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進以電代燃留住青山綠水
- 發佈時間:2014-12-07 11: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福州12月7日電 (記者 龍敏)站在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的石湖港區放眼望去,現代化作業的碼頭橋吊與藍天、碧海相映生輝,各個泊位上使用的橋吊、起重機均已採用電機作業,再也不見使用傳統柴油時噴出的濃濃黑煙及陣陣噪音。
“石湖港共有24架輪胎式龍門起重機,此前均採用柴油作為動力,不經濟也不環保。”中遠集團泉州太平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德海説,以電代油後,吊裝單箱能耗下降40%以上,單箱運作成本節省70%以上,每年可節約2250多噸標煤,減排5000多噸二氧化碳。經測算,每年能節省1320萬元,預計4年左右便可收回全部投資成本。
石湖港“油改電”項目是福建省大力度、前瞻性推動實施電能替代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福建省積極倡導清潔能源消費,持續開展電能替代工作,以電代煤、代油、代柴,不斷提高電能在終端消費的比重,努力守護綠水青山生態家園。
國家電網福建電力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福建實現電能替代容量40.8萬千瓦,替代電量20.1億千瓦時。頗為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實現電能替代容量完成下達計劃的134.6%。
據福建電力行銷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替代電量20.1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直燃煤9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1萬噸。
陶瓷産業是污染大戶,可瓷都福建省德化縣卻有“千家企業無煙囪,山清水秀新瓷都”的美麗景色。“以電代柴,節能減排,造就德化青山綠水。”瓷雕泰斗、原德化縣委副書記邱雙炯説。
早在80年代,德化電力便提出了“以電代柴”的發展思路,主張通過推進陶瓷窯爐技術改造,利用電窯爐制瓷,淘汰落後的燃薪窯爐,發展迴圈經濟。由政府組織供電企業和科技人員共同攻關,在全國率先開發了以電代柴的燒窯技術,用此方法燒瓷,可提高效率近10倍。
如今,德化縣70%的陶瓷企業採用以電燒瓷。電窯爐技術在陶瓷産業的推廣,德化全縣因此而減少水土流失面積5萬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現在德化森林覆蓋率達77.3%,生態環境品質居全省首位、全國第29位。
在福建很多農村地區,主要以烤煙、制茶、竹筍加工等為主要經濟支柱産業。此前在烤煙、烤筍、制茶等都是用木柴,生産成本高、品質不穩定,還對森林綠化造成很大破壞。
近年來,福建省力推清新省份建設。應此,福建電力全面推廣應用清潔電能,突出在産煙、産茶、産筍等集中地,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推廣使用電氣化設備,在優先安排資金改造配電設施,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同時,還提供貼心服務,開通綠色通道,及時解決農戶生産用電問題,確保用電無憂,推進電能替代。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茶農們曾長期採用以木柴、煤為燃料的加工設備制茶;然而旅遊和茶業是産業發展雙引擎,如何兼顧制茶以及環保一度成為困擾武夷山的難題。“以電制茶”成為破解難題的鑰匙,武夷山市供電公司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全力推廣制茶加工業以電代柴、煤,促進“以電制茶”。
武夷山市副市長林振龍表示,茶葉是武夷山經濟的“命根子”,電是茶葉加工的動力源泉,武夷山茶葉加工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了茶産業與環境保護的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問題,特別是全國多地頻發嚴重霧霾,正引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關注,以及對能源發展方式的深刻反思。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援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保護好“青山綠水好空氣”。
福建電力副總經理陳衛中表示,今後福建電力系統將繼續開展“蓄冷蓄熱”“岸電入海”等專項活動,強化技術研究,推進電能替代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