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 發佈時間:2014-12-08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魚菜共生棚、氣霧栽培棚、快速繁殖棚……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樂山鎮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建立了8個融入科技元素的栽培棚,溫室裏種植了包括芹菜、生菜、苦苣在內的40多種蔬菜,即使是嚴寒臘月,在這裡也可以採摘到最新鮮的蔬菜瓜果。

  在640多平方米的魚菜共生棚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中央的池塘,裏面飼養了各式品種的錦鯉,池塘兩側放置了不少粒培槽。“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在這個封閉的無土環境中,魚、菜和微生物形成了一條共生的迴圈鏈,推動了“魚菜革命”的到來。

  近年來,樂山鎮抓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以特色農産品為發展契機,趟出了一條以生態旅遊觀光為主題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在魚菜共生系統中,魚的廢料為蔬菜提供養料,植物將魚的生存環境過濾清爽。微生物為魚提供食物,微生物又以植物為食,這樣的迴圈鏈保證了系統的有效運營。”吉林省金德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孟繁臣告訴記者,自系統建立後,唯一的成本是魚食。

  孟繁臣説,現代種植技術帶來了“三高”效應:一是高附加值,在魚菜共生棚裏種植的蔬菜無農藥添加,口感更好,貯存時間也較長,不受東北寒冷氣候的影響,可隨時種植採摘;二是高端定位,基地蔬菜的主要銷售渠道是高檔小區、高端幼兒園、大型企業等,還有一部分百姓加入“會員制”,享受新鮮蔬菜的“私人訂制”;三是高産量,以栽培草莓為例,土地栽培時,平均1000平方米種植1800棵,在魚菜系統中利用立體栽培筒,同等面積下可種植120000棵。

  此外,樂山鎮還為黑龍江、遼寧等幾個省份提供金葉榆、紅葉李等苗木花卉,隨著生態農業的大力推廣,基地種植的産品價值已高於傳統農業3到5倍。在拓展産業結構的同時,也改善了樂山的生活環境。

  隨著樂山鎮傳統農業的“大變臉”和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升級,農民的種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65歲的劉福堂種了幾十年的水稻,如今種植方式的改變讓他嘗到了甜頭。“稻子返青時,我放入螃蟹。這些稻田蟹專吃雜草,稻田基本不用打農藥。種出的稻米綠色健康,價格也提高了不少。”

  劉福堂算了一筆賬:春天租地、買蟹的成本每坰地約1.9萬元,秋天每坰地水稻和賣蟹收入為3.12萬元,老劉一共種了13坰地,大約利潤為16萬元。“我已經和長春一家超市簽約提供稻田米,銷路一點都不發愁。”劉福堂説。

  “今年樂山鎮收穫了60萬斤稻田米,相對於粗放式的傳統種植,産量雖然有所下降,但品質卻大幅提升。” 樂山鎮黨委書記周國洪説,“今年十月,我們還舉辦了旅遊節,接待了近萬遊客,在推介農産品的同時也擴大了知名度。目前綠色種植基地已經與十余家企業對接洽談。”

  如今,樂山鎮已難覓傳統農業生産的影子。周國洪説,今後樂山鎮將加快建設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示範區的步伐,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的農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