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情定“三農”不放鬆

  • 發佈時間:2014-12-08 00:29:2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江西,林印孫的正邦集團舉足輕重。

  雖然是一家民營企業,但江西省政府先後3次在正邦召開現場辦公會。省政府對正邦的重視,可見一斑。2013年8月19日,兩個副省長率19個廳、局的一幹官員,浩浩蕩蕩到正邦集團開會,議題是支援正邦成為過千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此前,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省長鹿心社也都指示了:要大力扶持!

  林印孫説,僅去年一年,就有80多名廳級官員到正邦現場辦公。

  “農”字高懸咬定青山不放鬆

  江西如此倚重正邦,因為正邦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且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在中國飼料工業、生豬養殖、種鴨繁育行業排名中名列前茅。對於江西這樣的農業大省,重要性自不待言。

  而在18年前,正邦的前身,只不過是一個資産不足10萬元、職工不過20人的作坊工場。發生這樣的巨變,是林印孫帶領企業持之以恒念“農”字經的結果。

  1964年出生於江西臨川農村的林印孫,從小就深切體會到了農業勞動的艱辛和農民生活的困苦,立志長大後要改變這樣的局面。1984年從省糧食學校畢業、次年擔任一家國有飼料加工廠廠長後,就努力把理想一步步地付諸實施。在他的帶領下,這家不過是10萬元和20多人的飼料廠,迅速還清了債務,生産能力大幅度翻番。

  林印孫認為,中國農業的落後,不僅是機械化程度的落後,人才、技術和智慧財産權也同樣落後。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他逐步確立了服務“三農”的切入點,決心從農業生産的關鍵環節入手,經營生豬養殖、牲畜育種、飼料和農藥的研發生産等業務。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林印孫于1996年創辦了正邦集團有限公司。經過努力,在獲得初步成功後,企業遷入南昌,開始了面向全省的發力;其後於2007年,旗下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實現了企業發展歷程中的第二次跨越。經過18年的不斷努力和辛勤耕耘,如今已經發展成立足江西,輻射全國27個省、市,年營收36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作為創業者,林印孫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率領集團的員工篳路藍縷辛勤開拓,把企業一步步做大。在獲得第一、第二桶金後,並沒有投入股市和房市,而是始終圍繞“三農”做文章,堅定信念不動搖。

  最終,立志服務“三農”的正邦,如同一棵葉茂根深的大榕樹,將自己的根系深深地伸進腳下的紅土。比如,在公司的近4萬名員工中就有60%以上的人,成為深入到鄉村的技術員、業務員。

  公司+農戶,是許多農業企業與“三農”合作的基本模式,林印孫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創造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新型産業合作模式,通過訂單式的合作模式解決農民原料技術獲得和産品銷售的難題,並融合了全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共同開發事業。

  比如,集團下屬的天香林業公司在江西省內廣泛開展芳樟種植,廣泛使用農村剩餘勞動力,讓種植戶成為公司香料生産的“季節性臨時工”,把芳樟種植編入公司香料生産線,每斤樹葉和樹枝售價0.6元以上。自2010年以來,已經帶動2699戶農家,解決剩餘勞動力1.3萬餘人。在産品銷售方面,林印孫制定了保護農戶利益的最低收購價。

  在油茶種植加工方面,林印孫探索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種植和銷售由公司負責,産生效益後,前5年公司每年按一定比例回收投資成本,利潤按比例分成。由此帶動了農戶土地的租賃收入和務工收入。

  在生豬養殖方面,林印孫的企業更是和農民養殖戶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們不僅為農戶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等物資,甚至還及時指導具體餵養,比如何時喂何料、何時打針等。因為正邦養豬收入高,目前養豬在當地已經成為熱門職業,甚至大學生養豬也很普遍。以至於民間流傳著“要想養好豬,必須讀好書”“讀不好書,難去正邦養豬”的説法。

  在農業産業化方面,已經建立起了集育種、種植、病蟲害防治、萃取提煉、産品深加工於一體的完整芳樟産業鏈以及上自種豬、飼料、防疫,下到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的豬肉可溯源體系。在全國各地建設了許多規模化的養殖小區,其中在黑龍江的600萬頭生態養豬工程投資120億元。

  目前,在林印孫的內心深處,正在醞釀一個鴻篇巨制——環鄱陽湖生態迴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將實施“百萬畝種植、千萬頭生豬養殖”的大型生態迴圈經濟産業化開發,實行山上種油茶,山下種植水稻,基地建設養殖小區,糞、肥、沼、化生産有機肥的迴圈經濟産業發展模式。養豬業有臭氣,所以就在養豬場的基礎上延伸産業鏈,將養豬糞便沼氣化,利用沼氣發電,利用沼料生産有機肥料,四週建設林場,用沼液澆灌,行成糞、肥、沼、化的迴圈。項目實施地為30個重點縣、100個重點鄉鎮、1000個重點村,並建設1000個重點專業合作社。

  共同致富做大公司為大家

  走進正邦集團總部大廳,迎面可見“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理念。

  這是林印孫的哲學和正邦的企業文化。林印孫還有一個説法是,“成就大家就是成就正邦”。

  林印孫期望通過創建一流的農牧企業,做農業産業化的龍頭企業,鑄造有效的農業産業鏈,讓員工、股東、農戶利益共用,進而達到農民致富、員工進步、企業發展的多贏局面,促進農牧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為此,正邦集團在市場上的一招一式,都定位在立足農牧、服務“三農”上。

  作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正邦集團連接著成千上萬的農民利益。從2009年開始,正邦啟動養殖致富“百千惠”工程,以項目興村、商品援村、産業帶村、人戶結對和技術培訓等方式投身新農村建設。只要正邦出現在哪個縣域、鄉鎮,就會至少惠及100個村莊,1000戶農民。

  在與農民合作的生産活動中,林印孫始終堅持“品質領先,微利經營,規模取勝,與養殖戶共成長”的原則,以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和帶動農民致富為宗旨,讓利於農,微利經營。

  正邦與農戶形成産業鏈條上的合作關係,比如養豬,正邦提供豬種和飼料,並且負責收購和包銷。種植業將自己培育的優質種苗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提供給農戶,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準,帶動農戶29.5萬戶,年增收工11.8億元,平均每戶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開發林業的過程中,正邦集團不僅與農戶建立了利益共同體,而且還將與其夥伴合作社一起成為公司的股東。

  為了幫助資金缺乏貸款困難的農民,正邦集團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甚至還利用自身作為大企業受銀行青睞的優勢大量貸款,轉而以低息分散轉貸給農戶。

  在正邦,職工與老闆的關係,不是簡單的雇傭和被雇傭的關係,而是更多體現為合作夥伴的關係。發展部總監馮子謹説,在正邦的3萬職工中,只要有出去單獨創業的,公司都要對其進行方方面面的培訓,使其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2011年8月,正邦將下屬的江西省上高縣、信豐縣和余江縣的養豬場,交由一批場長和骨幹進行託管經營。

  2012年3月,正邦商品豬公司舉行精英創業家股權簽約儀式,來自江西、廣東、湖南、雲南等地養殖場的生産、技術和管理骨幹共18人簽約。

  通過給平臺、給股份,共建、共創、共用的運作,先後有100多個企業家從正邦脫繭而出。形成了“讓人人當老闆,個個當經理”的氛圍。

  除了小企業,該公司同樣直接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林印孫説,公司與農戶的的經營模式,實際上是為農村的能人創造一個大的平臺,使其在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許多人通過與正邦的合作發家致富。

  大學生更是正邦悉心培養的對象。該公司大量吸納大學生,不只停留在雇傭的層次,而是引導幫助他們創業,做新時代的新農民。許多在正邦工作的大學生最終下海辦起了自己的企業,與正邦合作共贏。

  壯志未已“但令此心無所住”

  回首以往崢嶸歲月,儘管有一系列的炫目光環,但致力於打造中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林印孫,並無躊躇滿志之意,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未來。他為公司提出了更高的奮鬥目標。

  2013年5月,正邦集團向江西省主要領導呈送了《情係綠色農業,圓夢千億偉業》的工作彙報,確立了當前和今後5年的戰略構想:做強專業化公司,完善産業化格局,推進生態化建設,積極打造“千億正邦”“世界正邦”“百年正邦”,做中國農業産業鏈的組織者和領導者,2013年實現産值320億元,2015年實現産值600億元,2017年實現産值1000億元。

  僅僅在4年之內,就要實現由360億-1000億元的超高速衝刺!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但林印孫還要自我加壓,在3年之內,他還要在種豬、種鴨、生物制藥領域打造3家上市公司。

  “雖有千嶺誰能窮,但令此心無所住。”這是林印孫常向職工們宣揚的一個人生哲學。“雖有千嶺誰能窮。”林印孫引用這兩句話,強調的是立足腳下一步一個腳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意。

  回顧以往30年來的奮鬥歷程,林印孫奮鬥的足跡正是對他的信條的寫照。展望未來,林印孫壯心不已,揚鞭躍馬朝著理想的境地賓士。

  大地厚德載物,君子自強不息!林印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信念:自己富為有限之富,以己之富為“三農”富,則是無限之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