持續在50%左右,2014上半年幹散貨虧損面更是高達70%,而且這種低位運作的局面在短期內都看不到緩解的跡象。”據秦嶺介紹,集裝箱個別主幹航線運價近3年比國際金融危機前持續下降達30%以上,而運力過剩還在持續,今年全球幹散貨運力過剩已達30%,集裝箱在亞歐線上過剩達27%。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提供的數據同樣“寒冷”:2014年1月至10月,全球共成交新船1473艘、9423.1萬載重噸,同比分別下滑18.3%和14.5%。其中,油船、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等三大主力船型成交量同比分別下滑3.4%、26.7%和53.4%。同期,全球累計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349艘/座、371.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0.9%和33.3%。其中,鑽井平臺、生産平臺、海洋工程船成交金額同比分別下降49.6%、29.2%和3.6%。
政策性訂單伸出援手
據介紹,今年1月至10月,我國船廠共承接新船4621.3萬載重噸,其中,國內船東訂單佔比超過26%,四大航運公司以新汰舊訂單佔比就達17%。
中國進出口銀行是我國船舶融資市場中最重要的政策性銀行。在12月5日該行主辦的中國進出口銀行第二屆國際船舶融資論壇上,中國進出口銀行現場與11家國內外客戶簽署融資協議,合同總金額達218億元人民幣,支援了包括自升式鑽井平臺、9400箱集裝箱船在內的65艘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出口和12艘節能環保型沿海沿江船舶的建造。
該行副行長孫平介紹,中國進出口銀行成立以來,對船舶産業整體授信支援達5796億元人民幣,共支援9637艘、合同金額1977億美元船舶的建造出口。自國務院頒布《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以來,該行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業務批貸金額達82億美元,船舶出口賣方信貸業務簽約金額640億元,開立船舶出口保函67億美元,重點支援了大型LNG船、大型集裝箱船、新能源船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等高端船型的出口,高端船型佔比達83%。
融資租賃快速發展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民生租賃、渤海租賃和中船租賃等3家租賃公司船舶訂造量超過400萬載重噸。秦嶺認為,融資租賃公司這樣的新型船東,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
據秦嶺介紹,作為一個傳統産業,航運市場的關係一直比較簡單,市場分工也相對明確,船東、貨主、經紀人都能分得清,但現在的航運市場已經遠遠不同於過去,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船東之外,還有貨主、金融、港口、租賃、船廠、投資公司、甚至IT産業資本這樣的新型船東。同時,船東的角色也在多樣化,他同時還可能是貨主、投資人、融資人、造船人等。
秦嶺認為,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産業高度繁榮期對外部資本的吸引,特別是2003至2008年期間,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資本關注和進入;二是近年來“全産業鏈發展”戰略的推動,使更多的關聯産業開始涉足航運,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力求在産業鏈的上、中、下游全覆蓋,並形成發展戰略。
對於船舶融資市場的新態勢,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認為,應強化針對船舶業的金融政策扶持,鼓勵和支援金融機構積極開展適合船舶工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效拓寬船舶工業企業融資渠道,特別是加大對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信貸支援力度。對於融資租賃這樣的新型船舶融資商業模式應鼓勵。同時,他也呼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設立或聯合融資租賃公司,開發産品融資租賃業務,通過履約擔保的方式降低業務風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