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土壤夯實産業基礎
- 發佈時間:2014-12-08 03:32:0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曹成毅
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産標準,在生産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産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産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産方式。
有機産業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更大的地域範圍內,減少和控制農業源污染,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雙贏。
我國有機農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它是在我國生態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農業的發展對於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不僅是對長期傳統農業生産實踐的一個新的替代,也是一種生態的、有機的演進,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國有機農業經歷了研究探索階段、奠定基礎階段,近幾年進入了規範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我國有機農業産業生産面積從2002年的23.2萬公頃發展到185萬公頃,位於全球第三。可以説,有機農業産業已成為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産業”。
雖然有機農産品蘊含商機、利潤高,但與任何新生産業一樣,有機産業的開拓發展面臨著極大挑戰和很多無法確定和控制的風險。一是投資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從業者需要具備很強的資本實力。二是假冒偽劣産品盛行,很多認證企業存在片面追求産量而忽視品質,有機産業企業資金不足、技術落後等等。三是對環境、土壤及生産過程中各種農藥化肥的使用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尤其在土壤方面,存在較大的制約因素。據調查,我國當前支撐農業發展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建國初期下降了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源於對有機肥料投入的輕視,化肥施用方便快捷、效果立竿見影,使人們逐漸淡化了對有機肥料的認識,大幅減少了有機肥料的投入。另一方面,有機肥料的自然來源渠道不斷變窄,降低了土地有機質比重。生産有機農産品的土壤必須達到相應的標準,否則生長出來的農産品就談不上有機食品。切實培育健康土壤,提升土地品質,成為了很多地區發展有機農業産業必須予以解決的頭等難題。
有機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也是都市農業高端化形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採取切實有效的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才能不斷推進我國有機農業産業健康發展。
第一,應擴大有機肥源,加大有機肥料的投入數量;加強生物肥料的施用研究,提高生物肥料的施用技術、合理施用單質礦物性肥料等方式,增強土壤有機質,提升地力,為有機農業夯實土地基礎。
第二,政府應加大對有機農業的政策支援和財政支援力度,創造有機農業發展的有利環境。政府的大力支援是有機農業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德國、法國等國家都通過財政撥款、減免收入稅等方式,不遺餘力地支援有機産業的研究和發展。這些政策對該國有機農業産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國也應對有機農業生産和技術的研發與技術推廣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援力度,對有機農産品生産者給予補貼。
第三,大力推進全社會的誠信文化建設,培養文明消費者。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者的認知情況,按照消費者的不同購物習慣和認知習慣,開展長期持續的消費者教育,提高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認同程度。此外,著手建立消費者與生産者的平等對話平臺,消除消費者對於從事有機農業生産的農民的疑慮,逐漸實現城鄉公平貿易,促進有機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四,要努力將各省、市、縣名優特産按照有機産業要求,實現規模化生産。必須嚴格按照有機産業的規範標準,將其打造成中國食品安全的標桿,使得有機産業成為名符其實的高端現代農業。在國人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背景下,有機食品以安全、優質吸引了大量忠實“擁躉”;國民收入的提升,也使得人們能夠支付得起有機食品的較高對價。嚴格遵照標準化的規範,可以充分保障有機農産品的安全性;維護好有機産業安全優質屬性,才能使有機産業的聲譽和市場大行其道。
有機産業作為全球現代農業發展的最高水準,未來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作為食品安全的最高境界,真切冀望有更多的投資商關注並投身於有機産業之中,同時也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嚴格有機産業的認證標準及監督檢查,讓老百姓能夠放心享受到有機産業發展帶來的成果,也讓農民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更高的收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