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一些最罕見的珍稀物種通過"臉譜"等網站被大肆交易

  • 發佈時間:2014-12-07 07:5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代蕾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野生動物遭遇網上黑市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場所,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在網路環境中找到滋生空間,且由此獲得前所未有的“興旺”。一些販賣團夥甚至在網站上貼出照片和廣告,明目張膽標價出售珍稀動物。

  如何監管和打擊這種網上黑市交易,成為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執法機構以及網際網路站共同面臨的一道難題。

  【一場奇遇,揭開黑幕】

  2008年5月的一天,一隊在馬來西亞婆羅洲野外考察的生物學家正準備坐下來吃午餐,突然發現他們身邊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蜥蜴趴在附近一條淺溪裏,在落葉的掩護下望著他們。

  這只蜥蜴身體像中國神話傳説中的龍,面部如史前生物般古老奇特。一名生物學家用手抓起它,另一人給它拍了幾張照片。但很快,生物學家們對它失去了興趣,把它放回原地,扭頭繼續吃午餐。

  當隊伍休整完畢重新出發時,一名隊員回頭看了看,蜥蜴已經不見了。“當時沒想過把這動物帶走,”這些生物學家後來回憶道,“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充分意識到這其實是極具科學價值的重要發現。”

  不久後,這些生物學家才驚覺他們錯過的竟是無耳巨蜥,一種極其罕見的珍稀蜥蜴。這種蜥蜴也稱擬毒蜥、婆羅蜥,沒有耳洞,分佈在婆羅洲,是婆羅蜥科中唯一一種。它的形態與早已滅絕的一種史前蜥蜴極其相似,十分獨特,再加上其晝伏夜出、行蹤成謎,從1877年首次發現到2008年的“午餐奇遇”一共僅有三次被發現的記載,它因此被科學家喻為“爬行動物中的聖杯”。

  生物學家把發現無耳巨蜥的消息公佈在一篇科學報告中。考慮到“爬行寵物愛好者和盜獵者很可能根據報告內容找到這種蜥蜴的地理位置”,報告並未公佈發現地點的具體地理坐標,只包含一張粗略地圖以及周邊環境的文字描述。然而,這並未擋住盜獵者瘋狂的腳步。報告發表後短短一年內,網路上已有人開始販賣無耳巨蜥。截至2013年,大約100隻野生無耳巨蜥經由網路黑市,被走私販賣到日本、德國、烏克蘭、捷克、英國、法國等地。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的高管克勞福德·艾倫説:“當我們著手調查,才真正開始揭開網上市場的黑幕。地球上一些最罕見的珍稀物種正通過‘臉譜’等網站被大肆交易。”

  動物保護組織和調查人員發現,網際網路的虛擬特性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提供了庇護。從犀牛角到瀕危野生龜,野生動物及製品交易已經構成網際網路上第五大違法交易類別,每年凈利潤可高達100億美元。

  【養寵熱潮,推波助瀾】

  美國《新聞週刊》的調查發現,由於野生動物交易的特性,難以統計具體多少交易經由網際網路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現今絕大多數涉及野生動物的違法交易都少不了網路的參與。買賣雙方通過網路互相聯繫,盜獵團夥借助網上論壇等調研哪些動物正“受寵”或哪些動物製品的市場需求正旺;此外,違禁品的物流運輸、走私出境等環節,也離不開網際網路。

  TRAFFIC的艾倫説,近年在網上購買野生動物的“新生力量”中,相當一部分是喜歡收集奇異寵物的狂熱愛好者,越是罕見的蜥蜴、龜類、鳥或哺乳動物,越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購買欲。

  過去,圈內年度聚會可能是這些人碰面和交易的唯一途徑,但如今,他們只需坐在家裏點點滑鼠,就能在“臉譜”、YouTube、網上論壇和聊天室等地方獲得珍禽異獸的照片,然後下訂單,等著“收貨”。而此時,那些被他們相中的“寵物”很可能還在野外自由生活,全然不知自己的命運將被萬里之外的一張“大網”改變。

  艾倫舉例説,幾年前,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一座小島上發現一種罕見的紅藍鸚鵡,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在網路黑市上引發“搶購”狂潮。全球各地的鸚鵡愛好者幾乎人人都想擁有一隻這種紅藍鸚鵡。“對紅藍鸚鵡的需求如此巨大,導致這種生物迅速在野外絕跡。”艾倫説。

  帝王斑點蠑螈是另一個因網上交易而面臨滅絕風險的珍稀物種。這種兩棲動物是生活在伊朗的特有物種,身上花紋鮮艷獨特,深受寵物愛好者追捧,因此身價不菲。大約5年前,帝王蠑螈在伊朗的棲息地被人發現並曝光,大量帝王蠑螈從此被捕獲並偷運到亞塞拜然,再走私到世界各地。

  由於近年頻繁的網上交易,野生帝王蠑螈的數量驟降80%,專家推測目前還不到一千隻。而由於人工繁殖難度較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這種蠑螈列為瀕危物種。

  專家擔心,婆羅洲無耳巨蜥很可能面臨同樣命運。這種生物在野外的生存狀況本就堪憂,數量不多,如今因為網際網路上的非法交易,其滅絕速度很可能加快。

  【杜絕買賣,任重道遠】

  為逃避法律責任,同時誘使買家安心購買,珍稀動物賣家在網上交易時往往謊稱自己出售的是人工繁育飼養的寵物而非野生動物。艾倫等專家説,可能只有少數買家不了解真相,其餘多數人心知肚明,卻依然掏錢參與交易,縱容犯罪。

  而更大的問題是,與龐大的線上交易量和參與者人數相比,各國和全球專門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執法機構卻少之又少。“執法機構理應予以重視,”艾倫説,“但目前情況是,積極參與打擊這類犯罪的多是像我們這樣的公益組織。我們先四處搜尋犯罪資訊和證據,分析並整理它們,然後遞交有關機構等待處理。”

  以TRAFFIC為代表的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傾向於追蹤打擊那些位於野生動物交易鏈頂端的大型犯罪團夥。他們利用分析軟體,整合分析涉及野生動物交易的網路數據,包括頁面、廣告、電子郵件地址、手機號碼、車牌號,大體摸清野生動物走私貿易團夥的情況。

  一旦掌握確鑿證據,或是鎖定犯罪團夥頭目,TRAFFIC等機構會把收集的資訊交給相關執法機構,例如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英國打擊野生動物犯罪處、國際刑警組織,等等。

  這種打擊方式取得過勝利。2012年,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與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合作,利用蒐集掌握的證據向150多人提起訴訟,控告他們非法販賣虎皮、野生鳥類等。

  此外,野生動物保護機構還與億貝、谷歌、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大型購物網站合作,監控和抵制非法野生動物及製品的線上銷售,取得初步成效。但艾倫等專家指出,鋻於網路交易的特性,很難百分之百杜絕野生動物網上貿易,犯罪團夥會用盡各種手段實現交易。比如,他們在網站上用暗號指代各種違禁品,以此躲過網站和執法機構的審查:牛骨其實是象牙,“雙引擎”指代紅沙蚺,“四輪車”是星龜,虎皮則被叫做“條紋T恤衫”。

  億貝網站的政策管理部門主管沃爾夫岡·韋伯説,這種“代號行動”讓網站防不勝防,“我們開始禁止銷售牛骨,而賣家也跟著更改商品名稱,比如改成人造象牙。這就像打鼴鼠遊戲”。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認為,過不了多久,網上將會出現無耳巨蜥的代號,動物保護組織和執法機構也將由此展開新一輪的調查。

  “這就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艾倫説,“直到野生動物徹底滅絕,或是市場需求改變,人們不再想要購買它們。”(張代蕾)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近期一項研究結果顯示,1970年至今,全球52%的野生生物絕跡,主因之一是過度捕獵。而對一些現存物種而言,非法交易是它們面臨滅絕的頭號威脅。

  根據這份研究提供的數據,1998年到2011年,全球市場對象牙的需求量增加了300%,目前象牙的黑市價格高達每斤1000美元。

  2007年,13頭南非犀牛遭獵殺;2011年,這一數字飆升到1000頭以上。如今黑市上犀牛角的售價與黃金相同。WWF的報告預計,如果這一非法貿易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犀牛恐怕將在2020年前滅絕。(張代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