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黑五"折射差異消費觀 海淘不是湊熱鬧
- 發佈時間:2014-12-07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北京12月7日訊 (記者 陳 靜)當簡單的“買買買”上升到了“買什麼”和“買多貴”的問題,這才是國內生産商、製造商和零售商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讓“雙11”成為“全球最大商業促銷活動”之後僅僅不到20天,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又再次爆發,成功地將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打上了中國印記。來自亞馬遜方面的數據顯示,在首屆“黑色星期五”海外購物節的48小時內,國內買家購買的國際品牌商品總額比上月同期增長13倍,訂單量則增長了近30倍。而首次幫助國內買家直通“黑五”的阿里巴巴則興高采烈地表示,過去“眼高於頂”的梅西百貨之類的美國線下零售巨頭們在“黑色星期五”後立刻致電,表示希望與其開展更為廣泛多元的合作。有網友調侃説,這真是“中國錢包,走遍天下都不怕”。
美國消費者交出的“答卷”卻讓人有點驚訝。根據初步統計,僅以“黑五”當天計算,全美網路零售總額僅為23億美元,甚至不到中國“雙11”僅天貓一個平臺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中國消費者為什麼這麼愛海淘?這和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觀息息相關。“剁手族”為什麼樂於買海外?拿熱銷門類來説,服裝、鞋包中的很多品牌甚至在國內線下沒有實體店,即使打折單價也多在數百到千元以上,“盲買”下手如此痛快,其實正説明他們的消費需求在國內難以得到滿足。數量廣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對“輕奢”品牌充滿興趣,但國內品牌在設計和行銷上一直不夠“高大上”,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預期;進入線下的國際品牌又在價格上努力向奢侈品靠攏。兩頭不靠帶來了巨大的空白,腰包“低於眼界,高於商場”的年輕一代不得不依靠海淘來將這片空白涂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麼計算尺碼、怎麼支付、怎麼運輸、怎麼補繳行郵稅,國內買家對海外購物的整個流程漸漸瞭如指掌。而通過網際網路的海量經驗分享,他們甚至連“某品牌的鞋型是肥還是瘦”、“某網站的商品圖是否有色差”、“選擇收貨地址在哪的轉運公司可以少交消費稅”這種細枝末節也心中有數,真正讓跨越千山萬水的“海淘”變成了一門技能。今年“黑五”,他們將這些技能全面施展出來,讓洋購物節成了國內社交網路的熱點。
“需求是最明顯的機會”。今年“黑五”的聲勢浩大,還來自於電商平臺們的大張旗鼓的搖旗吶喊。一方面,它們努力把語言、支付、物流等過去阻擋普通消費者于“海淘”大門之外的臺階一個個“剷平”;更重要的是,此次對“黑五”促銷不遺餘力的宣傳打破了另一個“資訊不對稱”,讓國內不少消費者知道了除了亞馬遜、百思買、梅西百貨之外,6PM、GNC、Diapers等垂直類美國電商平臺的名字,“剁手”的半徑應聲擴大。
但在這一切之上,中美消費者對網購態度的差異,其實還來自於“消費如何帶來愉悅”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想法不同。美國消費水準的整體提升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柯立芝繁榮”就已經完成,在將近90年與線下流通業的“朝夕相處”中,“黑色星期五”的快樂記憶幾乎已經被“固化”為通宵排隊聽商場請來的樂隊演奏老歌、與三五好友圍桌制定“分兵出擊”掃貨路線圖。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的真正爆發則正好是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年代,超越衣食住行需求的慾望滿足從一開始就和點擊滑鼠、滑動螢幕聯繫在一起,倒數秒殺、朋友圈曬貨、分享連結則是他們心中的“快樂瞬間”,是“湊熱鬧”還是“廣撒網”,這種根深蒂固的心理差異,恐怕並非是一句“線下購物體驗好”,或者“線上方便快捷”就能説服彼此。
“黑五”折射出的消費觀,將簡單的“買買買”上升到了“買什麼”和“買多貴”的問題,這或者才是國內生産商、製造商和零售商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