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機農業激發無限生機

  • 發佈時間:2014-12-08 03:32: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曹成毅

  12月12日,2014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有機農業峰會將在四川省蒲江縣舉行。

  時下,高端優質農産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給有機農業産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推動本地區有機農業産業做大做強。成都平原優越的自然條件、特有的生態資源優勢為成都市有機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也贏得了成都農産品優質、天然、生態的美譽。近年來,成都市主動作為,積極引導有機農業産業發展壯大,自2011年起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成都)國際有機農業峰會”,以峰會為平臺,聚集海內外有機農業專家,為成都市有機農業發展凝聚強大智力支撐,産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搶抓機遇,扶持有機産業健康發展

  與全球有機農業産業風起雲湧的情形相似,這些年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有數據顯示,2012年,世界各國有機農業生産達3040萬公頃,我國生産面積從2002年的23.2萬公頃發展到了185萬公頃。數據的背後,是消費者對於有機農産品的強勁需求,也是各地政府順勢而為、搶抓歷史機遇的有為之舉。

  成都市高度重視有機農業産業發展和優質農産品品質安全,專門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有機農業的指導意見》,為各區縣發展有機農業指明方向、明晰路徑。

  成都市要求各區(市)縣將有機農業發展納入各地總體發展規劃,對達到一定條件的標準化有機農業生産基地進行獎勵扶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思路,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加快科技創新,積極培育産品品牌,實施組織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轉型升級。

  ——根據有機農業發展要求的條件和特點,結合生態環境、農業資源和技術條件,緊緊圍繞生豬、茶葉、獼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泡菜等優勢特色産業,突出區域資源優勢和産品特色優勢,因地制宜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大力推廣有機農業技術,突出抓好有機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專合組織發展有機食品認證。引導和支援各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聯結、帶動農戶發展有機農産品生産,扶持有機農業企業做大做強。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176個,其中有機農産品認證553個,有機農業生産基地38萬畝。

  ——落實監管職責,嚴控優質農産品品質安全,著重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和溯源體系建設,強化全程監管。堅持嚴格執法監管和推進標準化生産兩手抓,做到“産”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推進優質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

  ——加大有機農産品檢測力度,監督檢測實現對有機農産品基地和産品全覆蓋。積極配合當地品質技術監督部門對有機農産品認證基地進行品質安全監管,確保“三品一標”認證品質。鼓勵支援獲證企業和專合組織産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生産,通過“統一技術、統一品質標準、統一投入品使用、統一收購産品、統一標識、統一品牌銷售”等措施,規範有機農業生産、經營環節和程式,建立有機農産品可追溯機制,切實維護成都市安全優質農産品的良好聲譽。

  ——組織農業科技隊伍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組織、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特色農場(農莊)、專業大戶開展有機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深化對發展有機農業的認識,普及有機農業生産技術規程。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對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産品的認知度,增強有機消費的意識和觀念,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有機農業發展和消費有機農産品的市場環境。

  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為成都有機農業飛躍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為各區縣發展有機農業增添了強大的助推力。成都市也涌現了蒲江縣等有機農業發展典型,引起了海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

  搭建中外有機産業交流平臺

  每一屆國際有機農業峰會現場,都少不了外國嘉賓的身影。這些專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都懷著一個相同的夙願:群策群力,共商有機農業産業未來發展大計。

  “不可否認,在有機産業領域,發達國家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中,都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成果、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和研討,利用國外的先進經驗來指導本地區有機産業發展,破解發展瓶頸,通過實踐和揚棄,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具體路徑。”成都市副市長謝瑞武表示。國際有機農業峰會的舉辦,為海內外有機産業界人士交流經驗、推動國內外有機農業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

  英國有機園藝協會首席園藝部長巴布·舍門霍特認為,“以峰會為紐帶,將世界各地的有機行業人員聚在一起,大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分享到很多有機種植的經驗和技術。”

  不少外國專家給成都有機農業産業發展支招。我國有機農産品雖然品質很高,但由於在種植標準上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導致了産品難以進入北美、歐洲等有機産品銷售熱點國家。對此,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主席AndreLe提議,一些中小農莊、農戶過去難以參與有機認證,成都可借鑒“參與式保障模式”(PGS),通過第三方機制來監督和支援他們,使他們成為有機農産品的生産者。

  與海外專家的深度交流,讓成都當地有機農業從業者開闊了國際視野,對海外市場有了更多的了解。“海外市場是我國有機農業産業的重要市場。與會外國專家了解國際市場規則,為中國有機農業産業和從業者如何開拓國際市場提出了很多富有思想性、創新性的思路,對我們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成都市農委主任許興國説。

  展示自身魅力,引領産業升級

  每次峰會都會吸引大量專家和民眾參與和關注。這也是舉辦地充分展示自身獨特優勢和魅力的絕好機會。

  去年,在第三屆國際有機農業峰會召開地——成都市蒲江縣,山清水秀、農業資源豐厚的特點一下子就打動了參會嘉賓。專家普遍認為,發展有機農業,蒲江縣具備三大明顯優勢,一是生態環境好,森林覆蓋率高;二是品種選擇佳,“金艷”“雀舌”等優質品種,為創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打造蒲江品牌奠定了基礎;三是産業結構優,無污染源,更加有利有機農業可持續發展。

  有機農業是都市農業的高端形態。沒有規模優勢,有機農業發展應該走怎麼樣的路子?剖析成都市相關區縣的行動,得出了相似的答案: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稟賦,打好“精緻”牌和“生態”牌,以有機農業的品牌效應,來帶動其他産業的發展,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有機農業更像當地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或者説是撬動當地農業品牌價值的有效杠桿。

  不少區縣充分利用有機農業的品牌效應,將第一産業往第二、第三産業延伸。通過興建農産品精加工廠、物流基地等,結合本地民俗文化特性,打響鄉村休閒旅遊品牌。各個産業環節的相互協作、通力配合,為有機農業品牌注入厚實的基礎,還實現了産業結構良性調整,助推地區現代農業跨越發展。

  “可以預見,在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同和歡迎的市場潮流下,有機農業將在都市農業、新農村建設、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蒲江縣委書記劉兵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